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11月17日)晚上到18日凌晨,被称为“流星雨之王”的狮子座流星雨要迎来今年的极大时刻了。不用熬夜熬到天亮,不用怕月光抢风头,甚至不用带复杂装备,只要找对地方、选对时间,就能看到流星划过夜空的浪漫场景。作为2025年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天文景观之一,这次流
今天(11月17日)晚上到18日凌晨,被称为“流星雨之王”的狮子座流星雨要迎来今年的极大时刻了。不用熬夜熬到天亮,不用怕月光抢风头,甚至不用带复杂装备,只要找对地方、选对时间,就能看到流星划过夜空的浪漫场景。作为2025年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天文景观之一,这次流星雨不仅观测条件拉满,还藏着不少有意思的小知识,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说清楚:怎么看、看什么、为啥它这么特别。
先给大家划重点,不想看长篇大论的直接记这几点就行:极大期主要集中在17日22时至18日凌晨3时,其中凌晨1点到3点是流星最密集的时段;今年是残月,月光干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往年的观测条件好太多;理想情况下每小时能看到10-15颗流星,运气好还能碰到带彩色尾迹的火流星;不用望远镜,肉眼就能看,关键是要找远离城市灯光的开阔地。
可能有人会问,狮子座流星雨为啥能叫“流星雨之王”?不是因为它每年都能爆发出几千颗流星,而是因为它的“爆发力”和周期性特别有看点。咱们得从它的“母体”说起——这一切的源头是一颗叫坦普尔-塔特尔的彗星,这颗彗星就像一个“宇宙洒水车”,每隔33.2年就会绕太阳运行一周。当它靠近太阳的时候,太阳的辐射会让彗星表面的冰物质升华,喷发出大量气体,同时带出无数像沙粒、小石子一样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会散落在彗星的轨道上,形成一条长长的“尘埃带”。
而地球每年11月中旬左右,都会准时穿过这条尘埃带。这些来自彗星的小颗粒,以每秒42公里的速度冲进地球大气层,和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后燃烧发光,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流星。又因为从地球上看,这些流星都是从狮子座所在的天区辐射出来的,所以才叫狮子座流星雨。
它的“王者气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火流星多,狮子座流星体的颗粒普遍比其他流星雨大一些,所以更容易出现亮度极高的火流星,有些火流星的亮度甚至能超过满月,划过夜空时还会留下持续几秒到十几秒的白色或彩色尾迹,也就是“流星余迹”,看着特别壮观;二是周期性爆发,虽然大多数年份它的流量只有每小时十几颗,但每隔33年左右,当地球穿过彗星留下的密集尘埃流时,就可能出现“流星暴雨”。比如2001年那次,在观测条件好的地方,每小时能看到4000颗左右的流星,真正实现了“星陨如雨”的场景,不少天文爱好者至今都对那次景观念念不忘。
可能有人会疑惑,既然坦普尔-塔特尔彗星上一次过近日点是1998年,按照33年的周期,2031年才会再次靠近太阳,为啥2025年还要关注它?这里有个小知识点:彗星留下的尘埃流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像“糖葫芦”一样,有密集区也有稀疏区。2001年的爆发其实是地球穿过了1998年彗星留下的密集尘埃流,而2025年虽然不是爆发年,但恰好能穿过一条相对密集的尘埃带,再加上今年的月光条件绝佳,所以观测体验并不会差。简单说,今年是“非爆发年里的最佳观测年”,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不用挤爆发年的人潮,还能有清晰的观测效果,性价比很高。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观测攻略,这部分都是实用信息,一定要记好。首先是时间选择,虽然17日晚上到18日凌晨都有机会看到,但流星的数量并不是均匀分布的,根据北京天文馆和NASA的预测,极大值会出现在18日凌晨3时左右,而在这之前的凌晨1点到3点,是流星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段。建议大家不用太早去,17日23时左右到达观测地,适应一下黑暗环境,等待辐射点升高,这样能避免熬夜熬太久还没看到多少流星。另外,16日晚上和18日晚上也可以作为备选,虽然流星数量会少一些,但也有机会看到不错的景观,适合那些不想凌晨起床的朋友。
然后是观测地点,这是能不能看到流星雨的关键。城市里的灯光是流星的“天敌”,路灯、霓虹灯会把夜空照亮,导致暗一些的流星根本看不见。所以最好的选择是远离市区的郊区、山地、乡村,或者专门的天文台、观星基地。如果实在没时间出城,也可以找城市边缘没有高楼遮挡的公园、广场,不过能看到的流星数量会打折扣,大概只有郊区的一半左右。
