摘要:心里打个鼓点,网上的评价看多了,人多景点远、吃的一般、还难订房。
从杭州出发,清晨的天还有点灰,背个小包,坐高铁往清远走。
心里打个鼓点,网上的评价看多了,人多景点远、吃的一般、还难订房。
下车后第一口空气有股潮湿的甜味,鼻子一闻,心里一下子松了。
高铁站外的山一层一层像叠出来的,绿得发亮,云像被刀切过的棉花。
清远这座城,名字就干净,清,远。
路边的槟榔树直直往上,风一吹就发响,像在打招呼。
打车先去江边,北江水面宽,船慢慢开,像一条牛在水里踱步。
岸边有人打鱼,网一甩开成一面伞,水花砸回去的声音很脆。
老人蹲在石阶边抽旱烟,火头一亮一灭,眼神稳。
江风吹过来,带点泥腥味,不刺鼻,像小时候在老家水田边闻到的那个味。
清远的节奏不急,车不按喇叭,人走路不抢道,店门口塑料凳子一排排,像等着人坐下聊会天。
先说吃,清远鸡必须安排。
老字号店里,鸡白切,肉紧,皮薄,筷子一夹就出汤。
蘸料就蒜蓉加酱油,挤点青桔,味道立马开了一个窗。
旁边来一小碟沙姜,鼻子一凑上去就醒。
这只鸡走山路长大的,肉纤维细,咬起来有弹性,不柴。
鸡油饭一碗下肚,米香往上顶,胃像被摸了摸,服了。
再来禾花鱼,名字好听,鱼身不大,刺少,肉甜。
干锅一上来,蒜片和豆豉香直接在人脑袋上敲一棒,鱼皮收紧,肉在冒汁,米饭马上又添了一碗。
糖水档口就守在街角,招手就坐。
双皮奶顺得像丝,勺子一下去一片完整翻起来,奶香不腻。
清补凉料多,红豆、西米、椰奶,各种料交叉着落,舌头都忙不过来。
夜里再走去烧鹅店,皮脆响,酱汁甜里带咸,切面泛着油光,眼睛都笑了。
说住,酒店别乱挑,旺季价格会跳舞。
江景房看着风景好,其实马路噪音大,凌晨货车一过,玻璃都发颤。
想睡好,选江边第二排的小旅店,楼下有早餐摊那种,阿姨会把房间钥匙挂在大钩上,价格实在,窗子小点,隔音反而好。
住英德老城区也行,去石灰窑和茶园近,晚上街上有人摆地摊,鱼生、米粉、鸡杂,一圈吃下来脚都不挪窝。
说行,清远的景点散,公交覆盖弱,自驾最好。
道路好开,山路多弯,但路肩宽,导航一开就行。
不自驾也能玩,打车配网约车,集中玩一片,别跳来跳去。
高铁有清远站、英德西站、连州站,去英西峰林就选英德西,去黄腾峡玩漂流就到清远站,想看湟川三峡那种山水画,就坐到连州站,再转车不远。
工作日去,省钱又省心,景点人少,餐厅也能慢慢挑。
周末人多,漂流排队会排到怀疑人生,鞋都要踩掉,记得带防滑拖和速干衣,别到时候穿着牛仔裤下水,吸几斤水,上岸走不动。
说景点,英西峰林走一走,山像竹笋插在地上,路在田中间穿过去,水在小渠里咕噜咕噜地跑。
古村里青砖墙摸起来凉,门楣木刻花像老匠人写的字,屋前古井水清到能照出眉毛。
这里的名字有意思,像“岩背”“王老吉故里旧街”这种朴素的叫法,一看就知道人和地的关系。
峰林一带的溶洞多,地下河像蛇一样钻来钻去,灯一打,石钟乳像一排排竹笛。
导游会讲一嘴,说这里的岩石是几千万年前海里冒出来的,水走的时间比人的记忆长得多。
黄腾峡要选水不太猛的那段,安全第一。
漂流的时候,水花一打脸,嘴里都是水的味道,笑声和尖叫混在一起,像锅里炒花生那种噼里啪啦。
座位抓手要抓稳,过弯别逞强硬顶,顺着水身子一沉一浮,就像和水打太极。
英德有古窑,石灰窑像半个山肚子,洞口黑,里面凉,石壁被烟熏得亮油油。
窑是烧石灰的老手艺,老一辈讲,过去修屋、刷墙都靠它,窑火一旺,村子就有生计。
古窑旁边多有茶棚,一壶茶上来,茶面漂着小泡泡,闻一口像新割草那种气,心里一下铺开。
连州地下河像是一本地底的书,一段一段翻,船在洞里滑,头顶是石乳挂成一串串,像挂满了鱼干。
船夫一边撑一边讲,说上头这些石像龙像凤像帆,嘴上说像,眼睛盯着看半天才慢慢看出来,像小时候盯天花板找图案。
阳山有古驿道,石板被马蹄磨得发亮,边上刻着字,讲清朝哪一年修的,哪个知县出钱,哪段路塌过,后来又重修。
站在那条路上,脚下一冷,脑子里就能想起挑盐的人、押运的兵、赶路的商,脚步声一层压一层。
