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剧、短剧、AI剧,晟喜华视系统性革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17:59 1

摘要:因此,我习惯于保持一种警觉或危机感,不被动地等待那句无声的再见,而是主动关注行业巨变前可能给我打的那些招呼。就像短剧,曾在信息流广告时就对影视行业提前说了声“hello”。

网络上有句流行语:“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句再见都不会说。”

对影视行业来说,我们正在经历着AI技术的变革,如何处理与AI的关系,如何让AI更好地为我所用,是每个从业者都注定要面对的课题。

因此,我习惯于保持一种警觉或危机感,不被动地等待那句无声的再见,而是主动关注行业巨变前可能给我打的那些招呼。就像短剧,曾在信息流广告时就对影视行业提前说了声“hello”。

前几天,在杭州·微短剧大会的会场,我又一次产生了一种无比直观且强烈的感受。晟喜华视董事长周伟成在会上发布了一部名为《孤城照:惊变》的古装短剧片花。画面中人物角色的微表情细腻生动,动作戏场面宏大流畅,每个画面都直扣故事主题。

重要的是,这是一部全AIGC制作的微短剧,剧中没有出现一个真实的场景或演员。

相较于我们此前所熟知的“文生视频”常有的生硬与断裂,这部短剧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气质。它既非简单的动画或漫画风格,也彻底摆脱了AI内容早期那种闪烁不定的PPT式切换。它试图攻克的最大难题,正是行业内公认的AI影视瓶颈:如何实现完全拟真、情感连贯的数字演员表演。

这预示着,晟喜华视以这样一部充满未来感的片花,高调宣布其在新赛道上的野心。从待拍的传统长剧遭视频平台哄抢,到积极参与短剧并开始产出爆款,再到以AI技术为矛,在短剧领域建起一块颠覆影视生产流程的试验田。

晟喜华视这家具有二十年工龄的影视老兵,在影视行业调整的关键节点,正在交出一份笃定的答卷。

技术驱动下的短剧新物种

我们之所以要关注晟喜华视在短剧领域的新动作,是因为在短剧浪潮下,鲜少有一家长剧公司能将长短融合的逻辑和策略想得如此清晰,且为人信服。

它没有单纯地将短剧视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板块,而是从长剧、短剧、技术三个层面出发,在整体上调整了自己的内容体系。

正是这份慢半拍的清醒,让这家老牌长剧公司“触短”之后,不鸣则已,一鸣三响。

首先,晟喜华视制作的民国题材长剧《玉簟秋》上月底开机时,就打出了一记响亮的长短联动牌——短剧顶流郭宇欣空降女二,瞬间登上热搜,被网友赞为“天选大小姐”。这既为剧集带来了关注度,也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原来短剧的流量可以如此丝滑地灌入长剧。

随之,全流程AI短剧《孤城照:惊变》片花的发布,透露了晟喜华视的两个野心:

一是将其视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短剧作品,在AI短剧赛道上奋勇争先;二是用短剧这一成本可控的内容形式进行技术演练,探索未来长剧在生产端进一步降本增效的可能。

还有一响,晟喜华视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短剧厂牌——求索映画,于今年3月正式运营,主投主控或参与出品了9部短剧,和红果短剧、爱奇艺等平台达成深度合作,实现稳定产出。这说明它对短剧的态度,没有老牌长剧影视公司的“矜持”,而是认认真真把短剧当成了一个重要战场。

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晟喜华视入局短剧,和行业中常见的“快速做一批试试看”不太一样,它是典型的谋定而后动,先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短剧,再决定怎么做。

这一内容策略,建立在两大核心支点之上:

一是周伟成在杭州·微短剧大会演讲中所阐述的理念:娱乐终端在哪儿,娱乐就在哪儿。电视机时代,人们守在客厅追剧;到了电脑时代,长视频平台把内容拉进了每个人的桌面;如今手机成了注意力最密集的场景,内容自然要向手机靠拢。

所以,与其说它是被短剧浪潮卷入,不如说是顺着终端迁移的方向,把短剧当成手机时代最自然的内容表达。这种理念对于一家内容制作公司来说,尤为重要,能让短剧业务线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追求。

