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顺治的后宫,四个女人共用一张“博尔济吉特氏”身份证:姑姑、侄女、堂姐妹,排队上龙床。最尴尬的是,她们全是孝庄太后亲手塞给儿子的“娘家人”。亲妈当媒婆,专坑亲儿子,这操作放眼全球皇室都离谱。
“姑侄一起嫁皇帝?换你你也麻。”
顺治的后宫,四个女人共用一张“博尔济吉特氏”身份证:姑姑、侄女、堂姐妹,排队上龙床。最尴尬的是,她们全是孝庄太后亲手塞给儿子的“娘家人”。亲妈当媒婆,专坑亲儿子,这操作放眼全球皇室都离谱。
为啥非这么乱点鸳鸯?一句话:科尔沁草原的兵比北京城的旗兵更吓人。孝庄的算盘噼啪响——把娘家姑娘打包送进紫禁城,生下的皇子就有蒙古血,以后满蒙两家就是一条裤子,谁也别想拆伙。理想很丰满,现实啪啪打脸:四个姑娘,愣是没一个生出娃。顺治也不是省油的灯,专宠董鄂妃,把蒙古皇后直接降级成“静妃”,打包退回娘家。史书记到这儿就断片,但草原上的老喇嘛八卦过:孟古青回科尔沁后脾气爆到连耗子都不敢靠近,活成了“废后版李莫愁”。
最惨的是悼妃,进宫就当病号,20岁不到就领盒饭,连地宫都没混上,骨灰盒临时停在殡宫,逢年过节冷冷清清。反观她俩侄孙女,姐姐孝惠章皇后把“不受宠”打成长期饭票:顺治不理她,她干脆抱紧孝庄和康熙的大腿,一口气当了57年皇太后,天天喝奶茶听小曲,比皇帝还长寿。妹妹淑惠妃更绝,低调到像隐形人,结果活到70+,蹭吃蹭喝蹭孙子,免费住故宫最高档养老院。
有人骂这种“姑侄同床”是乱伦,其实蒙古人压根不吃汉人那套伦理。在草原,媳妇死了娶侄女,嫂子改嫁小叔子,算“亲上加亲”。皇太极早带头示范:他娶了哲哲,又娶哲哲的亲侄女布木布布(孝庄),再顺手把另一个侄女也纳了。草原文化眼里,女人就是带嫁妆的GPS,把两家牛羊、兵马、领地一键绑定。
可惜顺治不骑马,只爱汉文、佛经和董鄂妃。蒙古后妃集体失宠,孝庄的“子宫外交”彻底翻车。更尴尬的是,康熙一上台,立刻把满蒙联姻降级为“选修课”。他娶了赫舍里氏(索尼孙女),生下的胤礽直接立太子,蒙古血不再是非卖品。到了乾隆,干脆连选秀都把蒙古姑娘放第二梯队,主打“满汉搭配,干活不累”。
所以别急着替古人脸红,这套“姑侄共侍”在17世纪就是活脱脱的“政治KPI”。女人看似是奖品,其实是接口;孩子才是U盘,插进去才能拷贝军权。只是顺治这块主板不兼容,孝庄再强势也弹窗“无法识别”。
现在再看,它像一场大型社会实验:把婚姻当股份,把子宫当股票,最后发现——股价跌停,散户(后妃)血亏,庄家(孝庄)只能认赔离场。最黑色幽默的是,正因为没人生孩子,康熙才能毫无蒙古阻力地推行“汉化补丁”。要是真生个带蒙古血的太子,清朝说不定提前百年上演“南北内战”。
历史就这么爱开玩笑:最想稳的人,往往亲手按下变革的加速键。
来源:沉着西柚j0Ma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