给大家一个小技巧:出发前可以用手机APP查一下“光污染地图”,选择光污染等级低的区域;到了观测地后,要找四周没有遮挡的地方,比如山顶、田野、湖边,最好能躺下来,这样视野能覆盖整个天空,不会错过流星。需要注意的是,11月中旬的凌晨气温很低,尤其是郊区和山区,可能会降到零度以下,一定要穿厚外套、戴帽子手套,带个防潮垫或者折叠椅,再备一杯热水,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安心看流星。
关于装备,这里要给大家避个坑:很多人觉得看流星雨需要望远镜,其实完全没必要。望远镜的视野太小,而流星是随机出现在天空各个位置的,用望远镜反而会错过大部分流星,肉眼才是最好的“工具”。如果想拍照留念,可以带个相机,架上三脚架,设置成长时间曝光模式,对着东方天空拍摄,运气好的话能拍到流星划过的轨迹,甚至能捕捉到火流星的彩色尾迹。手机也能拍,不过需要开启专业模式,调高ISO、放慢快门速度,最好也用三脚架固定,不然容易拍糊。
还有几个小细节要提醒大家:观测时尽量不要频繁看手机,手机屏幕的亮光会让眼睛适应黑暗的时间变长,影响对暗流星的观测;如果是结伴而行,最好带个小手电筒,用红布或红纸包住灯头,避免强光影响其他人;去山区或野外观测的话,一定要注意安全,提前查好路线,不要单独行动,避免滑倒或迷路。
可能有朋友会问,万一我所在的地方下雨、阴天怎么办?别着急,这次流星雨的活跃期比较长,从11月6日一直持续到21日,虽然极大期只有这一晚,但前后几天都有可能看到流星。如果17日晚上天气不好,可以关注18日、19日的天气预报,只要是晴天,依然有机会看到。另外,现在很多天文博主会在网上直播流星雨,要是实在没法出门,蹲个直播也不错,虽然没有现场看震撼,但也能实时感受流星划过的瞬间。
说完了怎么看,再跟大家聊点有意思的小知识,让你看流星雨的时候更有代入感。你知道吗?狮子座流星雨中的流星,颜色还不一样呢!大部分流星是白色的,但有些会呈现出蓝色、绿色或黄色,这是因为流星体中含有不同的化学元素。比如含有镁元素的流星会呈现蓝色,含有铁元素的会呈现黄色,而含有钙元素的可能会呈现出紫色,下次看到彩色流星的时候,就知道是这些“宇宙元素”在发光啦。
还有一个冷知识:我们看到的流星,其实都是“宇宙垃圾”的“最后绽放”。这些来自彗星的小颗粒,直径大多在几毫米到几厘米之间,质量非常小,在大气层中就会完全燃烧殆尽,根本不会落到地面上。只有极少数质量特别大的流星体,才有可能穿过大气层落到地面,成为陨石。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担心流星会“砸下来”,安心欣赏就好。
可能有人会对比,狮子座流星雨和英仙座流星雨哪个更好看?其实各有特色。英仙座流星雨每年8月出现,流量稳定,每小时能达到几十颗,而且正值夏季,天气暖和,适合全家出游观测;而狮子座流星雨胜在火流星多、观测条件好(今年尤其突出),而且带有周期性的“悬念”,让人充满期待。如果说英仙座流星雨是“稳定输出的实力派”,那狮子座流星雨就是“爆发力强的偶像派”,都是值得一看的景观。
聊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已经开始规划今晚的观测行程了。其实看流星雨的乐趣,不仅在于看到流星的瞬间,更在于和家人朋友一起等待的过程。想象一下,在漆黑的夜空下,远离城市的喧嚣,和身边的人一起抬头仰望,偶尔有一颗流星划过,下意识地许下心愿,这种体验真的很治愈。而且对于小朋友来说,这也是一次很好的科普机会,亲眼看到宇宙的神奇,比书本上的知识更有冲击力。
不过也要给大家打个预防针:观测流星雨需要一点耐心。不是说一到时间就能看到流星密集划过,有时候可能要等十几分钟才会出现一颗,这时候千万别着急,静下心来欣赏夜空,说不定下一颗就是惊艳的火流星。另外,流星的出现是随机的,没有固定的规律,所以不用一直盯着一个方向看,偶尔扫视一下整个天空,更容易捕捉到流星的身影。
最后再总结一下关键信息,方便大家快速收藏:
1. 观测时间:11月17日22时至18日凌晨3时,凌晨1-3时为最佳;
2. 观测条件:残月无月光干扰,肉眼可见,无需望远镜;
3. 最佳地点:远离城市灯光的开阔地(郊区、山地、乡村优先);
4. 注意事项:穿厚衣服保暖,带防潮垫和热水,结伴而行更安全;
5. 亮点:可能出现带彩色尾迹的火流星和流星余迹。
今晚的狮子座流星雨,既是一场免费的“宇宙烟火秀”,也是一次和宇宙对话的机会。33年的周期循环,地球与彗星尘埃的如约相遇,这些跨越千万公里的“宇宙馈赠”,值得我们花一个夜晚去等待。
不知道你今晚有没有计划去看流星雨?你最想和谁一起分享这个浪漫的瞬间?或者你曾经看过最震撼的一次流星雨是哪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测计划和故事,也可以互相交流观测地点和技巧,祝大家都能好运爆棚,看到更多明亮的流星!
来源:植看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