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发前,我对意大利的想象,是被滤镜和电影海报喂养大的:赫本坐在西班牙广场的台阶上吃冰淇淋,男人都像马斯楚安尼一样深情款款,每一条小巷的尽头都是喷泉和鲜花,空气里飘着的全是现磨咖啡和烘烤披萨的香气。
我揣着一部《罗马假日》的电影走进意大利,结果背回了一部乱糟糟的生活纪录片。
出发前,我对意大利的想象,是被滤镜和电影海报喂养大的:赫本坐在西班牙广场的台阶上吃冰淇淋,男人都像马斯楚安尼一样深情款款,每一条小巷的尽头都是喷泉和鲜花,空气里飘着的全是现磨咖啡和烘烤披萨的香气。
我以为自己是去赴一场流动的盛宴。
结果,双脚踏上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的地毯那一刻,盛宴变成了大型真人秀,剧本没有,全是即兴发挥,而且处处是意外。
回国很久,我才敢把这些“意外”拼凑起来。因为真实的意大利,一半是天堂,一半是人间,而且是那种最真实、最吵闹、最不耐烦的人间。
一、滤镜摔碎的第一站: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垃圾桶是一天就满的
我对罗马的第一个冲击,不是斗兽场的雄伟,而是耳边的鸣笛声。
那种尖锐、急促、毫不客气的喇叭声,像城市的背景音,24小时循环播放。SMART小车和菲亚特500在窄的只够走人的石子路上玩漂移,摩托车手像一阵风从你耳边刮过,留下一串听不懂的咒骂。
我拖着箱子走在去酒店的路上,感觉自己像在玩真人版的《神庙逃亡》。
然后是垃圾。
来之前我看过报道,说罗马有“垃圾危机”,我当时想,一个欧洲的首都,能有多夸张?
现实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居民区的垃圾桶,不是满的,是“炸”的。各种垃圾袋堆成一座小山,纸壳、酒瓶、披萨盒子歪七扭八的躺在地上,几只肥硕的海鸥在上面开派对,姿态优雅的像在视察自己的领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味道,一半是历史的尘埃,一半是发酵的生活垃圾。
这和我想象中,连空气都是甜的意大利,差的太远了。
我第一次去特莱维喷泉(许愿池),是下午三点。还没看见喷泉,先看见了黑压压的人头。里三层外三层,挤的密不透风。我花了十五分钟,才从人群的缝隙里挤到池边,还没来得及掏出硬币,就被后面的人推了一下,差点掉进池子里。
周围全是高高举起的自拍杆,像一片钢铁森林。每个人都在用同样的姿势,同样的笑容,试图拍出一张“看起来很悠闲”的照片。
我旁边一个美国大妞,摆了五分钟的姿势,让她男朋友拍了不下五十张照片,最后崩溃的大喊:“为什么总有人从我镜头前走过去!”
我心里默默回答:因为这里是罗马,不是你家的后花园。
斗兽场很宏伟,但周围全是兜售“幸运手环”的黑人小哥和穿着廉价角斗士服装要跟你合影的大叔。你只要眼神稍微停留一秒,他们就会热情的围上来,把手环直接往你手腕上套,然后说:“My friend, this is a gift!”
别信。这“礼物”下一秒就会变成10欧元。
罗马的美,是一种破碎的美,一种混乱的美。一边是两千年历史的古迹,沉默的矗立在夕阳下,散发着金色的光芒。另一边是满墙的涂鸦,罢工的公交,和永远在排队的游客。
你得非常有耐心的,从这一地鸡毛里,去寻找那些金色的羽毛。
二、效率的“黑洞”:在意大利,有一种哲学叫“Domani”
如果你是个急性子,在意大利生活,要么被治愈,要么被逼疯。
这里有一种国民哲学,叫“Domani”,意思是“明天”。
“我的包裹什么时候能到?” “Domani.”
“这个文件什么时候能办好?” “Domani.”
“火车晚点了,下一班什么时候来?” “呃… Domani?”
