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年总有人问日本什么时候道歉,可中国人的态度慢慢变了,买菜的大爷、干活的工人、上班的白领,越来越多的人说,道歉不道歉都行,反正现在咱们的日子比他们强。
这些年总有人问日本什么时候道歉,可中国人的态度慢慢变了,买菜的大爷、干活的工人、上班的白领,越来越多的人说,道歉不道歉都行,反正现在咱们的日子比他们强。
1980年代的老照片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总站满了举着标语的人,那时中国刚起步,经济总量还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日本企业在中国到处开厂,可历史问题总被轻轻带过,学者在期刊上写文章,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没人敢说道歉就能解决一切。
2010年那会儿,中国GDP超过日本,下班高峰地铁里正放着新闻,满车厢的人谁也没吭声,后来工厂流水线上,老工人压低声音问,咱们现在真能护住自己了吧,去年新能源汽车出口数据一出来,4S店销售顾问跟日本同事说,今年丰田的销量,比我们少三成。
历史课本里说的“三光政策”,现在听来像隔了层雾,当年日本在东北干的事,把村子连根拔掉,如今年轻人打开手机地图一看,那些被抹掉的村庄,底下铺着高铁,成了新城镇。
年轻人说话直,00后在弹幕里刷“造舰速度比他们认错快”,考研群里聊“北斗精度压过GPS”,有留学生在东京街头看到改过的教科书,拍视频时说了一句“咱们的天宫空间站,比他们的文字真”。
国际航班上总听见些闲话,说日本游客现在问路都压着声音,商场专柜的中文服务,比五年前多了三成,这些话中年人听了心里明白,实力这东西,不用低头,也不用道歉,人自然就敬你。
最近在钓鱼岛海域,中国海警船比日本的同型船重了四成,一位退伍老兵在直播间看到这数据,忽然说,当年被烧掉的家谱,现在能用卫星找到祖坟的位置了,弹幕里有人刷,历史不能忘,但未来得靠自己。
这不是冷漠,是明白,年轻人在短视频里拍国产大飞机的零件,底下总有人讲,这才是对三千五百万亡灵最好的交代,超市里日本零食的货架前,九零后的妈妈对女儿说,想买就拿,但别忘了,咱们能挑能选,是靠造火箭的本事换来的。
有人说这是大国心态,可卖煎饼的大姐说得更实在,当年饿得怕死,现在吃撑了怕胖,这不就是最大的不一样吗,历史的疼还在,可它变成了人骨头里的劲,当世界抬头看见中国空间站从夜空划过,那里头,藏着所有没说出口的话。
来源:历史途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