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升官?先别盯着太师、太傅那些金光闪闪的头衔,它们就是皇帝发的“老干部奖状”,工资照领,实权为零。真正能让六部跑断腿的,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字拗口,印信却和一品一样大,盖下去,州县立刻鸡飞狗跳。
“正三品”把“正一品”按在地上摩擦,这事儿在唐朝天天发生。
想升官?先别盯着太师、太傅那些金光闪闪的头衔,它们就是皇帝发的“老干部奖状”,工资照领,实权为零。真正能让六部跑断腿的,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字拗口,印信却和一品一样大,盖下去,州县立刻鸡飞狗跳。
为啥这么拧巴?李家人精得很: 1. 高阶官做成“荣誉勋章”,老臣开心,皇帝放心; 2. 实权塞进三品小框,谁都没法一人独大; 3. 想再往上爬?只能拼命干活挣“同平章事”的加衔,于是卷王辈出,皇权稳如老狗。
看看狄仁杰,洛阳墓志写得明明白白:正三品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能直接调兵调粮,隔壁从一品的“司空”想修个自家牌坊,还得跑门下省盖章,活生生被流程教做人。
更离谱的是李靖,挂名“尚书右仆射”听起来拉风,出门办差先掏的却是“同中书门下”的小铜牌——一品头衔反成了挂件。
这套“低品高权”的骚操作,宋人学了,叫“同平章事”;明人学了,叫“内阁大学士”;连今天的互联网大厂也偷偷在用:P10专家一句话,比VP的签名还好使,古人早就玩明白了。
所以,别再被品级唬住。唐朝的职场真理只有一句: 印信大小≠话语权,离皇帝奏本距离才是硬通货。
来源:聪明钢笔AbVRT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