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每次看到菜市场里那些葱白锃亮、又长又直的大葱,我心里都忍不住羡慕。记得头两年自己种出来的葱,叶子倒是绿油油的,可葱白部分总是又短又细,还容易弯弯曲曲的,炒菜时切起来都费劲。后来专门跑去请教了几位老把式,又自己翻书、折腾了好几个种植季,才终于摸到点门道。
说实话,每次看到菜市场里那些葱白锃亮、又长又直的大葱,我心里都忍不住羡慕。记得头两年自己种出来的葱,叶子倒是绿油油的,可葱白部分总是又短又细,还容易弯弯曲曲的,炒菜时切起来都费劲。后来专门跑去请教了几位老把式,又自己翻书、折腾了好几个种植季,才终于摸到点门道。今天我就把种出优质大葱的几个关键环节,掰开揉碎了跟大家聊聊。
品种选不对,努力全白费。 你想啊,要是本身就是个叶子长、葱白短的品种,就算你后面再怎么费心管理,也很难长出粗壮直顺的葱白。这就好比想练长跑,却选了个举重运动员的苗子,事倍功半。所以第一步,一定得选那些葱白长度潜力大、抗病性好、适合本地气候的品种。 比如有些品种天生就是为长葱白培育的,这个信息在买种子时问清楚店家,或者多看种子说明,一般都会有强调。
种子可是希望的起点,千万不能将就。 我以前图便宜买过散装种子,结果出苗稀稀拉拉,苗子也弱不禁风。一定要选籽粒饱满、色泽鲜亮、在保质期内的新种子。 播种前,有个小动作特别关键最好用温水浸泡一下种子,大概半天左右,这样可以唤醒种子,出苗会更齐整。 这个小步骤,能帮你打下均匀苗情的基础。
播种这件事,急不得也马虎不得。播种前先把地块整平,浇透水,然后把种子均匀地撒下去,再盖上薄薄一层细土。 盖土千万别厚了,不然小苗钻出来费劲。播完后,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畦面上盖一层稻草或者无纺布保湿,等苗子冒头后再及时揭开。对了,播种密度也得留心,撒得太密,后期小苗互相挤着长,容易成细弱的“牛毛秧”。
大葱的根是虚根,喜欢疏松透气的环境。所以土壤最好是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壤土。 那种容易板结的黏重土,大葱的根扎不下去,葱白自然长不长,也容易长歪。要是地里容易积水,十有八九会烂根。挖沟栽植的地方,一定要确保排水顺畅。
大葱其实挺耐寒的,也不太怕热,但它最喜欢的生长温度是凉爽型的。叶片生长旺期,喜欢暖和点,大概20到25度;到了葱白形成的关键期,反而凉快点更好,13到20度最理想。 温差大一些,特别有利于养分积累,让葱白长得更瓷实。坦白说,这个温度条件不是人为能完全控制的,但我们可以在播种季节上做文章,让它的生长周期正好赶上合适的温度区间。
大葱不耐旱,但也怕涝,它讲究个“见干见湿”。 土壤老是湿漉漉的,根肯定长不好。但特别干旱的话,叶子容易干尖,葱白也会因为水分不足而长不粗。所以浇水要遵循“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少”的原则。 特别是进入葱白膨大期,需水量大,要保证水分充足,但快收获前又要适当控水,这样利于“上劲”,提高耐储性。
光照方面,大葱可是十足的“阳光爱好者”。整个生长期都要保证充足的光照。 光照足,叶子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更多养分,这些养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葱白,它才能长个、长胖。要是种在荫蔽的地方,叶子长得薄,葱白也会又细又弱,还容易倒伏。
施肥这事儿,就像吃饭,要均衡,别饥一顿饱一顿。底肥一定要下足,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这是长效的“营养库”。 生长过程中,特别是葱白开始膨大时,对钾肥的需求会增大。钾肥就像是“骨架肥”,能让葱白长得更结实,口感也更脆甜。 别光顾着用氮肥,不然叶子看着旺,葱白却软绵绵的。
说到播种季节,这直接关系到你能不能抓住最适合大葱生长的气候窗口。大部分地区都采用秋播,来年夏天定植,秋冬收获。 这样葱苗越冬后,生长周期长,能充分积累养分,长得更饱满。当然,具体时间还得看你在南方还是北方,要根据本地霜期来倒推播种时间。
定植时,底肥是基础中的基础。在准备栽葱的沟里,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两三方,再加上一些过磷酸钙,彻底和土壤混合均匀。 这就像是给大葱准备了一个“豪华套间”,底子打好了,后期生长才有力气。
定植的葱苗,也得精挑细选。 最好选那些株高、茎粗适中、没有病虫害的健壮苗子。那些过于细弱或者已经出现黄叶的苗,即使栽下去,后期也难有好的长势,不如一开始就淘汰掉。
回想我第一次认真种大葱,就是死磕了这些细节,特别是深栽、培土这块。当时每隔十来天就给它培一次土,每次都小心翼翼,生怕伤了叶子。等到秋天挖葱的时候,那种一铁�下去,挖出又长又直、白白胖胖大葱的喜悦,真的,比什么都提气!
所以啊,朋友们,种出好大葱真没啥捷径。关键就是把从选种到培土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实、做细。 尤其是培土,这是保证葱白长度和直度的核心技巧, 千万不能偷懒。你也别想着一次就能做到完美,多观察,多尝试,慢慢就能找到最适合你那块地的“秘诀”了。希望这点心得,能对你有点帮助!
来源:壮小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