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资讯:大蒜叶子发黄、开裂、发育不良,得了这病马上绝收,知道的人很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20:32 1

摘要:许多农户种植大蒜,叶子纷纷出现发黄、开裂、发育不良的现象,这不是正常的,而是大概率得了病毒病。病毒病又叫花叶病,大蒜病毒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对大蒜危害性最大、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病害。

许多农户种植大蒜,叶子纷纷出现发黄、开裂、发育不良的现象,这不是正常的,而是大概率得了病毒病。病毒病又叫花叶病,大蒜病毒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对大蒜危害性最大、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病害。

病毒一旦侵入植株体内,不但对当代有影响,还会传递给后代,以后你也别想种好大蒜了。此外,田间还有许多传毒媒介,如蚜虫、蓟马、线虫及瘿螨等,又可将病株中的病毒传给健康的植株,因此,病毒传染率不断扩大,导致大蒜严重减产。

为什么说大蒜病毒病非常严重,因为病毒不容易被药剂杀死,病毒侵入植物细胞后,会破坏叶绿素合成,最终让大蒜长成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而且,因为病毒会潜伏在蒜种里,很多人根本不重视病毒病,不把它放心上,结果等到第二年播种时继续祸害新苗,才追悔莫及。

所以,如果你发现了病毒病,一定不可坐视不理!除了发黄、开裂、发育不良外,病毒病还有如下症状,一定要提早发现!

目前已知大蒜病毒病的病原病毒有6种:

1.叶片出现黄色条纹:健康的蒜叶应该是翠绿色,但感染病毒后,叶片上会出现不规则的黄色条纹或斑点,严重时整片叶子变黄。

2.叶片扭曲、开裂、折叠:病毒干扰叶片正常生长,导致叶片变形,有的会卷曲成筒状,有的叶缘开裂,甚至叶片折叠在一起。

3.叶尖干枯、萎缩:病毒阻碍水分和养分运输,叶尖部分因得不到足够营养而干枯,最终整片叶子萎缩。

4.植株矮小、瘦弱:病毒抑制植株生长,感染后的大蒜明显比健康植株矮小,茎秆细弱,整体长势差。

5.根系发育不良:健康大蒜的根系应该是白色或浅黄色,而病株的根系往往呈黄褐色,根量少,吸收能力差。

6.不抽薹或抽薹异常:感染病毒的大蒜可能完全不抽薹,或者抽出的蒜薹上有明显的黄色斑块,影响商品价值。

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几种同时发生。如果发现大蒜田里有植株符合上述描述,基本可以确定是病毒病了。

知道了症状,下面说说,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病毒病?

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病毒都不会自己跑到植物上,必须得靠害虫。所以,大蒜病毒病是害虫和病毒导致的,害虫负责搬运,病毒负责毁灭。主要有以下几种病虫。

1.蚜虫:蚜虫的刺吸式口器能从病株中吸取带毒汁液,成为病毒携带者,再通过刺吸健康植株,把病毒传过去。蚜虫繁殖快,迁飞能力强,一旦爆发,病毒传播速度极快。

2.蓟马:蓟马也是刺吸式口器害虫,传毒方式和蚜虫类似。蓟马喜欢躲在叶鞘或叶片背面,不容易被发现,等到植株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大面积感染。

3.线虫:线虫用吻针刺入病株组织吸取汁液时带毒,再危害健康植株时将病毒传入。线虫在土壤中活动,不仅传播病毒,还会直接破坏根系。

4.螨:瘿螨主要危害贮藏的蒜头,螨体前端的喙刺入带毒蒜瓣后,螨体带毒,再危害其他蒜瓣时将病毒传入。据观察,被瘿螨危害的蒜瓣播种后,田间幼苗或植株带病率高达90%以上。

这些害虫为虎作伥,让病毒病防不胜防。即便田里只有几株病株,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快整个田块都会遭殃。

而且,因为是害虫、病毒共同发力,所以病毒病很难通过一种药物或者单独的方法来防治,必须综合防治,消灭害虫,预防病毒,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办法。具体的防治方法,下面说到。

病毒病具体方法:

首先,必须采用脱毒大蒜生产种。脱毒种蒜不带病毒。虽然价格比普通蒜种高,但能从根本上降低病毒病风险。然后,用药物消灭害虫,具体而言,蚜虫、蓟马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喷雾。线虫和螨虫用80%敌乙酰甲胺磷乳剂1000倍液浸泡种瓣24小时,可杀灭线虫和螨类。

然后,需要实行3-4年轮作,避免与大蒜及其他葱属作物连作。轮作作物最好选择禾本科或豆科植物,减少病毒积累。如果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带出田外销毁,减少病毒扩散。

最后,已经发病了的话,在发病初期可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

总而言之,病毒病单靠某一种方法效果有限。必须从以上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控制病害。

最后说一句,大蒜病毒病一旦爆发,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所以,千万别等到田里大面积发病才行动。只有一开始就坚持综合管理,才能种出健康高产的大蒜。

来源:阿驰的农事乡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