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6日,谷歌发布题为《AI与未来学习》(AI and the Future of Learning)的报告,系统阐述了AI为教育领域带来的革命性机遇、必须直面的挑战以及谷歌的应对思路。报告的核心内容概括如下。
2025年11月6日,谷歌发布题为《AI与未来学习》(AI and the Future of Learning)的报告,系统阐述了AI为教育领域带来的革命性机遇、必须直面的挑战以及谷歌的应对思路。报告的核心内容概括如下。
报告指出,学习是人类潜能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从印刷术的发明到互联网的普及,技术进步一直在推动着信息与机会获取的民主化。
这一历程漫长:从高效但不可及的皇家教师,到规模化却缺乏个性化的工业教育模型,再到如今能跨越课堂边界的技术。努力已见成效——全球90%的小学适龄儿童已入学,约87%完成初等教育。
然而,挑战依然严峻。报告指出,这包括教育机会不均、教育质量差异、多语言教学内容匮乏,以及学习成果水平低下且不均衡。
数据也证实了问题的存在。根据OECD 2022年PISA调查(涵盖81个国家与经济体),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下滑:数学平均成绩较2018年下降15分,阅读成绩下降10分。
与此同时,公共教育体系正面临巨大压力:资金不足、疫情时期的学习损失、教师流动与短缺、学生出勤率与心理健康挑战等。
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化。当今职场不仅需要基础技能,更要求高阶问题解决能力、协作精神与终身学习素养。
正是在这种多重挑战交织的背景下,AI的崛起成为一个关键转折点——它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在AI无处不在的未来,受过良好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学生需要何种新技能来迎接未来。
报告指出,教育系统始终面临一个核心矛盾: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 “最佳发展区”(即“恰到好处”的学习挑战区)获得个性化支持?传统模式对此力有未逮。
AI的突破,在于它实现了一次教育技术角色的根本跃迁。如果说互联网和过往技术的功绩是消除了信息获取的壁垒,那么AI的革命性则在于,它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理解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深入理解的跨越。正是这一转变,让它首次具备了破解规模化与个性化难题的潜力。
然而,我们必须保持清醒。报告明确指出:技术本身无法解决根深蒂固的挑战。AI必须与师生共同设计,用户也需掌握如何有意义地使用它。尽管AI比以往任何创新都更强大,但将其潜力转化为可靠的日常实践,仍需时间和有意识的努力。
在此审慎乐观的前提下,报告系统地勾勒了AI赋能教育的五大机遇:
1.释放学习科学的力量
AI能将关于人类如何学习的前沿科学(如主动参与、间隔重复)融入日常教学,甚至可能为教育研究开辟新的疆域。
2.规模化个性化教学与辅导
个性化教育的目标并不新鲜,但AI为大规模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路径。它能让每位学习者都踏上真正个性化的学习旅程,根据其特定需求和背景提供定制化的反馈与支持。
3.使(几乎)一切皆可学
AI能够剥去复杂议题的晦涩外衣,根据学习者的背景和偏好调整解释方式与呈现模式,帮助学生将更多时间投入在“最佳发展区”,激发其探索欲。
4.打破学习的固有障碍
对于无法获得优质教育或面临学习障碍的人群,AI能通过内容转换、翻译和适配,将世界上的信息转化为更易获取、更贴合个体需求的形式。
5.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AI可以成为强大的教学助手,承担备课、内容生成、行政管理等繁琐任务,最终为教师腾出宝贵时间,让他们能更专注于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人文关怀与互动。
——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的成功标准可能会发生怎样的转变?
——传统的评估和考核方式可能因AI产生哪些变革?
——教学的本质将如何发展演进?
——如果没有教师或家长所掌握的完整背景信息,AI对学习者究竟多有效?
——AI如何促成以往无法实现的新型学习模式?
报告最终指出,AI最大的突破未必是技术性的,而是社会性的,即AI与其使用者之间的互动。而且当AI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更普遍和有用时,我们将完成一次关键的心态转变:从对技术的敬畏与焦虑,转向思考社会如何塑造和引导其发展。这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必须是协作式的,需要早期就让专家、用户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以确保AI的发展与人类的利益和目标一致。
报告最后一部分阐述了在推进AI与教育的融合中,谷歌的工作思路。
首先,AI必须根植于学习科学。谷歌致力于开发遵循教学原则(如管理认知负荷、激发好奇心)的模型,其目标是促进真正的理解,而非提供捷径。
其次,探索个性化学习的新范式。谷歌正在其各类平台中实验新功能,赋予学习者在“直接获取答案”与“引导式探索”之间选择的权利,鼓励更富挑战性也更有收获的学习路径。
同时,全力支持教育工作者。通过提供免费的AI工具,旨在将教师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专注于教学中最具人性化的部分——启发、联结与关怀。
最后,这一切都建立在协作的基石之上。谷歌强调,必须与全球教育社区合作,通过试点研究和实证评估,共同探索AI的应用边界与最佳实践,并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确保工具帮助师生掌控自己的学习目标。
报告最终重申,其愿景并非取代教学,而是赋能人类的好奇心达到新的高度。对于学习而言,AI最大的潜力,恰恰在于帮助每个人释放他们自身的全部潜能。
资料来源:
Ben Gomes,Lila Ibrahim,Yossi Matias,Christopher Phillips,James Manyika. AI and the Future of Learning. https://services.google.com/fh/files/misc/future_of_learning.pdf
来源:留学生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