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7日讯 冬季来临,供暖已经开始。市民在享受温暖的同时,还应注意守护全家健康,预防供暖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近日,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7日讯 冬季来临,供暖已经开始。市民在享受温暖的同时,还应注意守护全家健康,预防供暖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近日,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
冬季,供暖带给市民的不只是温暖,其对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其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风险增加。供暖会降低室内空气湿度,过于干燥的空气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同时,温暖、密闭的室内环境空气流通性差,为病毒、细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增加了感冒、流感等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此外,很多人还会被“暖气病”困扰。如室内温度过高,湿度太低,空气流通不畅,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市民可能出现鼻咽干燥、嘴唇干裂、皮肤瘙痒、头晕眼花、胸闷烦躁等不适症状,这些正是“暖气病”的典型表现。
如室内外温差过大,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进入寒冷的室外,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年老体弱者或有基础疾病者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有的家庭无集中供暖条件,而使用燃气、燃煤等自制取暖设施。寒冷季节,如门窗紧闭,室内通风不良,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有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市疾控中心专家徐春生建议,市民应注意控制室内温度与相对湿度。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冬季室内温度为16到24℃,相对湿度为30到60%。比较适宜的室内温度为18到22℃,相对湿度为40到60%。室内温度过高时可通过暖气阀门适当控制室内温度,度过低时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在暖气片上放置湿毛巾或简单地在室内放置一盆清水来有效增加湿度。
开窗通风是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暖气病”等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徐春生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市民可在阳光充足的中午前后适时开窗进行自然通风,补充室外新鲜空气量。须注意室外空气污染严重时不宜开窗通风。
在干燥的供暖环境下,身体水分流失加快。市民应保证每天足量饮水(约1.5-2升),少量多次饮水,以白开水、淡茶水为佳,保持身体水分充足。
此外,供暖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市民进出室内外时,应及时增减衣物,出门前,可在门口等相对凉爽的过渡区域站一会儿,稍作停留让身体逐步适应温度变化,避免忽冷忽热,以防室内外温差给身体带来急剧刺激。
有条件的家庭可使用加湿器和和空气净化器以改善室内环境。需注意使用加湿器时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加湿器卫生清洁,避免加湿器内细菌等微生物繁殖而加湿时影响室内空气质量。使用空气净化器时应注意定期清洗或更换过滤网,避免造成室内空气二次污染。
使用自制取暖设施的家庭,应安装一氧化碳报警装置,保持烟道畅通,避免产生一氧化碳。
徐春生建议,室内微环境直接关系到每位家庭成员的健康,希望市民都能采取以上科学防护措施,营造温暖、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健康平安度过供暖季。(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来源:掌上青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