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5岁,正是一个人干事业、拼前途的黄金年纪。但有些病,不会因为你年轻就对你手下留情。慢性萎缩性胃炎,听起来像个“老胃病”,可现实是,它盯上年轻人,一点都不稀奇。
35岁,正是一个人干事业、拼前途的黄金年纪。但有些病,不会因为你年轻就对你手下留情。慢性萎缩性胃炎,听起来像个“老胃病”,可现实是,它盯上年轻人,一点都不稀奇。
它不疼不痒,没啥大动静,却可能一步步把胃推向癌变的深渊。尤其是那些每天应酬不断、饮食无规律的人,更容易被它盯上。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怎么回事呢?说白了,就是胃黏膜长期受损,反复修复,最后“修不动了”,黏膜萎缩了,腺体减少了,分泌功能下降了。长此以往,细胞就容易异常增生,发展成肠上皮化生,再往后一步,就是胃癌的前奏。这不是危言耸听,是临床上反复出现的现实。
早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很多人几乎没有明显症状,顶多就是饭后胀,嗳气,偶尔不消化。体检查出的时候,往往已经有轻度肠化或者异型增生。一项发表于《中华消化杂志》的研究显示,中重度萎缩患者中,约有13%的五年内出现癌变倾向。这个比例,不算低。
有些人会问,那到底为啥会得这种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第一大因素。这个我们老说的“胃病元凶”,在胃里搅和时间久了,就容易造成慢性炎症,炎症久了,胃黏膜就扛不住了。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日积月累的饮食习惯,尤其是高盐、烟熏、腌制、反复加热的油炸食品,这些食物会直接损伤胃黏膜,也会促发细胞病变。
临床上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体检发现胃炎,医生建议改变生活方式,定期复查。可回头转身,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胃镜预约一拖再拖。等到胃痛明显了,再来看,已经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甚至是早期胃癌。
那个35岁的销售就是典型。他常年跑业务,一天三顿不固定,烟酒应酬不断,胃镜查出萎缩性胃炎的时候,医生叮嘱他定期复查,结果两年没管,等到再查,肿瘤已经3厘米了。
这个过程不是突然发生的,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胃黏膜的改变有一个“癌变阶梯”: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到慢性萎缩性胃炎,再到肠化生、异型增生,最后是胃癌。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及时干预,都有可能逆转。但问题是,太多人根本不重视。
吃,是影响胃病进程的最大变量。尤其是以下这四类食物,真的要少碰。第一,高盐食物。盐本身就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增加胃酸刺激,高盐饮食还会增强幽门螺杆菌的毒性。日本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发现,高盐人群胃癌风险是普通人的两倍。
第二,腌制类食品。像咸菜、咸肉、榨菜,这些含有亚硝酸盐的东西,进入胃后在酸性环境中会生成亚硝胺类致癌物质,这是明确的一级致癌物。第三,反复加热的油炸食品。看起来香,其实里面的致突变物质含量极高。
油温高时产生的苯并芘,是胃癌的重要诱因。第四,熏烤类食物。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芳烃和杂环胺,这些物质会直接作用于胃黏膜细胞,引发基因突变。
你以为吃点辣条、油条、烧烤没啥,味道好就行,其实这些东西一天天吃下去,胃黏膜一点点受损,癌变的种子早已埋下。不是说吃一次就得癌症,是说重复、长期、无节制的摄入,才是最危险的。很多人觉得胃病是小毛病,靠养就能好。可现实是,胃黏膜的再生能力有限,尤其是进入萎缩阶段后,指望它自愈几乎不可能。
更别说一边吃药一边继续伤胃,那就是自欺欺人。临床上经常看到患者问:我吃了抑酸药怎么还不舒服?原因可能不是胃酸,而是胃黏膜已经失去了保护能力,这时候再怎么压胃酸也没用,需要的是系统的评估和规律的管理。
有些人没症状就不查,其实胃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信号。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超50万,其中近70%发现时已是中晚期。而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超过90%,中晚期则不足30%。这之间的差距,不是治疗技术的问题,而是发现的时间。
想知道自己有没有问题,最靠谱的方法就是做一次胃镜检查。如果已经查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建议每年复查一次胃镜,尤其是合并肠化生或异型增生的情况,更要密切随访。不要怕麻烦,不要怕花钱,保住胃的完整,比什么都重要。
有的人担心做胃镜太痛,其实现在的无痛胃镜技术已经很成熟,整个过程只需要10分钟左右,睡一觉就查完了,比起后期整个月住院、化疗、手术,那点不适根本不值一提。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点,是口腔卫生。幽门螺杆菌除了通过食物传播,也可以通过唾液传播。一个家庭里如果一人感染,其他人也容易被传染。所以共餐使用公筷、分餐制、定期洗牙、注意刷牙方式,都是防止胃病传播的小细节,但却极其关键。
说到底,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视而不见。真正让病情恶化的,不是这个病本身,而是我们对它的轻视。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习惯,堆积起来,就是压垮健康的稻草。
如果你已经查出这类胃病,除了少吃上面提到的四类食物,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的成分,比如富含维生素A和E的深色蔬菜、低温烹调的鸡蛋、无糖酸奶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修复黏膜、调节胃酸环境。一切建立在规律饮食和定期监测的基础上。
别等身体出问题才后悔。胃,是我们每天最辛苦的器官之一,为你消化所有吃进去的东西,它不喊痛不代表它没事。给胃一点尊重,就是给自己多一份保障。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华消化杂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发生风险的前瞻性研究.2022
[2]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3
[3]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展机制探讨.2021
来源:李医生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