这个词充满了不确定性的魔力,它可能意味着明天,也可能意味着下周,或者,永不。
我在佛罗伦萨的邮局,体验了一次教科书级别的意大利式效率。
我要寄一个明信片回国,走进邮局,先要在门口的机器上取号。机器上有十几个选项,全是意大利语,没有一个我认识的。我连蒙带猜的按了一个,拿到一张小票,上面写着“P137”。
抬头一看电子屏,正在办理的是“P088”。
我前面还有49个人。
整个邮局大厅,坐满了人,有的在看报纸,有的在织毛衣,有的在发呆,每个人脸上都有一种“我已经习惯了”的平静。十几个窗口,只开了三个。一个在慢悠悠的盖章,一个在和顾客聊天,还有一个,干脆是空的。
我等了足足一个小时,感觉一个世纪那么长。期间,一个窗口的工作人员站起来,穿上外套,直接下班了。排队的人群发出了一阵集体的、无奈的叹息,然后继续平静的等待。
轮到我的时候,我把明信片递过去,工作人员大叔看了看,用意大利口音的英语说:“邮票?去隔壁烟草店(Tabacchi)买。”
我当时就愣住了:邮局不卖邮票?
他耸了耸肩,那表情仿佛在说:“这里是意大利,亲爱的。”
这就是意大利的日常。所有公共服务系统,都像一台老爷车,时时刻-停,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但它就是不坏,慢悠悠的往前走。
还有著名的午休(Riposo)。
下午一点到四点,整个城市像按下了暂停键。除了餐厅,大部分商店、银行、办公室都会拉下卷帘门。我第一次去的时候不知道,下午两点想去银行换点零钱,结果吃了闭门羹。
一开始我觉得这太不方便了,简直是反商业、反人类。
后来我才慢慢明白,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工作是为了生活,但生活不只是工作。午休的三个小时,是用来回家吃饭、陪伴家人、或者小睡一会的。钱要赚,但午觉,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你没法改变它,只能学着适应它。比如,学会在上午就把所有要办的事办完,下午就找个咖啡馆,像个本地人一样,点一杯Espresso,理直气壮的“浪费”时间。
三、一个国家,两个世界:富裕的北方与“被遗忘”的南方
在来意大利之前,我以为整个国家都像米兰一样,时尚、精致、富有。
直到我坐着火车,从米兰一路向南,开往那不勒斯。
这是一趟神奇的旅程,窗外的风景,就像一部意大利的社会变迁史。
在北方,火车是红箭(Frecciarossa)高铁,车厢干净明亮,时速300公里,像一颗子弹穿梭在平原上。窗外是整齐的工业区,设计现代的建筑,和打理的井井有条的葡萄园。米兰中央车站,宏伟的像一座宫殿,站台上的人们穿着体面,步履匆匆,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效率”和“机遇”。
然而,当火车越过罗马,继续向南,一切都变了。
火车变成了绿皮车(Regionale),速度慢了下来,车厢开始变得陈旧,墙上还有涂鸦。窗外的风景,从规划整齐的农田,变成了有些荒芜的丘陵和破旧的房屋。
当我走出那不勒斯中央火车站,一股热浪和混乱的声浪瞬间将我包裹。
车站广场上挤满了人,叫卖声、汽车喇叭声、音乐声混在一起。街道狭窄,两边的老房子阳台上晾满了衣服,像万国旗一样飘扬。骑着摩托车不戴头盔的少年呼啸而过,路边的垃圾桶旁,又见到了熟悉的“垃圾山”。
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野蛮生长的生命力。
我问了当地的一个朋友,为什么南北差距这么大。
他给我看了一组数据,我惊呆了。
意大利最富裕的北方伦巴第大区(米兰所在地),人均GDP差不多是4万欧元。而最贫穷的南方卡拉布里亚大区,人均GDP只有1万7千欧元。
“我们感觉自己被罗马(中央政府)遗忘了,”他苦笑着说,“北方的朋友觉得我们南方人懒惰、混乱、只想着享受阳光。但他们不知道,这里的失业率有多高,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只能去北方,或者去德国、英国。”
在那不勒斯,我吃到了这辈子最好吃的披萨,只要4欧元。我看到了最美的海岸线,和最热情的笑容。当地人会拉着你聊天,请你喝一杯自己家酿的柠檬酒,他们不富裕,但他们懂得如何分享快乐。
但也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不安全”。朋友提醒我,晚上不要一个人走小巷,要把背包背在胸前。这里的“教父”文化,不像电影里那么浪漫,它渗透在某些地区的经济和生活中,是一种普通人无力反抗的潜规则。
从米兰到那不勒斯,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却像是从瑞士到了埃及。
