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当班主任的语文老师出差了,一向性格温柔的数学老师就成了带班班主任,每天不仅要教课、还要管班级的所有琐事和纪律问题
文/兰妈谈育儿
昨天晚上接女儿放学的路上,听到了一件好笑的事情
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当班主任的语文老师出差了,一向性格温柔的数学老师就成了带班班主任,每天不仅要教课、还要管班级的所有琐事和纪律问题
也就是昨天下午值日的时候吧,班上就有好几个学生找到数学老师,表示他们刚发下来的卷子就丢了、不见了
数学老师把他们喊到办公室发一张卷子,让他们重新做
可就是回教室的一趟功夫,再回到办公室时,几个孩子早已经把办公室给造的乱七八糟
很显然,那些孩子并没有认真做试卷,而是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调皮捣蛋、放飞自我了
一瞬间,老师被气得直拍桌子,对着几个孩子也表情暴躁地各种威胁、和处罚
没想到,女儿看到那一幕也被吓到了,然后就对我好奇地提问说:“妈妈,为什么语文老师在的时候数学老师那么温柔,语文老师一出差数学老师就变得那么可怕了呢”
当时,我想都没想地告诉他:“还不是你们班学生太难管了,如果数学老师不严厉些,怎么能把你们管住呢?”
是呀,一个偶尔带一天孩子的,和一个天天带孩子的,二者之间自然是没有可比性的
记得兰妈曾经遇到最心酸的一幕,就是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带到大的孩子,居然和只见面几天的奶奶天天黏在一起,还动不动扬言说:“你走,我要奶奶照顾我”
然而,当我真正出去了,还没有半个月的时间奶奶就扛不住了,不是打电话催我赶紧回去,就是说孩子在家里她管不住了
原因呢,也是因为奶奶一件事没满足孩子之后,孩子就开始大喊大叫,只要奶奶严厉一点、或者凶一点,女儿也就开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喊我赶紧回去
看吧,教育孩子的真相就是:谁管孩子,谁就会情绪崩溃,成为孩子眼中的泼妇,最终被孩子讨厌和排斥
也可以说,教育孩子这条路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谁带孩子谁身上就有责任,有了责任就会出现严管孩子的“为你好”
这也是和孩子之间会形成矛盾的根本原因
你说的话,孩子不爱听,你做的事,孩子也不服气了,那关系自然就会好不到哪里去
那么,面对这个沉重又无奈的真相时难道就没有可解的方法了吗?方法是有的,但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时间、精力、和耐心的综合养成
01
管孩子不能急
孩子虽然顶嘴,但结果也是可以改变的
以前,每次听到“刀子嘴豆腐心”的时候,总觉得这个人虽然嘴巴说话难听,但心是好的
可当自己真正被所谓的刀子嘴深深地伤害过后,才渐渐明白:爱,如果不能用让对方感到温暖、能理解的方式传递,那就是无效的
没错,恶语说出口之后,伤害就已经构成了,即便事后你再怎么用“心是好的”这句话去开脱,也依然改变不了对方已经被刀子扎伤了的现实…
兰妈身边有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他和他的父母感情很差,差到可以用刺猬来形容了
是的,只要女孩和她父母一靠近,那彼此之间就会有说不完的狠话、恶语,最后双双也被伤得连一句话都不愿意说了
比较典型的一次
女孩读中学的某一次,回家晚了,妈妈看到她当时就批评说:
“干什么去了?回家那么晚,肯定和同学在外面瞎逛了,你是女孩,怎么那么不要脸呢?天天跟同学像个街溜子一样瞎逛,到时候人家把你卖了,你还傻傻地帮人家数钱呢”
女孩解释说“没有”
可妈妈就是不相信,甚至还跟她立规矩说:“以后晚上超过18:30分没回家的,就没饭吃,反正你也没资格”
事实上,女孩那一次回家晚,是因为妈妈快过生日了,去精品店也是为了给妈妈挑生日礼物
直到很多年之后,妈妈在女孩的日记本里看到了真相,她才恍然大悟,同时也为自己曾经的刀子嘴感到愧疚不已
…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如果孩子讨厌一个人,那一定是先有相处的“因”、才“种”下了后来的果
我们家长要做的,也是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原则:人心换人心,尊重换尊重
是呀,管孩子这件事情从来都不能太着急,也许我们的孩子当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出色,但这并不代表未来
多一些等待、再多一些耐心,哪怕孩子天天跟你顶嘴、脾气也很差,我们也要抱着“有希望”、“能改变”的态度去信任孩子
等到孩子也能在这种被尊重、被信任、也被关爱的环境中感受到爱之后,他们的内心自然就会变得更有能力了
努力、积极、认真、还有礼貌,优秀自然也会在时间的见证下慢慢成长
02
跳出教育倦怠
家人要多理解,能搭把手就要多搭把手
以前挺温柔、说话也挺小声的姑娘,为什么自从当妈妈之后就变得那么暴躁?教育起孩子的模样也犹如泼妇呢
事实上,若论起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四个字:教育倦怠
