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以为是爷爷一句话,其实背后藏着一场三千年没打完的仗——年龄派、长子派、法律派,谁赢了,谁就能决定你家房子最后写谁名。
“长孙”到底算谁?
你以为是爷爷一句话,其实背后藏着一场三千年没打完的仗——年龄派、长子派、法律派,谁赢了,谁就能决定你家房子最后写谁名。
先给你透个底:我上周刚陪朋友去公证处,老爷子想把老宅留给“长孙”,公证员抬头就问“您指的是老大儿子生的,还是最早出生的那个?
”一句话把全家问懵,当场差点吵起来。
你看,概念不清,钱就飞。
商朝人其实挺“佛系”,《史记》写“最先出生的孙子”就是长孙,不管你是不是嫡、是不是长,谁先落地谁赢。
后来周礼一出,长子长孙被捆成套餐,老大一支才算根正苗红,老二老三再努力也成旁支。
这套玩法在南方祠堂至今还能看见,族谱翻开,长子那一页永远比别人厚。
可数据说变就变。2023年家庭文化研究会跑去2000户家庭敲门,62%直接投票给“年纪最大的孙子”,比五年前涨一成。
原因很简单:独生子女当爸妈了,家里就一根独苗,还分什么长房二房?
谁先出生谁就是C位,省得算卦。
法律也过来凑热闹。
今年《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悄悄上线,白纸黑字:法定继承里的“长孙”=最早出生的孙辈,老爷子要是偏心,可以写遗嘱另指,没写就按出生顺序来。
一句话,国家把“年龄派”扶正,长子派只能去遗嘱里找补。
别以为只是分家分房,上市公司也翻车。
去年美的集团交班,何享健把江山交给职业经理人,没给长孙留椅子,外界一片哗然。
老爷子一句话:能力优先,血缘分红就行。
传统剧本被撕掉,商场比祠堂现实得多。
刷抖音更明显。
播放量3亿次,等于全民投票:谁先落地谁就是长孙,长子长孙的KPI被算法直接取消。
真落到你家,记住三句话就够:
1. 写遗嘱时把“长孙”名字写全,别给公证员发挥空间。
2. 家族群提前投票,省得老爷子走后你们拉群互撕。
3. 公司股权别迷信长孙,能者居之,否则十年后又是一部商战剧。
我奶奶当年把金镯子塞给大堂哥,理由只有一句“他是长孙”,二堂哥气得十年不回家过年。
后来我们小辈一算,大堂哥也就比二堂哥早出生四十天,四十天换来一只金镯加十年冷战,划算不划算,自己品。
所以,下次家里有人提“长孙”,你别急着点头,先问清是哪套规则:商朝版、周礼版、民法典版还是抖音版。
问不清,红包先别给,省得发错人,收不回来。
来源:童书育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