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聚焦天津,报道了天津积极推进京津冀重点承接平台规划建设、天津发布四大领域百强榜单、天津做强“硬设施”做优“软服务”、天津交出“十四五”农业…
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聚焦天津,报道了天津积极推进京津冀重点承接平台规划建设、天津发布四大领域百强榜单、天津做强“硬设施” 做优“软服务”、天津交出“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高质量答卷、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天津市首个自贸助企出海综合服务港成立、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迎来今冬首个客流高峰等内容。
人民日报
11月17日,人民日报第6版刊发《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11月14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总决赛在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
11月11日,人民网刊发《天津:做强“硬设施” 做优“软服务”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新增绿地面积近5600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1万个、完成户内燃气设施提升改造608万户……日前,在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城市管理委专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天津城市管理的创新实践与发展成效。
11月13日,人民网刊发《凝聚民企磅礴力量 天津发布四大领域百强榜单》。11月12日,第十四届天津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工程发布会在天津举行,今年的健康工程以“以新提质谋发展 聚势赋能促健康”为主题,以《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为契机,展现民企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先锋作用,凝聚起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的磅礴民企力量。
11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第5版刊发《我国科学家在神经疾病治疗领域取得新突破》。日前,我国科研人员揭示了甲酰肽受体1(FPR1)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与退行性病变中的关键作用,并成功开发出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新型药物分子,为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施福东院士课题组取得,并于北京时间11月1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
11月14日,新华网刊发《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迎来今冬首个客流高峰》。今冬天津邮轮口岸迎来首个客流高峰,14日清晨,“梦想”号与“招商伊敦”号两艘邮轮相继靠泊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登离船旅客共计4200余人次,包括1700余名外籍旅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11月11日,央广网刊发《天津市首个自贸助企出海综合服务港成立》。日前,“天津东疆自贸助企出海综合服务港”成立活动在津举办。作为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天津市落地的首个出海综合服务港,该平台将整合全球资源,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撑。
11月14日,央广网刊发《16万吨液化天然气为京津冀供暖季注入强劲气源》。保障京津冀地区的供暖需求,民生用气保障进入关键冲刺阶段,日前,两艘载运约16万吨液化天然气的“中能福石”号与“乌兰德”号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先后精准靠泊位于南港工业区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1号、2号码头。经过72小时的高效运转,顺利完成两船液化天然气接卸工作。
11月14日,央广网播发《天津:积极推进京津冀重点承接平台规划建设 四大举措显成效》。13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天津积极推进京津冀重点承接平台规划建设,以全方位要素保障重点项目落地落位,大力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空间协同、生态协同、交通协同,助力京津同城化、区域一体化发展。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