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选对年份多领钱!这两年退最吃亏,看完少亏好几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18:44 1

摘要:退休早几个月还是晚几个月,养老金可能每月差几百,常年累月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很多即将退休的朋友没摸清养老金核算逻辑,误选了不合适的退休年份,白白错过了多领钱的机会。结合2025年延迟退休新规、计发基数调整规律,这两类年份退休最容易“吃亏”,尤其1966年后

退休早几个月还是晚几个月,养老金可能每月差几百,常年累月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很多即将退休的朋友没摸清养老金核算逻辑,误选了不合适的退休年份,白白错过了多领钱的机会。结合2025年延迟退休新规、计发基数调整规律,这两类年份退休最容易“吃亏”,尤其1966年后出生的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一定要重点留意。

要搞懂为啥有些年份退休吃亏,先摸清养老金核算的两个核心逻辑:一是计发基数“年年上涨”,多数地区每年涨幅5%-8%,基数直接决定基础养老金高低,新基数比旧基数能多领不少;二是缴费年限“多缴多得”,哪怕多缴3个月社保,缴费年限多0.25年,再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累积,每月养老金都会有明显差距。这两个核心点,就是判断退休年份是否吃亏的关键。

第一类吃亏年份:计发基数调整前的1-6月,差额直接少拿

多数地区每年7月左右会公布上一年度的最新养老金计发基数,而且新基数会从当年1月1日起补发差额——但这里有个关键坑:当年1-6月退休的人,只能先用上一年的旧基数算养老金,后续补发也只补当年7-12月的,1-6月的养老金差额就直接错过了,相当于白丢半年“差价”。

用2025年的真实案例更直观:以上海为例,2024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是11880元,2025年7月公布新基数为12434元。假设某职工缴费30年,缴费档次100%,60岁退休。若他在2025年3月退休,只能用11880元的旧基数算基础养老金,每月基础养老金是(11880+11880×1.0)÷2×30×1%=3564元;要是等到7月再退休,用12434元的新基数计算,基础养老金就变成3730.2元,每月多领166.2元,一年下来少领近2000元。更关键的是,之后每年养老金上调时,这个差距还会跟着扩大,长期损失相当可观。

还有个容易忽略的点:北方省份(如山东、山西、陕西)每年10-12月会发放冬季取暖补贴,11月是集中到账期,金额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如果1-6月退休,虽然能正常领取补贴,但计发基数带来的基础养老金差额,会让这笔补贴的“实际价值”打折扣,不如等新基数落地后再退休划算。每年都有不少人赶在年初退休,就是因为不懂这个规则,白白吃了亏。

第二类吃亏年份:政策调整过渡年,尤其延迟退休落地前后

2025年1月1日起,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正式施行,这一政策切换期退休的人,最容易踩坑。根据新规,男性从60周岁逐步延至63周岁,女工人从50岁逐步延至55周岁,女干部和灵活就业女性从55岁逐步延至58周岁,调整节奏明确:男性每4个月延迟1个月,女工人每2个月延迟1个月,女干部每4个月延迟1个月 。

比如1975年出生的男职工,原本60岁退休,按2025年新规,要延迟3个月到60岁3个月退休。如果他赶在2025年1月退休,本以为能按原政策办理,却因刚好赶上试点过渡,要么得多缴3个月社保才能退休,要么领取养老金的时间顺延,相当于变相少领3个月养老金。还有1975年出生的企业女工人,原法定退休年龄50岁,按新规要延迟6个月,若想50岁按时退休,需提前3个月提交书面申请,没提前准备的话,很可能被迫多缴社保或延迟领取。

除了延迟退休,视同缴费年限认定标准调整的年份也容易吃亏。有些地区2026年起优化认定规则,规定只有经单位正式录用并备案的工龄才算视同缴费年限,之前灵活就业期间挂靠单位缴纳社保的年限不再计入。那2026年退休的人,要是之前有多年挂靠缴费经历,视同缴费年限会缩短,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都会减少,而2025年退休的人能按旧政策认定,两者差距一下就拉开了。

还有这两种情况,退休也可能“吃亏”

除了上述两类核心情况,还有两个容易被忽视的点,也可能让你少领养老金:

一是社保记账利率大幅上调的前一年退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远高于银行定期存款,2025年浙江达4.11%、广西3.84%、安徽3.59%。如果某职工2024年底退休,个人账户有20万元,只能按当年利率计息;要是多缴一年到2025年退休,这20万元就能多享受一年高利率,个人账户储存额增加后,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会更高。

二是养老金普调幅度偏低的年份退休。2025年全国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而前些年调整幅度多在3%-5%。要是两名职工缴费情况相同,2025年退休的人,后续每年养老金上调的基数和幅度,可能会一直低于2024年退休的人,多年累积下来,差距会越来越明显。

这样操作,避开“吃亏”年份

其实退休年份是否吃亏,本质上是对社保政策的了解程度。与其纠结哪年退,不如做好这两点:

1. 临近退休时,若在1-6月,先咨询当地社保窗口,了解当年计发基数公布时间。如果只差3-6个月就到新基数落地,不妨申请延迟退休,多缴几个月社保,既能享受新基数,还能增加缴费年限,一举两得。

2. 遇到政策过渡时期(如延迟退休落地),提前通过当地人社APP或微信公众号查询自己的法定退休年龄、缴费年限是否达标,特殊工种提前准备好岗位证明、工龄记录等材料,避免因材料不全或政策不熟耽误退休。

还要提醒大家,延迟退休不是“硬熬”,2025年新规明确了“弹性提前退休”政策:缴够15年社保,提前时间最多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下限(男性不低于60岁,女工人不低于50岁,女干部不低于55岁) 。比如1972年出生的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62岁,可在60-62岁之间任意选退休时间;灵活就业女性1980年出生,法定退休年龄58岁,55岁起就能申请提前退休,政策很灵活。

最后也想问大家,你身边有没有人因为选错退休时间少领养老金的情况?如果距离退休只剩一两年,你会特意调整退休时间来争取更高养老金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和经历。如果需要,我可以帮你查询所在地区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和延迟退休细则,要不要试试?

来源:好运派送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