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一块布”卖1299元起,网友:智商税还是收藏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10:56 1

摘要:开售当天,日本官网全色号断货,闲鱼加价50%仍有人抢,另一边是铺天盖地的吐槽:“智商税”“不防水”“手机冻手”。

1299元买一块“布”挂手机,值不值?

苹果和三宅一生把这个问题直接甩到每个人脸上。

开售当天,日本官网全色号断货,闲鱼加价50%仍有人抢,另一边是铺天盖地的吐槽:“智商税”“不防水”“手机冻手”。

同一款产品,两种声音,中间隔着的不是布,是消费观。

先别急着站队。

把这块布拆开,能看到三层隐藏信息:它到底是什么、谁在买、以及苹果到底在卖什么。

一层:它其实不是“布”,而是一台微型织机织出来的壳。

三宅一生团队把一整根纱线扔进3D针织机,45分钟一次成型,没有缝线,没有边角料,像打印文件一样“打印”一个口袋。

苹果2021年偷偷申请的专利里写得很清楚:织物里埋着形状记忆纤维,松手后自己弹回原样,相当于给布装了一块“肌肉”。

冬天不会越挂越泄,夏天也不会塌成布袋。

再生尼龙占78%,苹果2030碳中和的KPI偷偷塞进了这条带子。

工艺门槛高,所以39块的“平替”只能仿个颜色,一拉就抽丝。

二层:买它的人不是缺手机壳,而是缺“搭配亮点”。

苹果零售店后台数据很直白:75%的购买者是25-40岁女性,68%同时买了Apple Watch表带或AirPods保护套。

一句话,她们把iPhone当包、当表、当耳环,就是没当“通讯工具”。1299元在奢侈品里连零头都算不上,却能一次性拥有“苹果+三宅”双Logo,比买条大牌丝巾便宜多了。

限量色孔雀绿闲鱼炒到2000+,溢价逻辑和隐藏款盲盒一样:买到即赚到,背两次还能再卖出去。

实用党眼里的“布”,在她们眼里是“低成本入场券”。

三层:苹果卖的不是配件,是“高利润情绪”。

Counterpoint算过账:iPhone整机毛利率约35%,配件能冲到70%。

一块抛光布敢卖145元,还断货,说明苹果早就摸清了自己的“粉丝弹性”——只要故事讲得好,价格只是滤镜。

手机创新进入毫米级竞争,换机周期越拉越长,库克的解法是把“换机”拆成“换壳、换表带、换挂绳”,一年出四波新色,让钱包以“配件”的名义持续投票。

iPhone Pocket是这条策略的极致:把一块布做成季抛时尚单品,比推新手机省钱多了。

那到底适不适合你?

给出三条“对号入座”标准,读完就能下决定:

1. 手机温度低于5℃还要户外长时间使用的人,别买。

透气网眼会把机身温度迅速带走,北方冬天拍照容易掉电。

2. 每天穿卫衣、牛仔裤、运动鞋,包都懒得背的人,别买。

布带子的造型语境是“极简+层次”,穿一身素色它才是点睛,穿一身运动它像鞋带。

3. 对“二手溢价”无感、1299元已是半个月生活费的人,别买。

这块布不会提升运行速度,也不会让微信弹得更快,它的价值在“社交货币”,不在“功能”。

反过来,如果你:

- 衣柜里已经有三宅一生的褶皱裙、BAO BAO包,iPhone Pocket只是同色系补完;

- 或者你靠穿搭吃饭,需要一件“不会撞”的配饰,1299元比买件新款上衣便宜;

- 再或者你就是苹果生态收集控,抛光布、Hermès表带、U1芯片AirTag全都有,少这一块布就凑不齐“全家福”;

那就放心去抢,首发断货后苹果只会加颜色不会降价,晚买不仅没折扣,还可能错过限定色。

一块布撕开科技圈和时尚圈的缝合线,也撕出了消费市场的真相:

当硬件创新放缓,厂商开始卖“身份补丁”;当用户不再一年一换机,他们愿意为一抹新色持续掏钱。

你可以说这是“智商税”,也可以叫它“情绪价值”,但市场已经投票——东京门店排队的人、闲鱼加价的黄牛、伦敦设计博物馆的收藏柜,都在告诉我们:科技产品正在加速时尚化,而时尚从不讲性价比,只讲“此刻我想要”。

下一次再看到“一块布”卖上千元,别急着吐槽,先问自己:我到底是缺一块布,还是缺一个“让我开心三秒钟”的理由?

想通这一点,买或不买,都是理性消费。

来源:晓霞论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