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西伯利亚发现最古老RNA,猛犸象复活有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22:15 1

摘要:颠覆认知!西伯利亚发现最古老RNA,猛犸象复活有望?

你的DNA或许能保存百万年,但你的RNA通常在死后几分钟内就会灰飞烟灭——然而,就在最近,科学家已从一头死于39,000年前的猛犸象体内,奇迹般地提取出了这种“转瞬即逝”的遗传物质,一举打破了此前的纪录!

这不仅仅是刷新了古生物学的时间纪录,更是人类第一次真正窥探到了灭绝物种临死前细胞内部的“最后一次脉动”。这项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领衔的重磅研究,11月14日刚刚发表在顶刊《Cell》上。它向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复活猛犸象,或许不再只是科幻电影里那张遥不可及的蓝图,我们可能已在逐渐拿到原本以为永远丢失的“施工说明书”。

01 生物学的“不可能任务”

在法医和古生物学家的常识里,DNA(脱氧核糖核酸)是坚固的时间胶囊,它像一块刻着字的石碑,能经受数万年的风霜。

但RNA(核糖核酸)不一样。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台电脑,DNA是硬盘里存储的底层代码,而RNA就是正在运行的内存(RAM)。一旦拔掉电源(生物体死亡),内存里的数据通常会瞬间清空。 环境中无处不在的酶会像碎纸机一样,迅速将单链的RNA撕成碎片。

所以,试图从史前生物体内提取RNA,在过去听起来就像是想从一堆灰烬中复原昨天的报纸。

但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给了科学家一个奇迹。

02 “Yuka”的真实身份:它骗了我们十几年

这次的主角,是一头名叫“Yuka”的著名猛犸象。2010年,它的尸体在西伯利亚被发现,保存得令人发指地完好,甚至还能看到它生前被洞狮攻击留下的伤痕。

Yuka死时大约只有5岁。十多年来,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它保存下来的生殖器皮肤褶皱,一直认定它是一头雌性小象

然而,这次提取出的古老RNA,无情地打脸了所有人的肉眼凡胎。

在测序数据中,研究团队惊讶地发现了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如 USP9Y)正在表达的痕迹。这在生物学上只有一种解释:Yuka是一头拥有XY染色体的纯爷们儿。

这不仅修正了长达十年的错误,更证明了RNA在鉴定古生物特征上,有着比化石外观更锋利的“火眼金睛”。

03 死亡前的“最后快照”

古DNA告诉我们猛犸象哪些基因,而古RNA则告诉我们猛犸象在哪些基因。

这才是这项研究最炸裂的地方。

研究人员从Yuka的小腿肌肉样本中,成功复原了转录组图谱。这就像是我们穿越回了3.9万年前,把听诊器贴在了这头小象的腿上。

数据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生理画卷:

耐力选手的证明: Yuka的肌肉中,编码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的RNA丰度极高,且显示出慢肌纤维(slow-twitch fibers)的主导地位。这意味着猛犸象不是短跑爆发型选手,而是拥有极强耐力的“长途行军者”,完美适应在寒冷的荒原上长途跋涉。

基因的微操: 科学家甚至发现了一种特定的基因突变(Mir-1中的A>G突变),这是猛犸象和大象特有的。这种微小的分子调整,可能正是它们长出独特肌肉结构、适应极寒环境的关键。

正如论文作者所言: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化学物质,我们看到了这只动物在死前那一刻,细胞内发生的真实代谢过程。

04 复活猛犸象,拼图补全了?

你可能会问,这跟复活猛犸象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

目前像Colossal Biosciences这样的生物科技公司,正试图通过基因编辑“复活”猛犸象。他们手里已经有了猛犸象的DNA(蓝图),但一直缺一本“操作手册”。

这就好比你给了一群建筑工一张摩天大楼的图纸(DNA),但没告诉他们什么时候浇水泥、什么时候架钢筋(基因表达)。RNA就是那个工头。

这次发现的古老RNA数据,相当于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音量旋钮”。它告诉我们,要把大象改造成猛犸象,哪些基因需要调高音量(高表达),哪些需要静音(沉默)。

虽然我们距离看到活体猛犸象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现在,我们不仅有了它的代码,还第一次看懂了它运行代码的方式。

3.9万年,在地质史上只是一瞬,但在分子生物学中却是永恒。Yuka并没有完全死去,它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冰封中等待着向未来的人类诉说它的故事。

参考文献:

Mármol-Sánchez et al., Ancient RNA expression profiles from the extinct woolly mammoth, Cell (2026).

Pečnerová et al., Genome-based sexing provides clues about behavior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the woolly mammoth, Current Biology (2017).

来源:徐德文科学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