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轮-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简谱曲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7 03:03 1

摘要:有趣的是,这首歌创作于 1986 年,比林依轮的成名曲《爱情鸟》还要早

一、基本档案

歌曲名称: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 (Through the Moon Full of Flowers)发行日期:1993 年 11 月 5 日(收录于《爱情鸟》专辑)词曲创作:

作词:张海宁、张全复(原诗作者:张海宁)

作曲:张全复

编曲:蔡政勋、陈建玮

演唱歌手:林依轮(原名林方,1970 年生于北京)

歌曲时长:4 分 48 秒

音乐风格:抒情流行,融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编曲

二、创作奇缘:从抽屉里的诗到流行金曲

《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诞生于一个充满诗意的偶然:

最初是张海宁创作的一首未发表的诗,被压在抽屉里

词作者张海宁回忆:"我写完这首诗后自己也挺喜欢,觉得能表达内心深处某些不为人知的情感"

音乐人张全复慧眼识珠,将这首诗改编成歌词并亲自谱曲

有趣的是,这首歌创作于 1986 年,比林依轮的成名曲《爱情鸟》还要早

林依轮为唱好这首歌付出了巨大努力,在 90 年代没有电脑后期制作的条件下,仅录制就花费了几个月时间 。

三、歌词全解析:月光下的爱情告白

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

依稀看到你的模样

那层幽蓝幽蓝的眼神

充满神秘充满幻想

一种爽爽朗朗的心情

所有烦恼此刻全遗忘

只想只想在你耳边唱

唱出心中对你的向往

古老的传说今日的承诺

美好的感觉永不停闪烁

你像那天上月亮 停泊在水的中央

永远停在我的心上

你像那天上月亮 你不会随波流淌

永远靠近我的身旁

(重复)

意象解读:

开满鲜花的月亮:超现实意象,象征炽热情感与纯净爱情的完美融合

幽蓝幽蓝的眼神:传递神秘与梦幻感,暗示爱情的深邃

停泊在水中央的月亮:象征爱人在心中的永恒位置,既遥远又亲近

不会随波流淌:表达爱情的坚定与忠贞,不受世俗干扰

四、音乐密码:中西合璧的听觉盛宴

1. 精妙编曲:

弦乐铺底:营造月光般柔和氛围,如诗如画

钢琴点缀:清澈琴音如同月光在水面闪烁

吉他伴奏:温暖音色增添浪漫气息

双簧管与竖琴:古典乐器点缀,提升音乐质感

2. 结构与调式:

AB 二段式:A 段描绘月夜遐想,B 段直抒胸臆

调式转换:以小调起唱,大调结束,象征情感从朦胧到明朗

E 调基准:适合林依轮清澈而富有穿透力的嗓音

3. 林依轮的演唱艺术:

音色明暗对比:在 "幽蓝幽蓝的眼神" 等句中运用柔和音色,营造神秘感

节奏细腻处理:巧妙运用拖拍与抢拍,传递情感起伏

声线转换:副歌部分的高亢与主歌的柔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感染力

五、MV 视觉:月光下的浪漫画卷

《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MV 由知名导演执导,女主角是后来成为演员的金巧巧(当时 18 岁),这是她首次亮相荧幕 :

场景设计:月光下的花园、湖畔,营造梦幻氛围

金巧巧形象:一袭白裙,在月光下浅笑嫣然,完美诠释歌词中的 "你"

林依轮表现:沉稳深情的演唱与环境融为一体,传递真挚情感

六、时代回响:90 年代情歌的经典符号

1. 成绩与荣誉:

获武汉 94 中南十大中国原创歌曲十大金曲奖

获广东岭南新歌榜 94 广州新音乐十大金曲奖

成为 90 年代 KTV 点唱率最高的歌曲之一

至今仍是林依轮演唱会的保留曲目,2013 年央视中秋晚会等重要场合均有演唱

2. 文化影响:

成为 90 年代华语流行音乐 "中国风" 代表作之一

被孟庭苇等歌手翻唱,收录于 1998 年发行的《改变》专辑

林依轮本人评价:"这首歌把中国古典文化和当代流行文化结合得非常好,带着国际色彩,在任何场合都能拿得出手"

七、经典永恒:为何 28 年后依然动人?

《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的魅力源于其三重融合:

传统与现代融合:东方诗词意境与现代音乐语言的完美结合,既有古典韵味又具时代感

抽象与具象融合:"开满鲜花的月亮" 等超现实意象,让爱情这一抽象情感变得具象可感

含蓄与直白融合:中国传统爱情表达的含蓄内敛,与现代情歌的直接告白巧妙平衡

正如乐评所言,这首歌 "在 90 年代华语流行音乐黄金期,以诗意化笔触构建了一个朦胧而美好的爱情意境,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

聆听指南:如何沉浸在月光爱情中

夜深人静时聆听:闭上双眼,感受弦乐与钢琴交织的 "月光" 质感

注意副歌部分:林依轮唱到 "你像那天上月亮" 时的音色变化,体会情感升华

想象画面:让旋律引领你进入一个开满鲜花的月夜,感受爱情的美好与永恒

林依轮【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高清图片PDF歌谱简谱下载

来源:风雅颂简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