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战场大反转!美国喊 “先找我”,中国:晚了,卖家排到南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7 20:57 1

摘要:2025年进博会签约厅,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的吉姆·萨特弓着腰,把名片双手递向中粮采购经理李梅,声音里全是藏不住的恳切。

“中国买大豆,能不能先给我们打个电话?”

2025年进博会签约厅,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的吉姆·萨特弓着腰,把名片双手递向中粮采购经理李梅,声音里全是藏不住的恳切。

要知道这可是萨特——前几年跟中国谈判时,他往沙发上一靠,翘着二郎腿说“你们没更好选择”的主儿,如今连眼神都不敢抬得太高。

七年前,美国大豆占着中国进口的半壁江山,那叫一个说一不二。

怎么短短几年,曾经的“大豆霸主”就主动放低身段?这颗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豆子,到底搅翻了多少利益博弈?

时间倒回2018年春天,美国艾奥瓦州的黑土地刚解冻,农场主比尔·佩利特正开着播种机撒豆种,收音机里播着特朗普政府要对中国加税的新闻。他

跟副驾的儿子咧嘴一笑:“这是帮咱们农民出头呢!”

美国艾奥瓦州的黑土地

那会儿佩利特的底气足得很,农场主聚会上拍着桌子喊:“中国养猪养鸡都得靠咱的大豆,没了咱,他们的饲料都配不出来,迟早得服软!”

这话还真不是吹牛——当时美国大豆比巴西的每蒲式耳便宜5毛,中国每年买的量,占了美国大豆出口的一半还多,大货轮一艘接一艘往中国运,忙都忙不过来。

可佩利特没算到,这关税就像回旋镖,扔出去最后扎了自己脚。

2019年初,中国对美国大豆的反制关税一落地,每蒲式耳的进口成本一下子就飙上去2美元。

李梅的办公桌上当天就堆起了新方案——之前给美国的订单,全转去巴西。

视频会上,李梅跟萨特说得直截了当:“我们不是跟美国较劲,是得让下游养猪场、养鸡场活下去。你们大豆没了价格优势,我们总不能赔本进货吧?”

就是这句话,给美国大豆行业的好日子判了暂停键。

2020年秋天收完豆子,佩利特的仓库堆得满满当当,却连个中国订单的影子都没见着。

大豆

当地粮商过来报价,每蒲式耳才9块7毛5,刚够盖住种子和化肥钱。他对着新买回来的农机叹气——贷款还没还上,这么下去农场都要保不住。

给州议员打电话投诉,对方就只会说“政府会给补贴”,连个准信都没有。

数据最实在,2025年10月的统计一出来,中国从巴西买的大豆比去年多了近三成,足足1096万吨,可从美国进口的量,几乎等于零。

艾奥瓦州这些原本铁定投共和党的农场主,现在提起关税就骂街——票仓都要动摇了。

李梅第一次去巴西马托格罗索州时,当地的豆子还种得东一块西一块。可三年后再去,标准化的种植基地连成片,港口也修得整整齐齐。

她站在不破坏雨林的大豆田里,跟巴西农户开玩笑:“是中国的饭碗,催着你们搞建设呢。”

中国可没只想着“换卖家”这么简单。

李梅在南美跑订单的时候,黑龙江的大豆试验田里,王教授正盯着“东生17号”的长势。“这品种蛋白含量42%,比老品种多收一成五!”

黑龙江的大豆试验田

他擦着汗翻记录本,上面的数字很提气:中国大豆种得越来越多,从2018年的1.4亿亩,涨到了2025年的1.65亿亩。

“咱不追求全靠自己种,但必须有‘安全垫’。”

王教授说得实在,“国际市场一乱,咱自己的豆子能顶上去。”

就靠这种“内外都抓”的法子,中国在大豆贸易里越来越有话语权。2025年,大豆自给率从原先的不到15%,硬生生提到了22%——虽然还得进口,但再也不会被哪一个国家卡脖子了。

消费端的变化更有意思。

李梅发现,不少饲料厂都在偷偷改配方,用菜籽粕、棉籽粕代替一部分豆粕。山东养猪场的老板跟她算过账:“以前一头猪一天吃3公斤豆粕,现在减到2斤半,成本直接降了一成!”

