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投资80亿的南沙20涌体育馆,原本想在粤港澳全运会露脸,但因18号线南延拖进度,错过了成为主力赛场的机会。
投资80亿的南沙20涌体育馆,原本想在粤港澳全运会露脸,但因18号线南延拖进度,错过了成为主力赛场的机会。
不过全运会广州是有准备的,邀请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终身名誉主席巴赫参加,并领着人到南沙20涌体育馆走了一圈。
走访多地场馆的巴赫盛赞,大湾区具备申奥条件,愿意支持大湾区申奥,这可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此前广州官宣体育强市,欲联合申办2038年世界杯等大赛事,看来现在时间可以提前,先准备2036年的申奥。
大家不要觉得可能性不大,其实现在各国申奥的意愿不强,因为花费的成本太高,宣传和提升自身形象的意义多一些。
比如2016年里约花了930亿,2020年的东京也差不多930亿,2024的巴黎934亿,体育场馆和交通设施开支巨大,基本上是无法回本的。
所以现在各国趋于保守,大湾区如果申奥成功概率大,也就印度对2036年比较积极,不过奥委会更想让中国申办。
中国申奥基础设施是加分项,此外格局和规模奥委会无需担心,而印度申奥看宣传片,就能把奥委会愁坏了。
首先运动员饮水就是问题,印度当然也明白这事,所以申奥宣传片着重介绍,恒河水可以净化心灵。
但这改变不了设施和卫生差的现实,总不能饮食和水都让运动员自备,那参赛者的日常生活就太困难了。
而且办夏奥会印度多热啊,40-50度的气温,如果没空调,很多运动员估计要中暑了。
印度自来水的卫生堪忧,就是拿来刷牙都成问题,还有跳水、游泳的用水标准,再说铁人三项选在恒河吗?
所以盛赞大湾区具备申办的所有条件,支持粤港澳联合申奥,这并不是客气话,而是真想让中国办。
说到底让中国来申办,本身就是对赛事形象的提升,一旦申请下来肯定会办得很好,而奥委会自己也想赚钱。
赛事的基础设施不用自己出,奥委会就是拿别人的钱赚钱,比如东京的收入76亿美元,巴黎光转播权就卖了上百亿欧元。
各种商业赞助、门票也是奥委会拿大头,在中国举办赞助的企业肯定更多,商业价值比印度高太多了。
而大湾区申办也有好处,国家正在推动粤港澳一体发展,这个过程需要制度的融会,文化上的揉和,共同办体育赛事是不错的选择。
有了这种大型赛事的申办,大湾区各城市的交通互通,跨越珠江两岸的城际轨道,规划和建设都会提速。
这次全运会南沙曝光度不够,如能在2036年成功申奥,作为大湾区两岸的连接纽带,无疑会成为轨道交通建设的赢家。
交通和基础设施较差,现在还是南沙这个国家新区的弱项,要是真的申办夏奥等重大赛事,粤港澳需要追加的基础投资肯定超1000亿。
广州现在有意推动大型赛事申办,香港“2036工作小组”也提议,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申奥,这也是奥委会乐见其成的。
六运会催生天河新区,南沙新区也需要大型赛事的基础设施投入,拥有更多连接两岸的轨道交通,才能发挥南沙地理核心的作用。
都说南沙是广州的未来,但让新区腾飞的交通投入还远不够,需要一个大赛事让地铁4期适当倾斜,让广州重新来场造城建设。
来源:粤来粤好世界观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