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三季度财报:以“技术普惠+全球布局”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7 22:15 1

摘要:11月17日,零跑汽车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出炉,17.39万辆的月交付量、194.5亿元的营收、14.5%的毛利率,以及连续季度盈利的成绩单,不仅刷新了外界对这家新势力的认知,更撕开了一道观察行业趋势的裂缝——当新能源汽车从野蛮生长迈入精耕细作,零跑用一份“

11月17日,零跑汽车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出炉,17.39万辆的月交付量、194.5亿元的营收、14.5%的毛利率,以及连续季度盈利的成绩单,不仅刷新了外界对这家新势力的认知,更撕开了一道观察行业趋势的裂缝——当新能源汽车从野蛮生长迈入精耕细作,零跑用一份“技术普惠+全球布局”的答卷,为新玩家勾勒出一条更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盈利不是终点,是规模与效率的双向奔赴

零跑的盈利韧性,藏在量价齐升的逻辑里。第三季度17.39万辆的交付量,同比翻倍的增长,让其连续8个月稳坐新势力销量榜首,10月单月突破7万台的战绩,更直接提前完成年度50万台目标。但比销量更关键的,是毛利率的显著提升:14.5%的数字,较去年同期大幅跃升,背后是规模效应与成本控制的双重发力。

规模上,零跑通过ABCD四大产品矩阵完成主流市场覆盖:C11焕新版月销破万,B01以六边形战士姿态切入A级轿车市场,两大爆款形成双引擎;更高端的D平台旗舰车型D19,用30万级价格、百万价值配置撕开豪华市场缺口。这种从大众到高端的梯度布局,既保证了销量基数,又提升了单车溢价。

成本端,零跑65%的整车自研自造比例是核心底气。从三电系统到智能架构,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不仅减少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更通过规模化采购压降了成本。零跑的盈利不是靠减配降价,而是用技术把冗余成本转化为用户价值——比如D平台车型标配的智能四驱增程系统、1000V高压快充,这些原本高端车才有的配置,被下探到15万-30万价格带,用户为技术买单,企业则通过规模摊薄研发成本。

全球化不是卖车,是造生态的长期棋局

零跑的野心,远不止于国内销量榜首。第三季度1.74万辆的出口量、前三季度3.78万辆的累计出口,让它领跑新势力出海赛道。但更值得关注的是,零跑的全球化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本地化生态的构建。

在欧洲,B10以2.99万欧元的起售价登陆德国、意大利,10月单月获超千单;在巴西,C10与B10同步上市,门店突破30家;更关键的是,零跑计划在2026年落地马来西亚、欧洲本地化生产,这意味着从制造到服务的全链条扎根。目前,其在30个海外市场布局超700家服务网点,欧洲超650家的服务网络,直接解决了用户买得起、修得方便的痛点。这种“产品-制造-服务”的闭环,让零跑在海外的竞争力从价格优势升级为体系优势。

技术普惠:以用户痛点定义研发方向

零跑的底气,就是落在全域自研的技术底座上。三季度发布的旗舰D平台,用六大行业首创回应用户关心的需求:500km纯电续航的增程系统解决里程焦虑,115kWh超级混电芯与1000V高压架构让充电更快,LMC2.0底盘系统实现3.6米圆规掉头,十层电池防护与2GPa高强度钢筑牢安全底线,甚至把车规级制氧机塞进车内打造森野氧舱……这些技术不是堆参数,而是精准戳中用户续航不够、充电太慢、底盘不稳、安全存疑的日常痛点。

更务实的是,零跑把这些技术打散到不同价位车型:D平台技术下探到30万级,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普及到15万级,让豪华体验变得触手可及。这种技术普惠逻辑,与新势力早期堆料炫技形成鲜明对比——用户要的不是参数表,而是真真切切的好用。

新势力下半场:从抢份额到立标准

零跑的财报,折射出新势力竞争的深层转向:上半场拼销量、拼融资,下半场拼技术、拼生态。当行业从烧钱换市场进入盈利定生死,零跑证明了一条路径:用自研技术降低成本,用产品矩阵覆盖需求,用全球化打开增长空间,终于实现“规模-利润-技术”的正向循环。

当然,挑战仍在:欧洲市场的本土化政策门槛、南美渠道的渗透效率、智能驾驶技术的迭代压力……但零跑已经给出了答案——不追风口,不炒概念,把钱花在用户需要的地方,把技术变成触手可及的体验。这或许就是新势力从追赶者到定义者的关键:不是卖更多车,而是立更稳的标准。

来源:张观来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