二是把长剧和短剧当成一个整体系统来做,而不是两套齿轮各自转。

从晟喜华视的一鸣三响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长剧是根基,短剧是触点,演员和技术充当了在两者之间流动的关键元素。

当然,考虑到晟喜华视还有自己的原创IP和长剧爆款,IP联动也可能会是它未来的一大策略。

而在演员、技术和IP这三大元素中,最值得关注的其实是技术。

《孤城照:惊变》之所以在大会现场引发反响,是因为它满足了我们现阶段对AI短剧的很多想象,既要敢于开拓国内少见的题材类型,比如它的古装“丧尸”设定;又要挑战传统生产流程中很难实现的宏大场面,如“丧尸围城”;还要在AI短剧的垂直赛道中进行技术上的突破,如文戏的连贯性大大增强,人物的面部细节更精细,推拉摇移的运镜方式更丰富熟练。

从这个层面来看,晟喜华视对AI短剧的期待是,以《孤城照:惊变》的内容体量之轻,去承载起影视工业生产流程的变革之重。

手握长剧“S+”

就在短剧业务高歌猛进的同时,晟喜华视在老本行的长剧领域也在紧锣密鼓地布局。如果把它的短剧策略归纳为广撒网、技术探险和长短联动,那么长剧的关键词则是好剧本、稀缺题材、顶流演员。

目前,晟喜华视至少手握三个视频平台的重点项目,无一不是瞄准市场塔尖之作。

首先是已开机的民国“军阀虐恋”题材《玉簟秋》。作为热播剧《良辰好景知几何》的系列第二部,这部剧由鞠觉亮担任总导演,王辉执导,叶扬(作品《许我耀眼》)编剧,丞磊、徐若晗领衔主演,短剧顶流郭宇欣加盟。

《玉簟秋》有着很好的IP基础,晟喜华视也有充分的创作经验。上一部《良辰美景知几何》首播时在优酷站内热度超过9700,浙江卫视播出的收视峰值达0.8%,是当年的卫视收视亚军,受众基础雄厚。

而《玉簟秋》改编自灵希的同名小说,正是《良辰美景知几何》的姊妹篇,剧集以20世纪20年代军阀割据为背景,讲述桀骜少帅与贫寒女学生从危险博弈到刻骨铭心的乱世爱情故事。

其次是腾讯视频的S+项目《玉兰花开君再来》,由著名导演杨阳执导,潘朴担任编剧,杨紫领衔主演。

这部剧作根植于近代传奇女性、上海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女士波澜壮阔的真实人生。剧本以厚重的笔触,勾勒出她从青楼歌女到都督夫人,最终蜕变为心怀家国的红色企业家的生命轨迹。

其价值远不止于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人物故事,更在于它选取了一个独特而深刻的叙事视角——通过一位女性的命运沉浮,来映照与书写中国近百年的时代变迁。

董竹君的个人抉择与命运转折,始终与她所身处的宏大历史背景紧密交织。她的挣扎、觉醒与奋斗,无疑正是观照民族命运与时代变革的一面镜子。这就让本剧从女性故事上升到了家国史,在个人叙事与历史叙事之间,构建了一种深刻而动人的共鸣。

一如董竹君所说的那句:“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这是在写人,也是在写国、写史。

故事丰满、人物传奇、以小见大,《玉兰花开君再来》具备了这三个特质,使它不仅顺利进入了市场上的爆款预备队,也具有了很大的冲奖潜力。

晟喜华视筹备的另一部重磅项目名为《咸雪》,这是一个以“女性复仇”为主题的古装大女主项目,由编剧陈宇(作品《满江红》《坚如磐石》)操刀,情节强节奏,戏剧张力十足。

剧集以清末两淮盐务为背景,讲述了盐商遗孀苏靖瑶化名重返宣城,与皇城巡查特使沈一白联手设立“大义银庄”。二人通过收集贪腐证据、侦破盐政预售次年盐引的受贿案件,逐步肃清了盐业多年的积弊。最终,苏靖瑶不仅为苏家洗清了冤屈,也整顿了行业风气。据了解,《咸雪》自立项起就备受平台重视,是优酷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