清远老城有城隍庙,木梁上有彩画,色彩褪了,线条还在。
庙里有戏台,戏台前方空地平,老人坐矮凳,听戏的样子很虔,鼓点一响,孩子就跟着跑。
再看北江两岸的祠堂,祖先牌位一排排,木匾写着“敦伦睦族”这种词,讲的是规矩,也讲的是火种。
清远米粉别错过,干炒的油香,汤粉清淡,有骨头汤的甜和胡椒的热。
粉条韧,筷子一挑不易断,口感踏实。
早茶要早一点去,蒸笼盖一掀,水汽带着虾饺和肠粉的香扑脸上,眼镜都会糊。
虾饺皮薄,能看到虾的红线,咬下去像弹了下手指。
肠粉软,酱油一浇,滑到喉咙里,肚子发出声,像点头。
夜里市场有烧烤,不腻,孜然不过火,鸡中翼焦边,骨头位被烧出了香。
摊主手起刀落,火花溅,旁边啤酒瓶口冒汗,桌上纸巾一层层铺,油渍一擦就干净。
说省钱,门票能错峰就错,联票比单买划算,漂流衣服提前买便宜,景区门口买贵一倍。
导航要看清“北江大桥”和“清西大道”,走错要绕很久,油钱白烧,人也累。
停车场有大有小,英西村口小停车场早到才有位,晚了只能在村外找空地,留电话,不然占了人家晒谷子的地会被念叨。
雨天备个一次性雨衣,比伞好用,山里风大,伞像风筝。
鞋子准备两双,漂流一双拖鞋,山路一双抓地运动鞋,脚干净,心也舒坦。
手机防水袋必备,山里信号有时会断,地图提前缓存,不然一脸懵。
对了,防蚊液要喷,山边水边小飞虫多,停一下就亲你一下,回去腿上密密麻麻像打了码。
和本地人打个招呼,嘴甜点,买菜、买果、问路,都会顺一点。
店家会告诉你哪家鸡好,哪家粉量足,哪家糖水不偷工。
随手把筷子摆好,把椅子推回去一点,阿姨会冲你笑,给你多舀一勺糖水也不奇怪。
别追网红店的队,清远这种城市,小巷拐进去两步,常常就藏着真货。
墙上贴着“客满就坐,没位就等”的纸条,字体歪,厨师是老板,老板是收银,盘子是自取,味道稳。
气温一天两头有变化,早晚凉,中午晒,带件薄外套,太阳出来时就塞包里,傍晚风一吹再套上。
春天雾多,拍照不清,人会抱怨,眼睛看比照片好,放下手机,走走更合适。
夏天热,漂流正好,备盐和水,补一下,别硬扛。
秋天安静,稻田黄得像铺了毯子,村里有人晒稻谷,车慢点过,扬尘一起来,人家得重晒一遍,麻烦。
冬天吃煲,瓦煲在火上咕噜咕噜,汤气打在脸上,眼睛眯起,外头风再大也不怕。
带孩子的话,英西峰林安排半天,走平路,不用爬太陡,糖水当奖励,孩子走得快。
老人要避开漂流,选地下河、古村、城隍庙,看得懂,坐得稳,厕所分布也记一下。
情侣来,江边夜里散步,灯光落在水里,影子一伸一缩,静。
一人来,茶棚坐坐,发呆也行,听雨也行,旁边老伯会递你花生,说两句家常,天就黑了。
说几句小历史,清远古来是南岭要道,秦汉时就有县治,水路通桂湘,陆路接广州,商队走了一代又一代。
连州保留了驿道,青石板像一本账本,记着来来往往。
英德茶从唐朝就有名,宋代贡茶里头常见它的名字,山高雾厚,茶树喝足了云,叶子就有灵气。
城隍庙的戏台,清代重修过,梁上墨迹还在,写修缮捐银的姓氏,几百年过去,后人依旧会来抬头看看。
北江上的古码头多是明清时热闹起来,石级一层层下水,角落里生着苔,脚下一滑,岁月伸手拉你。
清远的好,不是一下子端出来的那种排场,是一口一口的味,是一步一步的路,是一个一个的眼神。
不吵,不哗。
就像这江水,看着不急,能送人走很远。
回程那天,站台上的风夹了点饭香,谁在箱子里塞了腊味,香得过分。
背包压在肩上有点痕,脚底板有点酸,心里却很平。
网上的评价有它的道理,距离远、景点散、周末拥堵、店里忙。
到了地上,感受会变样。
人情给你垫着,风景给你托着,嘴巴给你背书。
一句掏心窝子的实话,清远比网上说的还好。
好在它不拿劲,好在它把东西做在锅里,不做在嘴上。
想来,就来。
记得早起,记得慢走,记得吃饱。
路上见山就拍,见水就停,见人就笑。
走到头,回头看一眼北江,心里那口气,会自己沉下去。
来源:那一刻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