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大主要目标涵盖发展核心、民生根本与安全底线,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目标的实现对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齐短板弱项,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
“十五五”锚定七大主要目标
推动高质量发展
陈江生
●七大主要目标涵盖发展核心、民生根本与安全底线,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目标的实现对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齐短板弱项,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主要目标。七大主要目标是在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未来五年世界格局变化和我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设立的,涵盖发展核心、民生根本与安全底线,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目标的实现对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齐短板弱项,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十五五”时期将在规划的引领下,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显著的成效。
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我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十五五”时期将以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以深化制度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教育培训提高人力资本效率,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获取外部红利,稳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将年均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5%左右。
持续增强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使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居民消费率是衡量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十五五”时期将提升消费能力,拓展消费场景,改善居民消费倾向和预期,让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改进硬件和软件,“十五五”时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再上台阶,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更有地位、更有竞争力。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经受住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强大底气。“十五五”时期,我国将全力推进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着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实现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全球科技竞争本质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竞争,谁能打造高效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十五五”时期,我国将持续改革教育体系,加快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实现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将大力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机制的形成,建构起国家创新体系的底层支撑;不断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为国家创新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确保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决定性突破。我国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在更多领域实现并跑和领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注重运用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为发展增动力、激活力,是我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关键一招。“十五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改革新突破。
首先是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再上台阶。其次是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再次是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形成更加健全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最后就是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让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鲜明提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目标,部署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建设发展作出了宏阔擘画。一是顺应信息技术潮流,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思想舆论更加巩固壮大,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二是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激发,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通过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贯彻落实一揽子新举措,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文化大发展的新格局。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持续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通过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中国叙事体系,不断增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满足民生需求中拓展发展空间。
一是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新进展。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五五”时期将继续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大稳就业促增收力度。二是让人民充分享有发展的成果,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三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通过税收、社保等再分配调节,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加速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四是通过推动教育、医疗等资源向基层下沉、农村覆盖,健全与常住人口匹配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在“十五五”时期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十五五”时期,我们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努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让绿色成为生产生活的主旋律。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区域治理协同,加强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初步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同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
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历史已经证明,失去安全保障,国家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五五”时期,我国将继续加强统筹,确保国家安全屏障更加稳固。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做到有效防范政治安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社会矛盾风险、公共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以新安全格局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体现。我国在“十五五”时期将持续防范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全方位提升守护人民群众平安、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的层次和水平。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十五五”时期,人民军队将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大踏步迈向世界一流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实现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大平安”。
…………
80.【特稿】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擘画 81.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承前启后的历史方位||蔡之兵 82.全面落实“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王虎学 阳倩 83.促进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史守林 84.深刻领会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辛鸣 85.五年规划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魏志奇 86.人民日报评论部:准确认识和深入理解“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 87.何立峰发表署名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88.经济大省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作示范挑大梁||宋葛龙 刘志成 89.“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路径——育动能 拓空间 保安全||陈建奇 90.“十五五”锚定七大主要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陈江生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