一个国家,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北方负责赚钱,南方负责生活。北方是意大利的“面子”,而南方,或许才是它的“里子”。
四、美食的“陷阱”:不是每一盘意面,都值得歌颂
去意大利,就是为了吃。
这句话对,但也不全对。
因为在意大利找吃的,就像在一片雷区里探险,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游客陷阱”的雷。
怎么识别这些“地雷”?很简单。
如果一家餐厅,门口站着一个过分热情的服务员,对着你喊“Hello! Konnichiwa! Ni Hao!”,手里拿着一本印刷精美、配着高清图片、翻译成八国语言的菜单,那赶紧跑,别回头。
这种餐厅的菜,通常是为游客“优化”过的。价格贵一倍,味道却很平庸。更糟糕的是,你可能会在这里吃到一些“意大利不存在的菜”,比如“Spaghetti with Meatballs”(肉丸意面),这是美式意大利菜,你在任何一个正宗的意大利家庭都找不到它。
还有一次,我在威尼斯点了一份“Pepperoni Pizza”。我以为会是铺满意式辣香肠的披萨,结果端上来一看,傻眼了。上面铺满了黄色的、红色的甜椒。因为在意大利语里,“Peperoni”就是甜椒的意思。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美食信仰崩塌了。
真正的美味,都藏在那些毫不起眼的“Trattoria”或“Osteria”里。
它们通常在偏僻的小巷里,没有英文菜单,甚至没有菜单,只有一个写在黑板上的当日推荐。老板可能是一个不会说英语的意大利大妈(Nonna),她会像招待家人一样招待你。
我记忆最深的一餐,是在西西里岛的一个小镇。那家餐厅小到只有四张桌子,菜单就是老板口头报的。我连蒙带猜的点了一份海鲜意面。
面端上来的时候,我被那股浓郁的番茄和海鲜的香气征服了。每一根面条都均匀的裹着酱汁,里面的蛤蜊、青口、小章鱼,新鲜的像是刚从海里捞上来的。
那一餐,我吃的特别慢,因为我知道,这种味道,是任何一家米其林餐厅都无法复制的。那是“家”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
在意大利吃饭,还要学会遵守他们的“规矩”。
比如,午餐时间是下午1点到3点,晚餐是晚上8点以后。你想下午6点吃晚饭?对不起,厨房还没开火。
比如,不要在正餐后点卡布奇诺。意大利人认为牛奶会影响消化,所以卡布奇诺是早餐的专属。饭后助消化,只能喝一小杯浓缩咖啡(Espresso)。
还有账单上的“Coperto”,也就是“座位费”或“餐具费”。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被坑了,后来才知道这是意大利餐厅的惯例,通常是一到三欧元,包含了你吃的面包。
在意大利,吃不仅是填饱肚子,它是一种仪式,一种社交,一种生活艺术。当你学会了他们的规矩,避开了那些陷阱,你才能真正品尝到这个国家舌尖上的灵魂。
五、“甜蜜生活”的悖论:一半是阳光,一半是忧伤
意大利有个词,叫“La Dolce Vita”,甜蜜的生活。
它代表了一种悠闲、浪漫、尽情享受人生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真的。
下午五点以后,城市开始苏醒。酒吧门口的露天座位上坐满了人,这就是著名的“Aperitivo”时光。花上10欧元左右,点一杯鸡尾酒或葡萄酒,就可以享用吧台上丰盛的自助小食。
没有人玩手机,大家都在热烈的交谈。聊工作,聊足球,聊政治,聊八卦。空气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和酒杯碰撞的清脆声音。那一刻,你会觉得,意大利人是全世界最会生活的人。
他们对美的追求,刻在骨子里。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可能会穿着剪裁得体的西装,配上一双擦的锃亮的皮鞋;一个菜市场卖菜的大叔,会把西红柿和柠檬摆的像艺术品。
他们不着急,不焦虑,仿佛天大的事,喝杯酒,晒晒太阳,就都能过去。
但在这“甜蜜生活”的B面,是另一番景象。
我在罗马认识了一个叫马可的年轻人,他26岁,罗马大学考古系硕士毕业,英语流利的像母语。我以为他会是博物馆的研究员,或者在某个历史遗迹做着体面的工作。
结果,他在一家青年旅社做前台,拿着微薄的薪水。
“我投了上百份简历,要么没有回复,要么就是无薪实习。”他一边帮我办理入住,一边无奈的说。
