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观察》167 | “外交之鹰”:对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政治观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7 21:11 1

摘要:编者按:《美国观察》是在中华美国学会青年分会支持之下,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战略青年(CISS Youth)推出的专注于观察美国的栏目,既有围绕美国问题的基础研究,也有针对美国问题的深度思考。投稿要求和联系方式详见:《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稿件一旦录用

编者按:《美国观察》是在中华美国学会青年分会支持之下,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战略青年(CISS Youth)推出的专注于观察美国的栏目,既有围绕美国问题的基础研究,也有针对美国问题的深度思考。投稿要求和联系方式详见:《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稿件一旦录用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费(单篇400-500元),并有机会参与CISS实习生项目和战略青年的后续活动。优秀稿件将推荐至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已有部分稿件被“中美聚焦”、澎湃新闻等转载。

本文是《美国观察》栏目推出的第167篇文章,详实回顾了新任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的政治生涯,在此基础上聚焦分析鲁比奥在对华事务上“逢中必反”的鹰派形象,为预测本届特朗普政府外交变革方向提供了窗口。

本文作者: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本科生 秦昊洋

深圳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邓畅

本文系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圳通畅,源自真好洋’本科生创新团队建设”(资助编号:806-00003403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美国当地时间2025年1月16日,马尔科·鲁比奥(Marco Rubio)出席参议院提名听证会。从根植于古巴流亡记忆的反共叙事,再到对中国、朝鲜、俄罗斯、伊朗等国的斥责发难,均展现出其本人强硬激进的政治动员术。[1]随着特朗普政府完成建制并有序运行,鲁比奥的系列行为料将对中美关系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新的影响。

(一)1971年—2010年:从移民小子到佛州议员

1971年5月28日,鲁比奥出生于迈阿密一个古巴移民家庭。在家庭氛围影响下,鲁比奥成为美国至上主义的忠实拥趸。1996年,鲁比奥获得迈阿密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加入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鲍勃·多尔(Bob Dole)的总统竞选团队,正式开启政治生涯。1999年,鲁比奥成功当选佛罗里达州议会议员,并于2002年、2004年、2006年实现四次连任。

作为古巴移民后裔,鲁比奥早年主要通过激进式的“反古巴”议题积攒政治资本。鲁比奥描述其父母受卡斯特罗“暴政”压迫而逃往美国,二人起初生活窘迫,仅靠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中做酒保、保洁谋生。[3]直至1966年美国通过《古巴调整法案》后,全家才得以在美国立足。,这一独特背景为他博得大量少数族裔支持,他也逐步成长为佛罗里达州拉丁裔保守派代表。作为政坛新秀,鲁比奥在共和党内的“意识形态标杆”地位日益稳固。

(二)2011年至2024年:羽翼丰满与立场转换

从政初期,鲁比奥背靠布什家族,是佛罗里达州时任州长杰布·布什(Jeb Bush)的坚实拥护者。2009年,美国政坛兴起极右翼茶党运动,鲁比奥随即调整立场并迅速成为茶党运动和保守主义激进派代表人物。2011年,凭借茶党托举,鲁比奥成功竞选联邦参议员,并在2016年、2022年两度连任。2013年,鲁比奥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并被誉为“共和党救世主”[4]。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成为鲁比奥政治生涯一大转折点。彼时鲁比奥与特朗普同台激辩。他批评特朗普是一个仅懂得用“虚张声势”等手段来博取眼球的政治素人,其政策设想更是“漏洞百出”。[5]然而,鲁比奥在佛罗里达惜败特朗普后宣布退选,并怒批特朗普“利用选民焦虑情绪”赚取竞选支持[6]。而在特朗普胜选后,鲁比奥又积极拥抱“美国优先”政策,并在参议院推动对华强硬法案,成为特朗普上届政府“可控的激进派”。

