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7年8月,上海黄浦江的炮声把夜空震得直响,七十万中国兵从各地往这儿赶,三个月打下来,三十多万人倒在江滩泥地里,这些穿军装的年轻人,到底多少是死得值当,多少是白送了性命?
1937年8月,上海黄浦江的炮声把夜空震得直响,七十万中国兵从各地往这儿赶,三个月打下来,三十多万人倒在江滩泥地里,这些穿军装的年轻人,到底多少是死得值当,多少是白送了性命?
1937年8月13日那天,上海杨树浦码头,一个新兵兜里揣着娘缝的布鞋,刚冲出去没几步,子弹就从胸口穿过去了,倒下的时候他眼睛还睁着——没人跟他说过,这场仗到底要打多久,为什么非要在这儿打。
四行仓库这边却不一样。谢晋元带着八百弟兄死守,沙袋一袋袋堵死窗口,机枪从墙洞往外扫,日军往上冲一次就被打下去一次。
有士兵肚子被打穿,血顺着枪管往下滴,手指头还死死抠着扳机不放。
他们知道为啥而死——用命给民族精神续上火种,这是向死而生的血性。
吴淞口外,日军第三舰队的舰炮在晨雾里露出炮管,二十几门舰炮一字排开,炮口对着罗店镇的方向。
上午七点整,第一波炮弹砸下来,泥土混着断枪飞上半空,战壕瞬间被填平半截。
中国军队阵地上没有重炮,连迫击炮都凑不齐十门,士兵们攥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猫着腰往铁丝网冲,刚跑出十米就被炮弹掀翻,后面的人跨过尸体继续往前扑。
机枪手趴在弹坑里扫射,枪管打红了就扔到水里降温,换支枪接着打。
川军一个团上去,不到两小时就打光了,湘军的补充团顶上去,下午三点阵地又被炮火覆盖,晚上换上来的桂军部队,连团长都倒在冲锋路上。
传令兵跑断了腿,各部队的番号在电报里变得模糊,师长在电话里吼“守住!死也得守住”,可电话线很快就被炮弹炸断。
三天下来,罗店镇外的阵地像被啃过的骨头,双方反复拉锯,中国军队往前推进的距离,还不够一颗炮弹的射程。
南京总统府的电话铃响第三遍时,蒋介石正盯着墙上的淞沪地图,铅笔在罗店位置画了个圈。
参谋总长何应钦捏着电报闯进来,说日军新增两个师团在金山卫登陆,再不撤,七十万兵要被包了饺子。
他把铅笔往桌上一摔,“撤?撤了上海,国际社会怎么看?英美法还在调停,现在退就是给日本人递刀子!”
作战厅的空气凝得像冰块。
白崇禧凑过来小声说,咱们的德械师打光了,桂军六个旅填进去三天没了,不如退到苏州河以南,依托水网打游击。
蒋介石没看他,手指敲着桌面,“你懂什么?战场上死伤越多,牺牲越大,就越能振作士气!”
他忽然提高声调,“阵地不能丢,一寸都不能丢!牺牲是必须的,这是给全国看的!”
前线的士兵不知道这些。
他们只收到“死守三日”的命令,三日到了又改“再守五日”,战壕里的血泡着军靴,没人问“守到哪天”,只听见扩音器里喊“牺牲就是胜利”。
有个团长在日记里写,日军坦克冲过来时,他的士兵抱着集束手榴弹往上扑,像麦子被割倒,可指挥部的电报还在催“多杀敌人,以振军威”。
红34师接到的命令是“死守三天”掩护中央红军过湘江,陈树湘知道这意味着全师打光——湘军桂军从三面围上来,机枪阵地在半山腰被炮火掀翻,战士们滚到战壕里继续打,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刺刀捅弯了就抱着敌人滚下山崖。
三天后电台里传来“主力已过江”的信号,他才下令分散突围,那时候全师只剩不到三百人,他自己腹部中弹被担架抬着走,路过村口时听见敌军喊“抓活的”,突然从担架上坐起来伸手进伤口把肠子扯出来,咬着牙扯断——死也不当俘虏。
可淞沪战场上那些攥着布鞋冲碉堡的新兵,他们到死都没等到“转移”的命令。
罗店阵地上川军士兵趴在弹坑里,听着日军舰炮从早轰到晚,师长在电话里喊“再守一小时”,一小时后电话线被炸断,后面的援军还在按地图坐标往前冲,没人知道前面的战壕已经被坦克碾平。
他们跟红34师一样敢拼命,抱着集束手榴弹往坦克底下钻,可红34师的牺牲换来了主力的生路,他们的死守——统帅在南京画圈的时候,没想过给他们留条后路。
有个连长在日记里写“弟兄们死得值吗?”他带着全连冲锋时,日军坦克正碾过战壕,履带卷着泥浆和断枪,机枪子弹像雨点一样扫过来,士兵们举着步枪往上冲,像麦子一样被割倒。
没人告诉他“死守”的战略意义,只听见后方传来的扩音器喊“牺牲就是胜利”,可他的士兵连敌人的脸都没看清就倒下去了。
前一天团长还说“再守三天就有援军”,今天援军没到,团长却在指挥部被流弹炸死了。
他把日记塞进军靴,抓起一把刺刀,听见通讯兵喊“师部命令,夺回左翼阵地”,他不知道左翼阵地在哪儿,只知道弟兄们又要去送死了。
四行仓库的弹孔还在墙上渗着血,雨水冲刷过砖缝,红锈顺着墙根流成细线,像当年没擦干净的血。
罗店镇外的田埂翻土时,偶尔能挖出锈蚀的军徽,齿轮边缘还卡着半片布,是哪个士兵被炮弹掀飞时扯碎的军装。
那些倒在血泊里的士兵,他们攥着步枪的手到死没松开,领口的风纪扣系得端正,可他们的忠诚,到底成了谁的陪葬品?
蒋介石在南京说“军人明生死之辨”,可当“生死”成了笔糊涂账——四行仓库的弟兄知道是为了“向死而生”,红34师的战士明白是为了“掩护主力”,罗店阵地上那些川军新兵呢?
他们只听见“死守”,没见过“转移”的预案;只看见坦克碾过战壕,没等来“游击”的命令。
统帅在地图上画个圈,他们就得用命去填,这算哪门子“明生死”?
86年了,四行仓库的墙还留着弹孔,罗店的泥地里偶尔能挖到未爆的炮弹,引信上的铜锈都绿成了苔。
我们记得他们流的血,记得八百壮士死守仓库的决绝,记得红34师战至最后一人的壮烈,可更该记得问一句:罗店那些踩着尸体冲锋的士兵,他们“舍命不渝”的忠诚,究竟被谁辜负了?
那样的牺牲,本可以不必的——对吗?
来源:普通市民一点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