“在意大利,年轻人太难了。我们的失业率在欧洲是最高的之一(青年失业率常年在20%以上),经济停滞了很多年。如果你没有强大的家庭背景,或者很好的人脉,你很难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好工作。”
他指了指窗外,夕阳正把远处的圣彼得大教堂染成金色,美的像一幅画。
“我们拥有全世界最美的风景,最深厚的历史,但我们没有未来。”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里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疲惫和忧伤。
他的很多同学,都去了德国、英国、甚至澳大利亚。这种“人才流失”(Brain Drain),是意大利社会一个持续的痛。最优秀的一批年轻人,正在离开这个他们深爱的国家,去别处寻找希望。
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我在意大利的每一天都感到一种撕裂。
一边是无与伦-的美景和悠闲的生活节奏,让你觉得这里是天堂;另一边是年轻人的绝望和国家的停滞,让你觉得这艘华丽的古船,正在慢慢的下沉。
“甜蜜的生活”像一颗糖,但对于很多意大利人来说,这颗糖的外面,裹着一层苦涩的现实。
尾声:真正的纪念品,是学会与混乱共存
离开意大利的那天,我在罗马特米尼火车站等车。
车站里一如既往的混乱。晚点的广播,奔跑的旅客,和角落里旁若无人拥吻的情侣。
我突然不觉得烦躁了。
我看着这一切,心里异常的平静。我想起了那不勒斯街头晾晒的衣服,想起了佛罗伦萨邮局里织毛衣的老奶奶,想起了西西里小馆子里为我做面的Nonna。
我终于明白了。
意大利的魅力,不在于那些完美的、被游客踩烂的景点。它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完美,它的混乱,它的“慢”。
它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打碎你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然后逼着你慢下来,去观察,去等待,去适应。
它教会你,生活不是一张时刻表,不是一个又一个需要打卡的任务。生活是一场混乱的派对,你可能会被吵闹的音乐搞的头疼,可能会被不认识的人撞到,但只要你放松下来,总能找到属于你的那个角落,喝上一杯,然后发现,这场派对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飞机起飞,我从舷窗望下去,罗马城在暮色中像一片金色的迷宫。
我带走的,不是什么名牌包,也不是许愿池的幸运传说。
我带走的,是一种新的心态。一种与混乱共存,在不完美中寻找美的能力。
一个当地的老爷爷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可以总结我的整个意大利之行:
“La vita è un casino, ma è un bel casino.”
“生活是一团糟,但它是一团美好的糟。”
意大利旅行实用Tips:
关于效率和时间: 学会“慢”。银行、邮局、商店下午普遍有2-3小时的午休(Riposo),提前规划好办事时间。别指望一切都能准时,火车晚点是家常便饭,放平心态。
关于吃饭: 避开“游客餐厅”(门口有招揽的服务员,菜单有多种语言和图片)。去本地人爱去的“Trattoria”或“Osteria”。注意“Coperto”(座位费)是正常收费。饭后别点卡布奇诺,会被当成外行。
关于交通: 在大城市,公共交通经常罢工,出门前查好信息。坐火车或公交车,买完票后一定要在打票机(通常是黄色或绿色的小盒子)上打票,否则被查到会面临高额罚款。
关于南北差异: 北方(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和南方(那不勒斯、西西里)体验完全不同。北方更现代、更贵,南方更传统、物价更低,但也更混乱。去南方旅行,要更注意财物安全。
关于安全: 在罗马、那不勒斯等大城市的火车站和旅游景点,要时刻警惕小偷。背包最好背在胸前,不要在街上露富。遇到强行往你手上套“幸运手环”或喂鸽子食的,直接坚定拒绝,快速走开。
关于语言: 学会几句简单的意大利语会非常有帮助,比如“Ciao”(你好/再见)、“Grazie”(谢谢)、“Prego”(不客气)、“Scusi”(对不起/打扰一下)、“Quanto costa?”(多少钱?)。当地人会因此对你更友好。
关于喝水: 意大利很多城市的街头都有直饮水龙头(Nasoni),水质很好,可以免费接水喝,能省下一大笔买水的钱。
来源:星河漫步一点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