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攻不下城池,为何不直接绕过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01:40 1

摘要:有本事绕一圈,可敌方马上派斥候出来,分割你的队形,再从后面一路骚扰补给,断你的粮草,几万大军分割得七零八落,想想就心惊。绕城,看似灵活,实则下策。

古代战场上,攻不下城池,为何不直接绕过去?你以为绕过去就能偷个安稳?

有本事绕一圈,可敌方马上派斥候出来,分割你的队形,再从后面一路骚扰补给,断你的粮草,几万大军分割得七零八落,想想就心惊。绕城,看似灵活,实则下策。

今天咱们从几场经典战例说起。

有个动画片里说,诸葛亮老爱用奇谋——子午谷奇袭魏营,这主意听着爽快。但稳重如诸葛亮,却否定了。

他心里很清楚:蜀军十里长的队列,光头尾就拉出好几天的路;带的朴刀短矛和铁甲加上辎重,补给线在后头铺得老长,哪里是小股突击能切断的?而此时,魏军只要从城中放出五六百重装骑兵,偷偷摸到你侧翼,瞬间把斥候杀得落荒而逃,补给大队更是没了后路。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不是吹的。诸葛亮稳扎稳打,攻下一个城,补给一个城,军营就在当地农田边扎下,然后把粮仓、木材、铁锭统统拉过来。

因为他明白——围而不攻,是要被动靠天吃饭,“天不靖,兵不安”。

说到补给线长短,那完全是生死攸关的抉择。古代行军,一般是两列,前锋压阵,车队跟随。

哪怕二万人,也要十多里。多绕一两天路,就得额外备几个月粮草。

可大军后面还得护送更多民夫,骡马数量是前线兵力的三四倍。这样的庞大队伍,一旦被小股敌人一刀切,后勤全乱,主力只能被迫停下,甚至受敌前后夹击,血流成河。

可见,攻不下城怎能绕?绕,等于自投罗网。

不信?细看刘备攻取汉中后的布局。

他进了城不是撒腿就跑,而是招降当地太守、派人修复城墙,又把周围山头一个个拿下来,把城池围成铁桶。更关键的是,他立刻用招募来的儒生班子,整理法令,翻阅旧典,修订户籍,免掉乱税——这带来的不只是“粮草”和“金钱”,更是百姓的信任。

攻击城池,不只是夺仓廪,还能把守军的青壮拉换到自己麾下,消灭有生力量,填补空缺人手。若真只想绕开,“直接抢几个禾场”就行了,谁会乖乖给你写户口、办田赋?

“攻城为本,安民为上”,兵家至理。

那有没有例外呢?当然有。

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直接带着精锐从北平杀入南京,一口就掐断了南方朝廷的气息。可是你可知,他并非一路无阻?

朱棣在直扑金陵前,先悄悄拿下济南、徐州几座通衢要地,除了筑起屏障,还打通前线补给——否则,直攻南京就成孤军。更何况,那时朝中上下左右都在观望,怕站错队。

朱棣见风使舵,顺势而为,可一旦南京守军不乱,或中途来个守将趁机切断后勤,历史或许就翻篇了。

再看邓艾偷渡阴平的故事。邓艾率军千里深沟高壑,翻越6000多米的大巴山脉,从文化易地出奇不意地直取成都平原。

按理说,他绕过剑门关,再翻山越岭,还能保不保住辎重?可他身后有曹魏的绝对优势:张郃、钟会分别吸引着蜀汉前线主力,蜀军根本顾不过来。

而且邓艾派出的只是轻装骑步兵,补给简化到极致,一路靠干粮、打猎,还有当地江湖游侠暗中给粮。就是靠这种孤注一掷,才撼动了盘踞千年的蜀汉都城。

可以说,这是绕城的极端案例,背后是魏国强大总体实力和前线钳制优势的共同作用。

再提一个绕不过去的地形例子——山海关。一侧是渤海,一侧是燕山,你要避开它,从东北直插中原,得先进内蒙古高原,翻过贺兰山走河套,然后再南下跨过质子岭,多绕行一千多里。

哪怕你绕过去能避开锁钥,补给压力也大得吓人。清军对山海关动了数十年脑筋,他们试过从海上登陆、从河流逆流而上,都只能挥军去抢点粮草,抢不到就走。

直到吴三桂打开山海关,一帮满清大军才真正跨过这一道天然堡垒。可见,绕不过去的地形,绕就等于放弃了国家要塞。

那么,总结一下:为什么古代打仗攻不下城池,不会轻易绕过去?因为绕过去意义不大,还会让大军陷入被动;绕过去必须承受超长补给线的风险;绕过去还可能给守城军造成偷袭机会;绕过去会失去用城池资源养活大军的优势。

除非你有压倒性优势、侧翼已被牢牢封死,或者敌方内乱自乱阵脚,不然,绕过去总是下策。

绕得了城,可绕不尽千里军情;绕不来补给,可绕不掉兵士的干粮。古人常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可一旦动刀动枪,攻城是最稳妥的选择,不攻城,再厉害的策略都只能算纸上谈兵。参考资料:[《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资治通鉴》]

来源:魔法雪碧JSkgsx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