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战区:若武力统一台湾,不对赖清德实施斩首,因一关键考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23:32 1

摘要:4月1日,东部战区发布两分钟短片《降妖除魔》,战机穿云、舰艇破浪、导弹锁控界面和台北101镜头相继出现,引发“锁定目标、定点清除”的网络猜测,但是没有官方证实。

4月1日,东部战区发布两分钟短片《降妖除魔》,战机穿云、舰艇破浪、导弹锁控界面和台北101镜头相继出现,引发“锁定目标、定点清除”的网络猜测,但是没有官方证实。

当天东部战区发言人施毅明确表示,这是对台独势力的一次警告,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之后就启动了大规模的联合演习,陆海空和火箭军一起在台海周边进行海空巡逻、跨线拦截、导弹阵地展开以及关键点位模拟打击,迅速检验了联指和响应能力。

岛内防务部门随即指责“制造麻烦”,称已经派兵应对;赖清德第二天到屏东空军基地,要求加强防护。退役将领李喜明发出警告,升级了大陆就会有相应的措施。外部的关注也升温了,日本智库的报告中提到了解放军基地的变化,映射出台海的新态势。卫星图还显示朱日和模拟训练区扩大,仿岛内建筑的区域也变大了,被解读为城市战想定增多,加剧了舆论的不安。

视频的传播量很快上升,岛内舆论和赖清德多次表态也一起被拿出来讨论。3月13日赖在国安会议中称大陆为“境外敌对势力”,并推动了17项“反渗透”措施,造成岛内阵营对立。在演训期间,东部战区连续发布了《进逼》、《慑封》、《壳》、《毁瘫》、《锁控》等物料,突出“围控”的主题,镜头中出现了无人机群和导弹引导。

岛内媒体还炒作赖清德的“战时逃跑路线”,但是这属于媒体自说自话,陆方没有回应。从4月3日开始,美国和欧洲先后呼吁克制、支持和平对话。4月5日结束演训之后,有关讨论仍在继续发酵,岛内节目把视频拆分成单帧,并用“金箍棒”来比喻导弹的攻击路线,在紧张和调侃并存的情绪中进行。

之后双方的动作加大了,7月21日赖清德宣称要捍卫所谓的主权,推动“台湾之盾”防空系统,并且提出到2030年国防支出占GDP达到5%的目标,引发了关于预算和税负的讨论。大陆方向福建的导弹阵地和空军基地被指不断扩增。多份国际报告显示,在2025年之前岛内海军演习的频率要比2024年高出20%,而现实中的紧张局势也加速了这个过程

整件事情的主线很明了:警告台独不要触碰红线。视频用神话的外衣传递出强硬的信息:海空跨域、火箭军前沿、无人蜂群、能源节点,拼出“体系化威慑”的拼图,意在“围控”并钳制对手的动作链,而不是对个人进行清除。岛内民意一直存在分歧,赖支持率也曾阶段性下降;支持者认为要坚守到底,反对者则担忧把全岛都拖入风险之中。

大陆的态度并不掩饰:统一的决心很坚定,但是节奏要把握好,通过演练、宣传以及明确的信号来形成合力。孙悟空是大众熟知的符号,有利于舆论传播和国际理解,可以看作是舆论战配合实战想定的一部分,重点在于使对方感受到可感的威慑。细节场景——东面海区的舰灯光线连成一线、跑道上的推力声震耳欲聋、阵地上的伪装处处可见、控制台上颜色变换即按照指令行动——反映的是长期备战所形成的压力。

外部因素不可轻视,美欧的言语表面上看是平衡的,但是当台海出现动静的时候,它们会更加频繁地发表言论,虽然不会决定战术动作,但是会影响政治判断和成本考虑。目前网络上流传的“定点清除”说法,还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实;官方更加强调的是整体威慑以及“瘫痪”的效果,优先打击能源、电力、油料等关键节点,这既体现了对战场节奏的认识,也是为了服务舆论管理,避免因被误解而造成不可控的升级。

和平不是口号,而是靠节制和沟通来维持的一种状态。台独之路的终点就是悬崖。当政府把军费推到GDP的5%,当街头的讨论从就业和房租转向了防空系统的时候,生活就已经被带入了博弈之中。风险不可轻视,但是窗口并未关闭:只要沟通持续、红线不被突破,空间就依然存在。

来源:麒元聚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