从这三部重磅长剧项目不难看出,在影视行业充满变数的当下,晟喜华视既坚持品质底线,又尊重市场规律,以类型深耕巩固受众基本盘,以稀缺题材吸引顶级配置,以顶级配置提升项目成功率,由此在投入较大、风险较高的长剧领域构建了一套相对稳健的内容生产体系,而这正是这位影视老兵能够在激烈的内容竞争中持续前进的关键所在。

长短之下有土壤

一般来说,在长短剧领域都有成效卓著的打法,就意味着这家影视公司起码手握两张好牌,足以在当下充满不确定的影视行业从从容容游刃有余,而不是连滚带爬、狼狈下桌。

但是,晟喜华视之所以值得行业特别关注,是因为它手中还握有第三张牌——“临影厂”影视基地。

如果说长剧是公司业务的基本盘,那么短剧便是深深扎根于临影厂土壤的业务新秀。而临影厂这片基地本身,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蜕变。

临影厂位于杭州临平区,由2万平方米室内实景影棚、8000平方米户外街景以及4500平方米专业影棚构成。

其中,室内实景影棚由一个个紧挨着的实景拍摄空间组成,包括医院、教室、派出所、法院等拍摄场地,也有复古风、极简风、工业风、新中式风、80年代风等不同风格的居室内景,以及咖啡厅、酒吧等场景,适配影视拍摄的专业化诉求。

除此之外,它还创新性地提出“1+N”模式,以临影厂为核心,联动“五杭老街”80年代影视基地、塘栖古镇、方兴渡综合体等10余个拍摄点,形成了全域影视拍摄矩阵。

自2023年11月运营以来,临影厂影视基地已吸引超过700余个剧组和团队入驻拍摄,并成功承接海外剧项目,呼应了政府号召杭州文化“新三样”(网文、网游、微短剧)出海行动的发展策略,已成为临平区文化“新三样”产业的重要引擎。

在刚刚举办的杭州·微短剧大会上,临影厂一口气发布了浙江视听版权服务工作站、一路生花造星基地、如意造型工作室、振何影视道具四个项目,共同启动了意义非凡的——“微短剧+”生态发布计划。

在此基础上,临影厂将在接下来实施两大关键举措:

一是打造“海外短剧拍摄基地”。临影厂敏锐地感知到,在国内短剧市场蓬勃发展的势头下,短剧出海成为了一个新兴的风口,但国内却缺乏专门服务于此类剧集的场景和配套,导致制作方和短剧出海之间出现了一道有形的屏障:想拍海外短剧就得真跑外国去,入局门槛过高。

因此,临影厂计划在现有硬件上,提供更具海外风格的拍摄场景,满足剧组刚需。而在“软件”层面,他们也在积极与政府、公安协作,探索外籍演员来华工作签证的便利化通道,以期为行业建立正规的外籍演员用工体系,让更多海外短剧项目在这里落地,由此将临平打造成文化出海的前沿阵地。

二是在短剧之外,充分发挥杭州作为现代化城市的场景优势,吸引更多都市剧入场。在这方面,临影厂有“1+N”模式的全域影视拍摄矩阵开发经验,接下来也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推动城市公共资源向剧组开放,既解决剧组的取景便利,也将更多的城市地标融入影视剧,成为地方文旅宣传上一张闪亮的名片。

这说明,在影视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的当下,晟喜华视不仅没有选择保守战略,反而以一种积极甚至激进的姿态拥抱变化,走出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

以长剧为根基,保障基本盘和品牌高度;以短剧为探索,贴近市场前沿并分散风险;以AI技术为引擎,驱动未来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影视基地为依托,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物理空间和产业闭环。

随风而动,随刃而行。晟喜华视的探索能否最终成功,仍需市场检验。但其布局本身,已为行业提供了一个面对不确定性的参考答案。

【文/许心强】

来源:场景SkZq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