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肺癌患者确诊后,多半会听医生说“先查基因突变”——毕竟过去想用上效果好的靶向药,得先找到EGFR、ALK这类特定突变。但现在,这个“老规矩”可能要改了!随着抗体偶联药物(ADCs)这类新药普及,加上医生对肿瘤弱点研究得更透,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Ya
肺癌患者确诊后,多半会听医生说“先查基因突变”——毕竟过去想用上效果好的靶向药,得先找到EGFR、ALK这类特定突变。但现在,这个“老规矩”可能要改了!随着抗体偶联药物(ADCs)这类新药普及,加上医生对肿瘤弱点研究得更透,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Yang医生明确指出:评估肺癌前沿药时,“肿瘤表面有没有特定蛋白、蛋白够不够多”这两个指标,已经和基因突变一样重要,甚至成了“必检项”,千万别漏!
之所以要查这两个蛋白,核心原因是很多新药不“认”基因突变,只“认”蛋白。比如非小细胞肺癌里最关键的HER2蛋白和c-MET蛋白,只要它们在肿瘤表面“数量超标”(医学上叫“过表达”),就能匹配到针对性药物。像HER2蛋白,有2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3%的患者能达到最高等级(IHC3+)——这部分患者直接能用上市的ADCs药物T-DXd(曲妥珠单抗德鲁替康)。早在2024年,美国FDA就批准它用于“之前接受过全身治疗、没更好选择”的HER2阳性(IHC3+)实体瘤患者,非小细胞肺癌也在其中。
另一个必检蛋白c-MET也很常见,要是检测发现超过50%的癌细胞都达到c-MET最高等级(IHC3+),就能用2025年5月刚获FDA加速批准的Teliso-V(telisotuzumab vedotin)。这款药是专门针对“之前用过全身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c-MET阳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期LUMINOSITY临床试验数据就是它获批的关键,给这类患者多了个靠谱选择。
除了这两个“必检蛋白”,肺癌治疗还有不少让人期待的新方向。比如大家熟悉的KRAS突变,之前已有sotorasib、adagrasib两款靶向药针对KRAS G12C突变,现在研究人员还在研发能对付KRAS G12D突变的新药,甚至能同时打击多个靶点的“多重RAS抑制剂”,早期试验里患者反应都不错;还有些肺腺癌患者因为有STK11、KEAP1突变,对免疫治疗不敏感,不过3期POSEIDON临床试验证实,用“双免疫(PD-1+CTLA-4药物)+化疗”的组合,能明显改善效果;MTAP缺失这个新靶点也值得关注,它会让肿瘤出现“代谢弱点”,用PRMT5或MAT2a抑制剂搞“合成致死”治疗,虽然还在早期研究,但数据很有潜力;另外,TROP2这个“大靶点”对应的ADCs药物Dato-DXd,已经完成3期TROPION-Lung01试验,肿瘤控制效果明确,现在科学家还在用AI分析检测切片,更精准地判断谁用这药效果更好。
可以说,现在肺癌治疗早已不是“只看突变”的时代,蛋白指标、新靶点研究不断给患者带来新希望。但具体要查什么、用什么药,还得结合个人情况来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为医学科普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用药指导。肺癌患者的检测项目选择、治疗方案制定,需结合癌症类型、分期、基因检测结果、蛋白表达水平及身体状况等综合判断,用药前需由主治医生评估获益与风险,并排除过敏等禁忌。任何医疗决策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切勿依据本文信息自行调整治疗方案或用药。
参考文献: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5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5.
2. 王洁, 周彩存, 程颖, 等. 非小细胞肺癌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5, 47(6): 489-498.
3. 刘又宁, 石远凯, 于金明. 中国肺癌防治指南(2024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4, 47(3): 221-240.
4. 张绪超, 吴一龙, 陆舜.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点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4): 325-336.
来源:综合科周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