而后,两人关系日渐修复,鲁比奥还担任特朗普的非正式外交顾问,并在2020年帮助特朗普准备与拜登的首场竞选辩论。鲁比奥“化敌为友”的姿态赢得了特朗普的政治信任,其激进的政治风格也与特朗普的执政理念较为契合。直到2024年,鲁比奥已然成为特朗普团队的中坚力量,在总统助选中为其摇旗呐喊,发挥巨大作用。

(三)2025年就任国务卿至今:“特式外交”的传声枢纽

作为美国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副主席与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成员,鲁比奥的外交经验也与国务卿的职务要求形成对口,是特朗普选任的关键考量因素。2025年1月20日,鲁比奥被选为美国第72任国务卿,也是特朗普2.0政府中第一位获得确认的内阁成员。

上任以后,鲁比奥迅速开展“特朗普2.0”式外交行动,在攸关美国利益的国际事务上频繁出手。对华方面,一是展开“四方安全对话”(QUAD),持续巩固“印太战略”;二是出访巴拿马,叫嚣收回美国“合法权益”;三是拉拢菲律宾,妄图扩大中菲冲突。对于俄乌问题,鲁比奥紧随特朗普的政治愿景,推动签署俄乌停火协议,重启对俄交流以及主导战后谈判。对于巴以冲突,鲁比奥则表明将延续援以计划,充分肯定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作战行动,并宣扬对哈马斯“恐怖主义”的打击决心。对于欧盟国家,鲁比奥表态尊重欧盟参与俄乌谈判的权利地位,传递了美国将继续维护海外同盟建设的政治主张,但同时也重申了特朗普关于提高北约成员国防务开支的军事要求,再次向欧洲摆明了“美国利益至上”的外交原则。

在国务卿任上,鲁比奥延续其强硬激进的政治风格,他在各大外交场合中反复强调“美国优先”,是“特式外交”的重要“传声筒”。尽管鲁比奥与特朗普过去在政见上存在分歧,但当下,在特朗普“忠诚为先”的白宫内阁中,鲁比奥已然站稳脚跟。

从公开言论看,鲁比奥在佛罗里达州议会任职时很少就中国问题发表看法。而在进入参议院后,鲁比奥开始树华为靶,反华言论和提案数量一路飙升。据统计,自2011年至2019年,鲁比奥共提案654件,联名共同提案1802件,平均每年参与提案近300件。[7]按参议院平均每年162个工作日统计,鲁比奥平均每个工作日提案近两件,其中反华提案占比较高,但大多由于过分极端、危言耸听等原因,最终仅停留在递交阶段。

这种议政趋向的变化,体现出鲁比奥已然迈入政治生涯的下一阶段——其精准把握了美国国内“反华叙事”的政治风向,将反华作为积攒政治资本的新途径。由此,鲁比奥“反华鹰派”形象愈发突出,甚至被《华盛顿邮报》评为“最大声的中国批评者”[8]。

近年来,中美摩擦的日益升级为充满反华色彩的鲁比奥增加了曝光度,他也顺势而为,充当参议院的反华扛旗人。在意识形态领域,鲁比奥承袭前打压古巴的议政手段,将港台及新疆事务意识形态化,在人权、民主等领域频繁插手中国内政。在国际交往领域,他力图塑造两党反华共识,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抹黑中国在拉美搞“债务陷阱外交”、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此外,鲁比奥还攻击萨尔瓦多政府与中国建交的决定,甚至为此伙同共和党参议员科里·加德纳(Cory Gardner)一起向国会提出限制美国对萨尔瓦多给予资助的修正案。[9]在经贸产业领域,中美贸易战打响后,鲁比奥充当“制裁急先锋”,公开鼓吹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有利论”。他还主导设置了《美国竞争法案》中涉华条款,限制中国获取关键技术,主张将华为、中兴列入“国家安全威胁清单”,并企图剥夺中国公司科技公司在专利方面的法律救济权[10]。在文化交流领域,鲁比奥公开支持佛州各大高校关闭孔子学院,并伙同其他议员共申法案,大肆叫嚣“扩大对举办孔子学院的国际高等教育机构的资助禁令”。[11]鉴于鲁比奥的卑劣表现,中国在2020年内曾两度对其实施制裁,至今尚未解除。在参议院任职的十四年间,鲁比奥可谓将“逢中必反”贯彻到底。而就任国务卿以来,鲁比奥反华气焰更是只增不减,在国际事务上继续针对中国。