看似不起眼的小改动,加起来就是上千万吨的需求减少,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就这么一点点松了绑。

2024年6月,中粮的“零毁林”大豆货轮靠岸天津港,这可是中国第一船能从头到尾查来源的绿色大豆。

李梅在交付仪式上说:“咱不只是买豆子,还得帮着全球农业走正道。”这话传到萨特耳朵里,他夜里都睡不踏实——美国大豆的那点优势,正在被中国一点点磨掉。

2025年进博会前,萨特带着13个美国农业协会的人提前来上海,第一站就扎到李梅的办公室。

墙上挂着的全球大豆供应链图,看得他心里一沉——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甚至俄罗斯都在图上,美国不过是其中一个小点。

他赶紧掏出最新报价单,语气都带着求人的意思:“输华资质我们全搞定了,价格比巴西还便宜3毛,先给点小订单行不行?”

李梅没把话说死,但态度很明确:“价格是其次,稳定才最重要。”

她没说的是,中粮早就不盯着“谁家便宜买谁家”了,而是到处撒网——就算美国豆子短期降价,也绝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股脑扎进去。

萨特的急,全是被美国国内逼的。

佩利特已经把大豆地砍了三成,改种玉米了。他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脸都皱成一团:“我儿子本来想接我的农场,现在直接去城里找工作了。我们不要道歉,要的是稳当的订单!”

美国农场

农民的怨气越来越大,2025年民调显示,特朗普在农业县的支持率掉了12个百分点——下届政府要是还解决不了,这就是个大麻烦。

更让美国大豆商慌的是,南美国家正抢着占市场。巴西修了条铁路,把大豆从产地运到港口,成本直接降了两成;阿根廷更直接,给对华出口的大豆搞税收优惠。萨特心里门儿清,美国大豆的机会窗口没几天了——要是巴西这些国家的供应再跟上,美国就真的被挤出局了。

进博会上演讲时,萨特说得情真意切:“农业是中美之间的桥,不能让它断了。”这话既是说给中国人听的,也是说给美国政府听的。

他身后的大屏幕放着中美大豆贸易三十年的老照片,曾经那些热火朝天的合作场面,这会儿看别提多讽刺了。

最近佩利特总算接到个小订单——中粮从他那买了5万吨大豆,用来做高端豆制品。

但他没多高兴,心里清楚这只是中国采购单里的一小撮。李梅跟他交底:“以后咱们接着合作,但想让我们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美国,不可能了。”

这颗小小的大豆,早不是普通农产品了,它就是全球贸易变天的缩影。

以前美国凭着技术和规模,在贸易里说一不二;现在不一样了,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靠“多找卖家、自己也种”的法子,把垄断给打破了。

美国低头,说白了就是认了现实——现在的世界,没有谁是离不了的。

中国也不是要抢谁的风头,就是想搞“大家都能赚到钱”的新规矩。就像李梅跟萨特说的:“好的生意不是谁施舍谁,是咱们互相需要,平起平坐。”

这场大豆博弈,教给我们的比生意本身更重要:把经济当成政治筹码,最后准会坑了自己;一个国家想在世界上站得稳,关键还是得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

现在佩利特种玉米也留着大豆田,每天都要看看中国的农业新闻,查查南美有没有旱涝;李梅则一边规划新的采购路线,一边盯着国内大豆的新品种。这颗跨洋的豆子,还会见证更多变化。

咱聊点实在的:你觉得美国得改掉哪些毛病,才能重新让中国信得过?要是你帮李梅出主意,中国的大豆采购该怎么布局才更稳?评论区敞开说,越实在越好!

来源:兰台速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