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构筑经济“新高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14:14 1

摘要:贵阳综合保税区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十四五”期间紧扣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先行区战略目标,坚持以开放引领改革、以改革驱动发展,持续深化“五个开放”,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转自:贵州日报

贵阳综合保税区。 (贵阳综保区党政办公室供图)贵阳国际陆港。 (贵阳综保区党政办公室供图)

黎娅茹

贵阳综合保税区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十四五”期间紧扣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先行区战略目标,坚持以开放引领改革、以改革驱动发展,持续深化“五个开放”,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潮头掌舵,奋楫扬帆。回望5年奋进路,贵阳综保区交出了一份量质齐升的亮眼答卷:

“量”的跨越振奋人心——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25.79亿元,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一;预计实际使用外资3974万美元,工业总产值突破73亿元,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质”的突破更具分量——建成全国首个综保型国际陆港,首创“铁海联运快速通关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实现动力锂电池铁路运输西南地区首发;建成投运全省首个国际集货集拼中心……一连串“首创”“第一”,见证了贵阳综保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铿锵步伐,更彰显出这片开放热土的创新活力与战略价值。

5年来,这片不沿边、不靠海的土地,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在黔中大地书写了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者的精彩篇章。

通江达海 从地理枢纽到战略门户的精彩跨越

初冬时节,贵阳国际陆港一派繁忙。巨大的龙门吊起降有序,满载货物的集装箱整齐排列,一列列国际班列整装待发。从这里出发,货物可直达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贵州造”产品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5年前,货物出海是我们最大的难题,如今在贵阳综保区,几小时就能办完全部手续,通关效率实现了从天到小时的跨越,通关便利化改革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何为‘综保速度’。”贵州万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龙华感慨道。更让他欣喜的是,该公司产品现在不仅能实现便捷的“区内直转”,还能搭乘贵州国际集货集拼中心专线出海,物流成本最高可降低10%。

陆港通道的畅通,是贵阳综保区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的缩影。“十四五”以来,贵阳综保区积极融入国家开放战略,抢抓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机遇,向东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向西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北融入中欧班列通道,向南深耕东盟市场,铁海联运直达全球144个国家及地区主要港口,形成了“四向发力”的开放新格局。

在铁路通道方面,累计到发班列670列,其中中欧班列75列,黔粤班列386列,西部陆海新通道205列,中老班列4列。在公路运输上,“贵港直通车”实现16小时直达,累计开行1000余班次,跨境公路卡班通达东南亚国家。航空物流也取得突破,进口水果包机实现常态化运营。

“我们不仅要让‘黔货出海’通道更畅通,也要让全球资源更好地汇聚贵州。”贵阳综保区保税业务与口岸服务中心综合科科长王月忠表示,“十四五”期间,园区一方面坚持国际视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其中,与韩国、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已跻身前列。另一方面强化国内协同,深耕粤港澳、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并通过“区地联动”机制,与市县协同发展,推动全市开放格局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共赢”。

产业聚变 从“制造工场”到“创新雨林”的能级提升

走进贵州集隽半导体产业园封装测试车间,只见一片片晶圆在自动化设备上流转,最终成为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的芯片。这座每日能生产40万颗芯片、5万块手机屏幕的现代化工厂,产品已稳定出口至印度、南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半年时间。得益于园区的高效服务,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搞生产。”贵州集隽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清元表示,该产业园致力于打造贵州首个百亿光电显示产业园,构建集产业链与供应链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自2024年9月底投产以来,该产业园产值已突破6亿元。

贵州集隽半导体产业园的快速发展,是贵阳综保区培育“保税+”业态的生动写照。“十四五”期间,园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进境粮油及生态特色食品保税加工,推动产业从“制造”向“智造”升级。同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集聚,不断推动一般贸易企业向“保税+”业态转化。

市场主体在此茁壮成长。5年间,贵阳综保区累计新引进签约项目125个,总投资112.17亿元,市场主体总数达2800余家。其中,新引进集隽半导体、驿达供应链、信通通讯等外资企业22家。并助力更多贵州企业的身影活跃在世界舞台。

产业生态在此持续优化,集聚效应日益增强。在电子信息制造领域,随着集隽半导体产业园的建成投运,带动博瀚显示模组、浩泽玻璃盖板等多个配套项目落地,产值超6亿元。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锆石、鼎成等6个新引进项目的投产,实现产值6.88亿元。

截至目前,贵阳综保区保税物流业务额突破20亿元,保税电商与保税研发均实现零的突破。已汇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2家海关AEO认证企业,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愈发坚实。

“我们不仅要引进‘大树’,更要培育整片‘热带雨林’,让各类企业都能在这片生态中茁壮成长、共生共荣。”贵阳综保区产业发展局局长严冬智表示,贵阳综保区可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保姆式”服务,通过建设标准厂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开通定制公交等配套服务,努力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沃土。

平台跃升 从“孤帆远航”到“千帆竞渡”的功能重塑

在贵州国际集货集拼中心,工人们正在对来自全省各地的商品进行分拣、打包、装柜。这些小批量、多品种货物,将通过集拼出口的形式发往世界各地。

“过去二手车出口运输成本高、效率低,现在集货集拼中心解决了我们小批量货物出口的难题,实现了‘化零为整’。”作为首批受益企业代表,贵阳市丝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鹏认为,集货集拼中心带来的不仅是物流成本的下降和发货速度的提升,更是资金周转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整体增强,这为企业深耕国际市场提供了关键支撑。

自9月28日投运以来,贵州国际集货集拼中心进出口货值超1亿元,实现“黔贸回流”7000余万元。这是贵阳综保区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置身于全国、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大局中,敢于创新突破的真实写照。

“十四五”期间,贵阳综保区以平台能级跃升为核心,着力构建功能互补、协同联动的开放平台体系,整体通关效率较“十三五”末提升70%以上,并屡次刷新“秒级通关”纪录,为全省开放型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建成全省首个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企业300多家,实现“黔数回流”6900多万元;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挂牌运营,累计出口车辆3266台,在海外设立10个运营中心;民贸民品全球选品育品中心吸引140余家企业入驻,推动贵州特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5年间,开放活力在贵阳综保区竞相迸发。首创的“铁海联运快速通关”模式在全国海关复制推广;实现贵州新能源客车首次出口;第一家飞机融资SPV完成注册,实现全省“保税+租赁”航空器融资租赁零的突破;还有首笔国际绿证跨境人民币交易等多个“第一”。

回顾“十四五”,贵阳综保区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展望“十五五”,新的征程催人奋进。

2025年,贵阳综保区全面聚焦“五个开放”,深化“五优”改革,全力推动多项措施落地,加速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维修等业态集聚,与各区市县联动,更好服务全省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十五五”良好开局筑牢基础,蓝图画卷正蓄势展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贵阳综保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书写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的崭新篇章,为贵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