一是巩固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筑牢“印太战略”对华遏制框架。鲁比奥在上任第二天就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三国发布了一份四国外长联合声明,声称“反对单方面武力胁迫”“四国共同致力于维护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及相应民主价值观”等。[12]这一机制最先是为应对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而建立的合作机制,直至特朗普上任后将其定为美国外交的核心政策,经由拜登政府强化,已然成为遏制中国在“印太”地区发展的战略抓手。鲁比奥选择QUAD作为首个关注焦点,体现特朗普政府对维持亚洲平衡战略的高度重视,表明限制中国海外影响力的扩大仍是美方的优先事项。

二是强化美菲战略合作,继续搅动南海局势。在与日、印、澳三国外长会见结束次日,鲁比奥与菲律宾外交部长马纳罗通电话,讨论了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发展以及南海局势。鲁比奥在交流中重申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中的美菲合作条款,并污蔑中国“在南海开展破坏稳定的、有违国际法的军事行动”。[13]这一举动紧接QUAD会议,旨在拉拢中国周边国家,形成多向对华封堵密网,并继续制造地缘不稳定因素。

三是意欲重构拉美地区利益格局,破坏“一带一路”倡议关键合作节点。2025年2月1日至6日,鲁比奥访问巴拿马、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和多米尼加期间,就中拉合作、巴拿马运河、共建“一带一路”、5G和网络安全、一个中国原则等发表涉华言论,并宣称“对抗中国在西半球影响力”。[14]作为重点议题的巴拿马运河,鲁比奥更是反复强调需实行利益再分配,对中国“夺取运河控制权”的行为防微杜渐。此次拉美之行,鲁比奥既传递了美国再行“门罗主义”的战略意图,也表明了美国力图通过军事胁迫、经济制裁等手段在拉美地区实现“去中国化”。

四是渲染中俄合作威胁与挑拨中俄关系“双管齐下”,妄图加剧国际社会对华孤立。谈及中俄关系,鲁比奥表示若俄罗斯一直做中国的“小跟班”,[15]两国作为核大国联合对抗美国将导致“灾难性后果”。此外,他还重抒美国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并抛出“俄乌冲突是美俄之间的代理人战争”这一论断[16]。然而,在美俄谈判步入正轨后,鲁比奥又与特朗普策略同步,试图通过淡化俄乌叙事重塑美俄关系,并鼓吹俄罗斯过分依赖中国,由此将核心矛盾转移至中俄之间,实行“从中离间与捆绑对待并行”的策略,试图破坏中俄合作。

纵观鲁比奥十余年间的反华行径,他由激进排华分子做起,逐步成长为美国政界对华鹰派“领头羊”。透过鲁比奥涉华言论及行为,可见特朗普2.0政府将延续对华实施强硬打压的战略方针,在未来长时间内,全方位、多领域的对抗与冲突仍将是中美关系底色。

鲁比奥的上任充分反映特朗普的内政考量与外交倾向。内政方面,鲁比奥是特朗普平衡派系政治利益的不二人选。美国参议院对鲁比奥任命的全票通过既彰显了两党对这位“相对政治正确”人物的认可,也暗含对其修正特朗普执政偏差的期待。外交方面,鲁比奥利于特朗普延续“鹰派连纵”的外交政风。新外交团队延续了特朗普1.0时期的鹰派阵容,如中情局局长约翰·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与国防部长皮特·赫格赛斯(Pete Hegseth)等,均为传统强硬派。作为鹰派中坚,鲁比奥的加入将为国务院增添更多强硬色彩。

