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台“卡壳”到课堂“流畅讲课“:我与口吃较量的376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7:35 1

摘要:当时我张了张嘴,喉咙像被塞进一团湿棉花,“翠、翠、翠……”反复挣扎了三次,脸憋得通红,台下几十双年轻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有好奇,有疑惑,还有忍不住的窃笑。

Hello,我叫苏颜,我是李辉老师的口吃毕业学员,同时,我是一所省属高校的文学老师,今天我来聊聊我改变口吃的故事。

若不是三年前第一次站上讲台时的窘境,我或许永远不会正视伴随了我二十多年的“老伙计”——口吃。

那是我第一次给新生上《现当代文学》,讲到沈从文《边城》里的翠翠,原本烂熟于心的词突然卡在了“翠”字上。

当时我张了张嘴,喉咙像被塞进一团湿棉花,“翠、翠、翠……”反复挣扎了三次,脸憋得通红,台下几十双年轻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有好奇,有疑惑,还有忍不住的窃笑。

那一刻,教室安静得能听见窗外的梧桐叶飘落,而我仿佛被钉在讲台上,满脑子都是“完了,学生要笑话我一辈子”。

说起口吃,它早就是我的“心病”。

我小时候上三年级时,就被调皮的同学模仿“小结巴”,我从此变得不敢在课堂发言。

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忍痛放弃了最爱的专业,选了不用多说话的文学专业。

研究生答辩时,我提前把1万字的论文背得滚瓜烂熟,却还是在答辩委员提问时,因为紧张把“理论框架”说成了“理、理、理论框、框架”。

工作后,我更是想尽办法“躲着说话”:课前把教案写得巨细靡遗,尽量用PPT展示内容。

课堂讨论环节能省则省,实在躲不开就点名让学生轮流发言。

我就连跟同事们聚餐,我也总是坐在角落,别人聊得热火朝天,我却在心里排练着该怎么说“我喝饮料就行”。

直到那次课后,一位女生红着脸递来一张纸条:“苏老师,您讲课很有意思,就是说话时好像有点紧张和快,我们听不清,我们都愿意等您说完的。”

当时,我看着纸条上娟秀的字迹,我鼻子一酸,很是羞愧,一直以来,我不但怕自己说不好,而且还担心辜负了学生们的期待。

也是那天,我在网上刷到了李辉老师关于口吃矫正的分享,他说“说话口吃,连叫自己的名字都那么费劲儿,”我看完后感触很多。

我抱着“必须要改变”的心态,我联系了李辉老师的助理筱筱。

我还记得第一次跟李辉老师上课时,我还习惯性地回避难发音的词,李辉老师却温和地说:“苏老师,你不用躲,口吃就像房间里的大象,越躲它越嚣张。”

他帮我分析了我的口吃类型:我属于“心理包袱+习惯口吃表达”。我平时和熟人聊天大部分都流畅,但一到讲台、答辩等高压场景,就会因为“怕口吃”的预期焦虑,引发肌肉紧张,进而卡壳。

矫正的第一步,是李辉老师强调的“内在定心训练”。他教我正确的定心训练,定心训练的每一个细节,我通过跟着李辉老师一步步的训练,我感觉定心训练确实能够解决我内心的压力和急躁。

接着是“外在系统训练”。

老师针对我“难发音开头卡壳”的问题给我制定了适合我的训练方案,我是第一个字难发居多,老师教我打开嘴巴,训练嘴巴的张力,通过训练,我发觉嘴巴好像灵活了一些,说话也轻松了一些。

训练第二个和第三个知识点是我真正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改好的信心转折点,因为我一直都很难进入训练的真正状态,留下的痕迹也比较少,所以,我一直很焦虑,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不到,老师和助理不断地鼓励和帮助我分析我的情况,调整训练方案。

差不多在训练第5个月,我终于找到了老师所说的那个训练状态,这个过程真的是太艰难了,通过加深轨迹的训练,体会轨迹,把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轨迹上,我才慢慢地进入训练的真正状态,进入训练的真正状态后我发现变化真的是不可收拾,每天一个变化,这让我感觉我的幸福感太足了!

这在工作方面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信心。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校庆,我要给校友们做一场关于“文学与人生”的分享。放在以前,这样几百人的场合我想都不敢想,但那次我先提前定心,感觉到流畅的语感开始出现时,我就开始开场用轻柔的语气打招呼,讲到激动处也保持语流平稳。

当我流畅地分享完后,台下响起掌声时,我突然明白,李辉老师说的“内化与融合”是什么意思,流利说话不再是需要刻意练习的技能,而是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本能。

现在的我,早已不是那个怕上讲台的“卡壳老师”了。

现在我在课堂上,我能和学生们热烈讨论余华笔下的“活着”,能绘声绘色地讲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甚至能即兴和学生玩“文学梗”接龙。

有学生说:“苏老师,您讲课就像讲故事,我很喜欢听您的课。”她们不知道,那流畅的讲话,曾经是我最害怕的“卡壳”。

回头看这段矫正经历,我深深觉得,李辉老师的理念最可贵的地方,不是教会我“不口吃”,而是让我学会“正确认识口吃”和如何才能“沉下心来训练“,不然,即便是学会了改变的方法,也是很难坚持下去,因为改变口吃绝不是只学习方法和一次两次的表面练习就可以的。

以前的我,把口吃当成人生的“羞耻点”,拼命掩饰,却越掩饰越焦虑;而现在的我明白,口吃是一门课题,学习的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和训练的方式等等都很重要。

如果你也和曾经的我一样,被口吃困住,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不敢追求自己喜欢的职业,甚至因为口吃变得自卑敏感,请相信:口吃从来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人生的宿命。

就像我从讲台“卡壳”到课堂“流利讲课”的经历一样,只要找对方法,认真学习和沉下心来训练和内化,你也能流畅地表达自己,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更有被倾听的价值。

如果你有口吃或者孩子有口吃,如果你想要更具体的解决办法请咨询助理,安排学习和改变。

李辉说口吃

最后,我祝福大家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好口吃,收获自己想要的人生。

来源:李辉说口吃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