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元 vs 89.9 元同款毛衣!撕开吊牌后,揭穿服装行业最大骗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04:25 1

摘要:前几天她刷手机,一眼相中了件针织毛衣,结果翻着翻着发现不对劲,三家店都卖这款,价格却差了十万八千里:大牌旗舰店标300块,网红店卖129块,还有个没听过名字的小店只要89块9。

300块和89块9的同款毛衣,居然一模一样?!

这话不是我编的,是浙江一位大姐实打实的经历!

前几天她刷手机,一眼相中了件针织毛衣,结果翻着翻着发现不对劲,三家店都卖这款,价格却差了十万八千里:大牌旗舰店标300块,网红店卖129块,还有个没听过名字的小店只要89块9。

大姐也是个较真的人,心里直犯嘀咕:老祖宗说“一分钱一分货”,这价差都3倍多了,质量肯定天差地别吧?

干脆一咬牙,三件全下单!就想当回“民间测评员”,看看贵的到底好在哪儿。

等三个快递全到了,大姐拆开包装的瞬间直接懵了!

三件衣服摆桌上一对比,除了吊牌上的logo和价格不一样,剩下的哪儿哪儿都没区别。

摸着手感一样软,看着颜色没色差,量着尺寸分毫不差,就连袖口的针脚、领口的螺纹,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她赶紧拍了条视频吐槽,评论区立马炸了。

有个懂行的网友甩了俩字:“通货”,瞬间点醒一堆人。

还有位在珠三角服装厂干过的网友更直接:“这衣服我以前天天做!面料是同一家供应商的,裁床用同一套模板,就连缝衣服的工人都是同一组流水线的。说白了,就是打包时分了三个箱子,贴了不同吊牌而已。”

估计不少人看到这儿都迷糊了:“通货”到底是啥?说白了就是没贴牌子的“裸奔款”,由代工厂批量生产,谁都能来批发。

拿回去之后,你想挂高端品牌吊牌卖300,行;我挂普通牌子卖129,没问题;他不挂牌子当尾货卖89块9,也没人管。

工厂只负责生产,卖多少钱、贴啥牌,全看商家自己的算盘。

这话一出来,大家肯定要问了:那咱们从小听到大的“一分钱一分货”,难道是骗人的?连衣服这种天天穿的东西,换个吊牌就能翻几倍价,咱们普通消费者咋才能不被坑,花最少的钱买对东西呢?

别急,要搞懂这事儿,咱得先弄明白:那300块的毛衣,比89块9的多出来的200多块,到底花在哪儿了?是真花在质量上,还是打了水漂?

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15年的说出来的话全是干货:“现在服装生产成本透明得很!一件基础款针织毛衣,面料、人工、辅料加起来,成本撑死50块。批量生产的话,成本还能再降10%。”

那问题来了,50块成本的衣服,凭啥卖到300?

朋友给我算了笔账:这300块里,真正的生产成本只占17%左右,剩下的83%,全是你“看不见的成本”。

第一笔是品牌溢价。

你想啊,卖300块的大多是网红品牌或快时尚品牌。

他们要请网红带货吧?一场直播佣金就抽20%-30%;要在抖音、小红书投广告吧?

一条信息流广告就几千块;还要租高档写字楼、雇运营团队,这些钱最后全摊到衣服价格里了。

反观卖89块9的小店,老板自己拍两张图就上架,不搞推广不请代言,省下来的钱自然能让给消费者。

第二笔是渠道成本。

大品牌大多走“品牌方-经销商-零售商”的路子,每过一道手就加一次价。

比如品牌方100块卖给经销商,经销商200块转给零售商,零售商卖300块才赚钱。

而小卖家直接从工厂60块拿货,加30块利润就敢卖,中间少了好几层加价,价格能不贵吗?

第三笔是“信任税”。

不得不说,很多人买衣服都有“贵的就是好的”的惯性思维。

大品牌正好抓住这点,故意定高价营造“高端”感。

就像这三件毛衣,把89块9的吊牌换成300块的品牌吊牌,放商场专柜里,说不定有人连试都不试就买了。

这种因为信品牌多花的钱,就是交了“信任税”。

这么一说大家就懂了:“一分钱一分货”没骗人,但得看前提,你花的钱得真花在“货”上。

要是钱全花在品牌、广告、渠道上,那“一分钱”买的就不是“一分货”,而是“一分广告”“一分牌子”。

那咱普通消费者到底咋做,才能练就“火眼金睛”,避开虚高定价,买到性价比高的“通货”呢?

结合服装老板的建议和我多年网购经验,总结了5个亲测有效的技巧,学会了至少省一半钱!

第一个技巧:认准“工厂店”“源头店”,避开“网红店”“旗舰店”。

第二个技巧:用“图片搜同款”,找到最低价货源。

第三个技巧:盯紧“尾货清仓”,捡漏性价比之王。

第四个技巧:看“成分表”和“工艺细节”,别被吊牌忽悠。

第五个技巧:避开“促销噱头”,算准真实价格。

除了技巧,心态更重要:别盲目追品牌,适合自己的才最好。

很多人觉得穿品牌有面子,但对基础款衣服来说,品牌和非品牌的质量差距真不大,无非就是吊牌不同。

与其花300块买件贴品牌吊牌的基础款毛衣,不如花89块9买件质量一样的,剩下的钱能买更多衣服搭出不同风格。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问:“那‘一分钱一分货’到底还能不能信?”

我的答案是:能信,但要会用!

对于有核心技术、独特设计的产品,比如高端护肤品、奢侈品包包,一分钱确实能买到一分货,因为研发、设计成本高。

但对服装、日用品这种标准化程度高、成本透明的产品,“一分钱一分货”就不一定成立了,你花的钱可能不是买品质,是买品牌和广告。

就像那位买毛衣的大姐,最后把300块和129块的都退了,留下89块9的,她说:“穿身上都一样,为啥花冤枉钱?”其实消费的本质,就是用合适的价格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是为品牌溢价和面子买单。

提醒大家:下次买衣服别着急下单,先按我教的技巧搜一搜、比一比,肯定能省不少钱。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花小钱办大事,才是最聪明的消费方式。

你有没有买过“同款不同价”的东西?踩过哪些坑、有啥省钱技巧?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咱们一起避坑省钱!

来源:沈V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