相较于奥巴马、拜登时期历任国务卿的务实多边风格,鲁比奥在外交选择上的对抗性、孤立性尤为突出。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注重联盟合作与价值观输出,约翰·克里(John Kerry)强调通过国际机制解决问题,安东尼·布林肯(Anthony Blinken)则更加深耕于美国海外同盟的体系化建构。即使是特朗普1.0时期的国务卿迈克·蓬佩奥(Mike Pompeo),其在高举“美国优先”旗帜的同时也仍保留了一定的建制派色彩,从而维系外交弹性。而鲁比奥的政治风格更接近于冷战时期的强意识形态对抗,但在特朗普“交易式思维”的驱动下,鲁比奥迎合“交易优先”理念,在外交事务上“重短期利益成效与政治回报”,如对拉美地区优先实行经济打压而非长远规划,对俄乌冲突推动停火协议,以淡化价值观争端的方式博取地缘利益等。

起初,美国内部对于鲁比奥“能否在国务卿职位上久留”充满质疑,美国媒体更是预测鲁比奥国务卿任期“不会超过一年”。[17]鉴于特朗普以忠诚度与政策执行力为赋权标尺,对特朗普惟命是从是鲁比奥保全职位的唯一选择,但作为共和党内传统建制派精英,鲁比奥与MAGA派政治理念并不完全契合,其摇摆不定的立场以及与特朗普先前的政见冲突也为二人关系埋下祸根。此外,围绕鲁比奥的“边缘化”传闻也在不断发酵。2025年3月,白宫绕过国务院设立数名外交特使以及鲁比奥与马斯克就国务院人员裁撤问题发生争执两大事件的发生,使得美国政界对鲁比奥久留于其职位的信心愈发下降[18]。

然而,2025年5月1日,随着迈克·沃尔兹(Mike Waltz)离任,鲁比奥被任命为代理国家安全顾问,同时继续担任国务卿职务。作为国家安全顾问,鲁比奥担负起协调国家安全委员会、外交部、防部及情报系统之间的决策流程,是总统在重大国际安全事务上的首席顾问。这一任命标志着鲁比奥已经迈入核心决策圈,且颇为特朗普青睐,后者直言“每当我遇到问题,我就给马尔科打电话,他总能解决问题”。[19] 2025年11月7日,“政客新闻网”(POLITICO)援引两位接近特朗普政府的人士的话称,鲁比奥私下告诉亲信,万斯是2028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领跑者,如果万斯选择参选,他将予以支持。特朗普也表达了对这对组合的高度信任:“我们有JD(万斯)——副总统很棒,马可很棒。我不确定是否有人会与这两个人竞争。我认为,如果他们组成一个团体,那将是不可阻挡的。”[20] 随着鲁比奥政治地位的逐步攀升,他对美国决策的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在未来很有可能迈出外交与国家安全领域,在白宫内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鲁比奥的政治生涯呈现出明显的机会主义色彩与意识形态激进性。他“逢中必反”的立场既是个人政治野心的体现,也是美国国内政治极化的缩影。展望未来,鲁比奥的政治前景与特朗普-万斯组合紧密相连。若万斯在2028年成功竞选总统,鲁比奥极有可能出任副总统,进而巩固其在共和党内的核心地位。然而,其激进的对华政策主张、摇摆不定的政治立场以及与白宫内部MAGA派系的潜在矛盾,都可能成为其政治道路上的不确定因素。无论如何,鲁比奥已成为影响中美关系走向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关键变量,其在拉美格局、俄乌谈判、亚太平衡等战略议题上将继续传递强硬声音,推动“泛安全化”“小多边机制”在国际格局中继续扎根[21]。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立场无关。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清华战略安全研究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