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的大地主,到底拥有多少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6 04:08 1

摘要:昨晚《白鹿原》重播,郭财东出场,弹幕齐刷“夸张”。我顺手把史料甩上去:陕西蒲城张氏,实锤一万二千亩;将军坡在渭南,1930年调查,地主占地产67%。屏幕瞬间安静。

“我爷爷攒一辈子才攒下八亩半坡地,人家一句‘下了将军坡,地都姓郭’就把全县吞进肚子。”——刷到这句老台历上的铅笔字,我愣半天。

昨晚《白鹿原》重播,郭财东出场,弹幕齐刷“夸张”。我顺手把史料甩上去:陕西蒲城张氏,实锤一万二千亩;将军坡在渭南,1930年调查,地主占地产67%。屏幕瞬间安静。

五千亩是什么概念?我掰着指头给媳妇算:咱村一千三百人,耕地拢共三千二百亩,他一家顶我们一个半村。媳妇咂舌:“那他不就是土皇帝?”——差不多,他还真养百匹骡马,县衙门的捕头是他家西席,县长来了得先递帖子。

地怎么滚成这么大?三招:科举拿权,商铺变现,灾年压价。光绪年间关中大旱,张氏派管家抬了两船麦子换地,一斗粮换一亩,灾民一边磕头一边按手印,地契攒了整整一樟木箱。

别急着骂,他们也办过粥棚,修过石桥,族谱里夹着“施义渡”老照片。可粥棚只开仨月,桥修完就设卡收过桥费,算盘珠子拨得啪啪响。我外公的爹就是那年卖地,换了两袋霉麦子,回家路上把腰带系紧,省一口给孩子。

最扎心的是牲畜。张氏马厩青砖到顶,槽头拴伊犁马,喂豆饼泡鸡蛋。我外公给队里喂牛,冬日捡霜草,牛舔他手,他兜里掏不出一颗玉米。同一片坡,马吃人粮,人吃糠。

1949年枪声一响,工作队抬来丈绳,以丘为单位,按人分亩。我外公分到两亩半水田,回家抱着地契哭,像抱个刚出生的娃。张氏少爷被押到戏台,棉袄里还缝着金条,台下曾经的长工往他脚边吐唾沫,又蹲下去把唾沫抹匀——旧账翻篇,新账刚开始。

现在直播里有人刷“要是早生一百年,咱也能当地主”。我回了句:“你回去八成是长工,连弹幕都打不起。”屏幕刷过一串哈哈哈,笑着笑着就沉默了。

土地把人心撑大,也把人心压瘪。有人靠它千古留名,有人因它世代为奴。今天咱们买房换房贷,跟当年佃农交租子,说到底都是把汗珠子串成链子,一头套自己脖子,一头递给别人。

老宅早拆,将军坡种成苹果园。去年回家,果农在坡上套袋,日头下一片白晃晃。我蹲在地头啃苹果,甜得发齁,忽然想起外公的话:地不欺人,人自欺。

那些万亩良田如今化整为零,名字散落在十几万人的红本里。历史打了个对折,再厚的地契也只是一张废纸。真正的底牌从来只有一句——谁种下,谁收走,谁才睡得踏实。

来源:燕都王唠嗑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