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挑衅中国后,其支持率不降反升,果然有做“傀儡”的潜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7 23:47 1

摘要:据日本最近一次民调显示,高市内阁的支持率高达69.9%,较10月上升了5.5个百分点,远超人们对她的激烈外交言论所预料的范围。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最近,高市早苗的那句“若中国大陆对台湾动武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直接撕开了中日之间的微妙关系。

高市挑衅中国之后,她的民意支持率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上升。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

高市真的如她上台时所展示的那样,为日本带来强硬立场的“新希望”,还是仅仅只是一个被幕后控制的“木偶”呢?

图 |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据日本最近一次民调显示,高市内阁的支持率高达69.9%,较10月上升了5.5个百分点,远超人们对她的激烈外交言论所预料的范围。

这并不是偶然发生的,高市不为自己的挑衅言论道歉,不但没有引起民众的强烈反感,反而激起了一些民众的热情。

支持者主要是自民党右翼的支持者,他们希望日本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高市采取强硬的对外政策,因此她得到了一部分民众对于“军事强国”理念的支持。

高市挑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取悦右翼支持者的感情。中国强硬的反制措施已经使高市明白,日中关系紧张会带来无法承受的经济后果。

图 | 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

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发布的一张中国三艘航母编队航行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薛剑的行为显然是对日本国内言论的一种反制,使日本民众不得不重新考虑高市的政策是否太过激进。

高市上台之后的外交风波,就是日本执政党内部矛盾集中表现的结果。高市利用了部分民众对军国主义的向往,把外交政策推到了极点。

在此期间,她还挑起了与中国之间的矛盾,并且与韩国、俄罗斯等邻国也产生了矛盾。这好像也为她的政治利益铺路了。她希望通过转移国内对于经济困难的关注来巩固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

图 |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但是这样做带来的后果就是日本的经济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害,中国也是日本汽车等重要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

如果中日关系继续恶化的话,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经营将会受到很大的压力,甚至会遭到抵制。日本经济界对此很敏感,这也是高市的政策不能忽视的现实。

在中国市场,日本汽车厂商所依靠的“中国市场”就是其重要的支柱。如果因为高市挑衅中国言论,使中国政府对日本品牌进行抵制的话,丰田、本田等日企必定会面临销量大幅下滑的局面。

日本对中国除了商品出口外,在重要原材料供应上也存在依赖。日本钢铁、半导体等行业大量依靠中国的资源。一旦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这些经济损失对日本商界而言就是无法承受之重。

图 | 上海华车展,丰田汽车展台,一汽丰田,购车者体验丰田荣放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采取的“斗而不破”的外交政策就显得尤为关键了。历任日本首相都清楚地认识到,中日关系一旦破裂,将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因此即使在公开场合有各种批评,中国和日本也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合作和妥协。高市挑衅的话打破了这种平衡,尽管她目前的支持率上升很快,但是经济方面长期的影响还没有出现。

随着高市的挑衅越来越严重,日本社会也开始有人发出反思的声音。政治评论员和学者一致认为高市的对华言论太过冒险,会给日本带来难以承受的危机。

图 | 美国总统特朗普

民间也通过社交平台来表达对战争的恐惧,并呼吁政府不要深度介入台海问题。越来越多的日本媒体开始对美国战略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认为美国未必会全力支持日本,因此日本在台海问题上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更主要的是,伴随着日本国内政治形势的日益复杂,高市强硬的态度不单单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是自民党内部错综复杂的权力博弈所导致的。

高市上台之后,发现日本经济的情况并没有她所期望的那样好。为了转移国内舆论对经济问题的注意力,并借此提升自己在自民党内的地位,挑起对华外交争端就成为她的选择之一。

图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

但是,这并不是她所期望的全部。高市的民调提高了,表面上看是她挑战中国外交政策取得了胜利,但是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部分民众对她“强硬派”的认可。而她背后的情况,她被推到台前的原因,好像背后有更强大的政治力量在推动。

在此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高市的这次外交挑衅是出于个人理念的坚持,还是她只是被推到前台的政治工具?

很多人觉得她的话语里有明显的政治投机成分,在日本国内经济、社会问题复杂的情况下,她提出的“外部敌人”战略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提高自己的支持率,但是对日本未来经济、外交方面会造成巨大的隐患。

图 | 台湾岛

目前,虽然高市的强硬立场还未遭到严重反击,但随着中国的反制措施逐步加码,日本不得不为高市的过激言论付出代价。

在面对中国强有力的反制的时候,她还能不能坚持强硬的立场,还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更多国家的反思,日本还能不能承受这样的外部压力,也会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资料:

1.《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真想铤而走险?》2025-11-13 18:11 | 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2.《高市涉台言论给日本带来危害》2025-11-14 13:42 | 来源:环球时报

3.《“勿谓言之不预”重现!中国媒体反应强烈,对高市早苗罕见严厉警告!》2025-11-16 09:0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赵sir说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