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全面提升职工应急救护专业能力,完善院内心脏骤停救治流程,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医务处与医工处联合举办“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及基础急救知识”专项培训,各临床、医技及职能科室共计50余人参加,实现重点岗位人员全覆盖。
为全面提升职工应急救护专业能力,完善院内心脏骤停救治流程,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医务处与医工处联合举办“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及基础急救知识”专项培训,各临床、医技及职能科室共计50余人参加,实现重点岗位人员全覆盖。
目前,首儿所已在门诊楼、病房楼、儿保楼、科研楼等重点区域完成20台AED设备安装部署,初步构建起覆盖关键区域的急救安全网络。AED作为便携式急救设备,可自动识别心律状态,若识别为可除颤心律,会通过电极片释放电流,可使心脏恢复正常跳动,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命神器”,而规范操作是其发挥效能的关键。为此,两部门联合举办此次培训,旨在让“救命设备”在紧急时刻真正派上用场。
培训现场,医工处工程师季烨对AED设备种类及具体分布位置进行了详细介绍。随后,培训专员采用“理论讲解+模拟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参训人员全面了解AED设备的核心工作原理、日常维护要点及使用注意事项,聚焦心肺复苏(CPR)与AED使用的完整流程,重点培训患者意识与呼吸判断、胸外按压的要点、AED操作规范等关键环节。参训人员学习热情高涨,在培训师一对一指导下,借助模拟人开展实操演练,现场互动频繁、学习氛围浓厚,切实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技能。
时间就是生命,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黄金4分钟”至关重要。本次培训不仅让参训人员熟练掌握了AED操作技能,更强化了紧急情况下科学施救的责任意识,有效消除了大家对急救设备的操作顾虑,显著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此次AED专项培训是首儿所构建安全、高效应急救治体系的坚实一步。下一步,首儿所将持续深化急救技能普及,着力营造“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安全文化氛围,以专业能力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侠骨c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