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天后台收到好几条农友的私信,都在问同一个事儿:小麦种下去十来天了,地里一点动静都没有,正常吗?说实话,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在田埂上蹲了半天,心里直打鼓,种子是不是白撒了?
这几天后台收到好几条农友的私信,都在问同一个事儿:小麦种下去十来天了,地里一点动静都没有,正常吗?说实话,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在田埂上蹲了半天,心里直打鼓,种子是不是白撒了?
其实啊,十来天没出苗,既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真的出了问题。 关键得看咱们有没有忽略一些细节。今天咱们就像唠家常一样,把这事儿捋清楚。
温度可是个大前提,它就像叫醒种子的闹钟。 播种后如果连续遇到低温,比如地温持续低于10度,种子就会觉得“还没到点儿呢”,干脆多睡几天。我去年就吃过这个亏:看着日历到播种期了,结果种完突然降温,足足等了十五六天苗才稀稀拉拉冒头。所以啊,如果这时候你们那边突然变天,别急着下结论,先看看天气预报里地温稳不稳定。
种子埋得太深或太浅,苗也出得费劲。 你想啊,种子就像个力气不大的小孩,盖土太厚(比如超过5厘米),它钻出来得累个半死;盖薄了(低于3厘米),又容易“着凉”或者被鸟啄走。以前我们村老李总抱怨出苗不齐,后来发现是播种机调深了,调整后三四天就绿汪汪一片。
土壤太干或太湿,种子直接“摆烂”了。 这点我印象特别深:有一年秋播后一直没雨,地里干得裂口子,我心想再等等吧,结果一等就是半个月没动静。后来浇了次水,没几天苗就顶出来了。反过来,如果地面积水,种子泡着像溺水,哪还有力气发芽?所以播种前得抓把土捏捏,能手握成团、落地散开最好。
还有个容易忽视的点,种子本身的状态。 如果是陈年种子,或者保存时受了潮,发芽力可能就打折扣了。我买种子现在都养成习惯,先抓一把闻闻有没有霉味,再随手泡几粒试发芽率。虽然麻烦点,但总比后期补种强对吧?
不过话说回来,有些品种天生就是“慢性子”。 比如某些强筋小麦,发芽就是比普通品种慢两三天。要是咱买种子时没留意说明书,确实容易自己吓自己。所以啊,播种前瞅一眼包装袋上的说明,心里就有底了。
那到底等到什么时候该着急呢?一般来说,正常条件下7-10天该出苗了,如果超过半个月还一片寂静,咱就得去地里“查岗”了。 教大家个土办法:轻轻扒开几处土层看看种子状态。如果已经胀大露白,说明还在努力;如果软烂发霉,那可能得准备补种了。
最后唠叨两句心里话。种地就像照顾孩子,得有点耐心,也得懂点门道。如果苗出得慢,先别怨种子也别怨地,一步步排除问题。对了,补种前最好先把原因找准,不然同一块地可能再栽跟头。希望大伙儿田里的苗都齐刷刷的,有个好收成!要是还有拿不准的,欢迎随时来唠唠~
来源:壮小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