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锡是个音乐沙漠。”同事们聚餐时,有人这样自嘲。我们习惯了看着周边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轮番上演星光熠熠的演唱会,而我们,只能做安静的旁观者。
当我们习惯性地跨城追星时,似乎从未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城市,留不住想看的演唱会?
“无锡是个音乐沙漠。”同事们聚餐时,有人这样自嘲。我们习惯了看着周边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轮番上演星光熠熠的演唱会,而我们,只能做安静的旁观者。
没有能力留住那些闪耀的音乐盛宴。就连我们本地的媒体,在报道周边城市演唱会时,也不免流露出几分羡慕。
更让人尴尬的是,无锡甚至没有一座能容纳六万人的大型场馆。当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的灯光为观众闪耀,当杭州奥体中心因歌声而震动,我们的体育中心,最多只能装下几千人。“我们不够格”的自卑感,如藤蔓般悄悄缠绕着无锡人的心。
但音乐真的远离这座城市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们不这么认为。
今年11月15日,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秘书长丹尼斯·巴克斯将“世界音乐之都”的批准函交到无锡市长手中时,许多本地人的反应竟是惊讶与不解。
我们对脚下的土地知之甚少。
在鸿山越国贵族墓葬中,考古学家发现了500余件古乐器,它们静静地诉说着两千五百年前这片土地上的礼乐文明。泰伯“以歌为教”开启吴歌传承,阿炳的《二泉映月》从这里的街巷流淌至世界,刘天华的《光明行》在这里奏响。
无锡,从来都是一座被音乐浸润的城市。
今天,当年年产量5万把的二胡从无锡走向全国,占据中高端市场25%的份额时,当我们惊叹于全球18家口琴全产业链品牌中无锡独占6家时,当我们自豪于无锡的手风琴制造国内市场覆盖率达43%时,我们怎能说自己与音乐无缘?
无锡的乐器不仅响彻在音乐厅,更轰鸣在工厂里。全球超过60%的竖琴来自无锡企业,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座城市肃然起敬。
或许,我们过于执着于演唱会的喧嚣,而忽略了身边更广阔的音乐生态。
在东林书院,江南琴社和天韵社带来的东林雅集吸引着长三角地区的曲友前来赴约,品茗赏乐。在清名桥广场,无锡民族乐团将《达拉崩吧》等流行曲目改编为民乐版本,通过B站直播收获数十万播放量。
音乐,在这座城市以更细腻的方式生长。
今年11月启动的“全城爱乐嘉年华”,30余支音乐团体遍布渤公岛生态公园,音乐文化市集上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街头巷尾的音乐表演——这才是无锡音乐生态的真实图貌。
本地的70所学校开设了二胡课程,3万余名学子在丝竹声中传承着千年乐脉。500余支民间音乐团体扎根城乡,让江南丝竹萦绕在街头巷尾。
无锡人并非不爱音乐,只是习惯了它的无处不在,以至于忽视了它的价值。就像我们每天走过清名桥,却要等到游客惊叹时,才重新发现它的美。
当然,我们不能只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成为“世界音乐之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无锡人渴望在家门口看“6万人演唱会”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2024年4月22日,无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一期项目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那座能容纳6万人的体育场,预计2026年全面竣工。
届时,我们或许真的能邀请周杰伦,来无锡开一场盛大的演唱会。
经此一跃,无锡将不再只是音乐制造的“隐形冠军”,更将成为音乐演艺的台前明星。
政策层面,无锡已精准出台扶持政策,对大型音乐活动按售票规模与外地观众比例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用顶尖技术赋能影视配乐,鸿山数字音乐基地打造“创作—制作—发行—演出”全链条服务。
这些举措,都在为未来铺路。
无锡不是没有音乐,而是它的音乐过于融入日常,以至于我们视而不见。
终有一天,无锡奥体中心会迎来它的首场六万人演唱会。也许届时,周杰伦会站在舞台上,对着这片曾诞生《二泉映月》的土地唱响《东风破》。
而那时,无锡人将终于懂得——我们配得上“世界音乐之都”的称号,不仅因为千年乐脉在此流淌,更因为每一个普通无锡人的生活,早已与音乐深深交融。
赠送 周杰伦超稀有周边2件
来源:旅行在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