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住上了“空调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21:34 1

摘要:许易村党支部书记谢峰凌介绍,每到夏天农闲时期,村里的许多菇农就开始琢磨着如何升级,“有先进的好技术、新品种,一家用过效果不错,其他菇农就会纷纷引进。最近,许易村食用菌产业园项目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正式投产运…

气温骤降,呼啸的北风带来阵阵寒意。但是在新洲区徐古街道许易村的菇房里,依然温暖如春,新装上的“空调”调节着室内温湿度,洁白的双孢菇正在冒头,村民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期待。

徐古街道素有“楚天蘑菇第一镇”的美誉,许易村则是重要组成部分。早在30多年前,当地村民就开始栽培蘑菇,品种繁多。但随着市场变化,蘑菇产品不特不优的问题开始显现。

菇农正在采摘蘑菇。

近年来,许易村党支部与辖区企业一起积极推动蘑菇标准化、智能化种植,从简陋的地沟菇棚种植发展成现代化工厂化生产。村党支部借助国企联农的宝贵机会,主动提高蘑菇加工标准,把产品送入武商、中百等商超渠道。

许易村先后获评全省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好支部”、湖北省生态村、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湖北省生活垃圾分类共同缔造示范村、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年四季都能收获

给蘑菇装“空调”的人,是武汉金新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余乐。他介绍,“空调”实际上是一套先进的温控设备和精准灌溉系统,通过安装在菇房里的各种物联网设备,能够将菇房温度、湿度保持在最佳区间。

“新设备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杂菌生长,也更好控制双孢菇的生长周期,不再‘看天吃饭’。”余乐说。今年,他在许易村的18个菇房都装上了新设备。

许易村党支部书记谢峰凌介绍,每到夏天农闲时期,村里的许多菇农就开始琢磨着如何升级,“有先进的好技术、新品种,一家用过效果不错,其他菇农就会纷纷引进。智能化种植让蘑菇产量、质量都大幅提升,台湾秀珍菇、羊肚菌等高端品种,也在许易村试种成功。”

“一料三菇四用”种植模式下,村里每年可消化农作物秸秆3100吨,农药使用量减少七成。

蘑菇种植规模逐渐变大,生产蘑菇的废渣成了负担,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常年扎根新洲基层的武汉市农科院蔬菜所食用菌研究室主任马晓龙博士及团队,在许易村摸索出来一种结合当地独有的资源循环利用的“一料三菇四用”种植模式。

“过去,一批培养料种完一种蘑菇后,就直接废弃了。在马博士摸索出的模式下,一批培养料上种完杏鲍菇,还可以接着再种植草菇、双孢菇,最后的废料再制作有机肥返回农田。这大幅减轻了村民换料的劳动强度,更让许易村的蘑菇发展到一年四季都能收获。”谢峰凌说。

循环种植模式下,村里每年可消化农作物秸秆3100吨,农药使用量减少七成。“一料三菇四用”种植模式推广至全街。

最近,许易村食用菌产业园项目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正式投产运营后可实现日产3万袋杏鲍菇,带动周边200余名村民就业,不仅将成为新洲区规模最大的蘑菇产业基地,徐古街道的食用菌种植技术也将升级为第五代工厂化、周年化、标准化生产模式。

建电商直播矩阵

许易村蘑菇远销海外

金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分拣包装间里,村民乐国权坐在一筐筐蘑菇之间,手边是已经分拣出来的半筐双孢菇。筐里的蘑菇颗颗雪白圆润,像一只只小馒头。

“这是要送到超市的蘑菇,捡出长得好的,能卖个好价钱。”乐国权说。自从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进厂摘蘑菇后,乐国权一个月能收入4000多块钱。家里生活条件改善许多,他也正在学蘑菇种植技术。

近几年,徐古蘑菇产量逐年增长,只靠批发市场这一条销售渠道,村民增收的效果不明显。2021年,许易村借助“国企联村”的宝贵机会,与武汉商贸集团牵上了线,共建供应链打通武商、中百等商超渠道。

相比批发市场,超市对货品品质要求更高,而且需要合作对象供货量持续稳定、购销手续规范。许易村党支部引进武汉金富乐升级食用菌生产线,又按武商集团的技术标准建设新的农产品分拣中心,实现了初级农产品的分拣、包装。鲜菇、干菇等各种初加工产品摆上武商超市、中百超市门店货架,实现年销售额500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突破9000元。

走在许易村彩虹路上,不时遇到举着手机来打卡的人,大多是被网红博主“乡村苕哥”吸引来的。“乡村苕哥”就是许易村的谢成林。5年前,谢成林在街道和村委会的帮助下学会拍短视频,他用一口新洲徐古方言演绎乡土风情,从2021年6月开通账号至今,已拥有23.3万粉丝。

如今,谢成林成立工作室直播带货,为家乡的蘑菇等各种土特产进行推广。借助“乡村苕哥”的影响力,许易村建立电商直播矩阵,村民线上直播带货月销售额突破30万元;许易村产的蘑菇罐头通过跨境电商远销海外,年出口额达数千万元。

“我们村现在有很多村民想要自己建菇房,村里正在规划二期产业园,会把这些村民的发展需要都考虑到,积极发挥村民能动作用,推动村民增收与产业发展协同共进。”谢峰凌说。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