就像班主任出差了,其他老师来代理班主任是一样的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叽叽喳喳,可能还觉得是活泼可爱,可一天、两天,甚至三天四天之后呢
当你耳边时刻环绕着孩子们的贪玩、破坏纪律、劣迹斑斑时,你还觉得可爱吗,剩下的就只是恨不得要把孩子拎过来揍一顿的焦虑吧
所以,任何事情、任何人,在某一件事情上参与、或停留久了都会产生倦怠心理
特别是教育孩子这种既要有耐心、又要有方法的责任感束缚下,太多的妈妈都被折磨得崩溃了
认识一个妈妈,在聊起婆家的一些事情时,她总是满脸平淡,看不出情绪地说了一句:
“我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的孩子照顾好,至于其他人、其他事,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能做的就是尽量远离、把自己置身事外,要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成为那个罪魁祸首”
原来,这位妈妈的生活环境就是属于那种“你把孩子带好了,那是孩子自己懂事好养,如果孩子有一点不好的地方,那不是惯出来、就是教出来的”
据妈妈所说,她印象当中最介怀的一句话,就是公公婆婆几个月不见面,一见面就直接教训说“宝贝孙子都瘦了,就一个宝贝精,苦了大人、也不能苦了孩子呀,生活一定要放好些,任何时候都不能苛刻了孩子的吃喝”
后来,等到婆婆给孙女煮面条,孙女不吃剩了很多饭时,婆婆又在一边吐槽:“孩子的生活不要那么好,好的吃多了,都不知道吃什么了,这样的孩子最难养了”
事实上,孩子的胖、瘦是属于阶段性的成长,不可一概而论,更不能作为养得好坏、娇惯与否的衡量标准
如果在这件事情上过多纠结,或者成为妈妈们带孩子的质量评判,那就是在无端制造焦虑了
特别是一心一意为了孩子成长的妈妈们,本身照顾孩子的时候就很疲惫劳累,如果再平白无故地制造焦虑,那有几个人能受得了呢
所以,妈妈什么样,也代表着背后家庭的品行和修养,如果家人是通情达理的,那在教育孩子方面就是能帮忙就尽量帮忙,不能搭把手的,也会聪明地管好自己的嘴巴不会制造焦虑
只有做好这些,一个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的妈妈才会出现在孩子面前
03
养出习惯品行
宁可放弃上班,也要帮孩子养出好习惯
孩子的一生当中,虽然学习、和地位决定着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可良好的习惯和品行,才是决定他们能走得远、爬得高的成长阶梯
认识一个妈妈,小时候是留守环境下长大的,以至于在她的内心中一直对“父母的爱”有着独特看法:爱就是要陪伴,需要的时候一喊就能出现在眼前
所以,为了让自己的女儿不会在缺爱环境下成长,她带着爱女儿的决心,放弃了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为的就是能陪在女儿身边、不缺席孩子的每一阶段成长
而在孩子成长的这条路上,她也做到了一位妈妈的合格标准
首先,女儿被养的很好,学习上虽然不是班上的第一第二,但也是稳定级别的三好学生
其次,她和女儿很少争吵,两个人经常能坐在一起像个朋友一样聊天,孩子遇到困难和想要分享的事情,也会第一时间分享给她
最后,等到我问她“为什么把女儿养得那么优秀”时,她给我的回答居然是“养孩子,只需要盯着好习惯就行了,孩子习惯好了,成长路上的很多事多半都不会太偏”
是呀,习惯才是决定一切的开始,拥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懂得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
和女儿玩得好的一个女同学,每次来找女儿玩的时候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作业什么时候写完,就什么时候出门”
刚开始的时候女儿永远是那个迫不及待等着想要的人,别人写作业的时候她磨蹭,别人写完了来找她玩了,又没有形象写作业
等到周末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那情绪上来了,衣架子都能直接打弯
也是经历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吧,兰妈也渐渐放弃了很多无谓的挣扎,特别是强迫孩子做什么事情方面,与其对孩子说:“你赶紧去做什么”,倒不如引导着说:“等你把作业写完了之后,要不我们一起去做xxx 吧”
而这里的“xxx”,最好是换成孩子感兴趣的事情
做好这一点,你会发现孩子越是感兴趣的事情投入精力和耐心就会越多,这种用兴趣作为激励孩子的一种方法,恰恰也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是的,别的不需要盯,只需要盯好习惯这一点就够了
等到孩子把习惯慢慢变成本能上的行为后,你会发现很多事情不需要我们去提醒,孩子就能做得很好
那么,关于教育孩子的真相是谁管孩子、谁就会成为泼妇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来源:兰妈谈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