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优质文化资源倾注乡村一线能收获什么?请看——“文艺赋美乡村”的溆浦实践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7:23 1

摘要:舒利群的变化,是溆浦县文艺赋美乡村的一个缩影。溆浦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将优质文化资源倾注到乡村一线,坚持以文铸魂、以艺赋美,书写了动人篇章。

将优质文化资源倾注乡村一线能收获什么?请看——

“文艺赋美乡村”的溆浦实践

舒雪恚 邓弘

在溆浦县双井镇岩园村,随着各种文艺活动的兴起,村民舒利群远离了牌桌,跟着学舞唱歌,当文化志愿者,帮着组织活动,成了村里的热心人。

舒利群的变化,是溆浦县文艺赋美乡村的一个缩影。溆浦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将优质文化资源倾注到乡村一线,坚持以文铸魂、以艺赋美,书写了动人篇章。

文艺互动,激活乡村“内生力”

双井镇镇长彭开华走在路上,群众都喊他“老彭”,有啥事也都愿意和他说。“是‘村BA’让我和群众打成一片,增强了信任感。”彭开华说。

去年“村BA”赛前训练时,彭开华跟着村民练投篮,老彭投篮姿势不对,村民手把手教他。练完球,村民拉着他去村口吃冰凉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完篮球聊家里事、村里事。

溆浦县通过“村BA”、龙舟赛、诗歌节等文艺活动,探索“文化+治理”融合模式,走出“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以文赋能”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文艺成为融洽干群关系、邻里关系的“黏合剂”、推动乡村稳定和谐的“加速器”。

低庄镇因势利导将村民议事会安排在“村BA”比赛中场休息时段,议题是“村里垃圾清运方案”。“按球队分组划分保洁区,每组负责一条街”“可以在赛场周边设‘环保积分箱’,捡垃圾换积分兑日用品”……村民纷纷提出建议。

方案通过后推行,村里垃圾清运效率提高30%,村民参与率达85%。“原本需要开好几次会的事情,一场‘村BA’就敲定了。”有村民感慨。

在矛盾纠纷化解上,文艺活动的“润滑剂”作用也很明显。

今年6月的龙舟赛,大江口镇所有龙舟有序下水。在集体荣誉面前,群众纷纷从“为自己”转向“为集体”。

“以前邻里因宅基地、农田灌溉争得面红耳赤。现在坐到一起划龙舟,划着船就把事情聊开了。”大江口镇党委书记易长生介绍,全镇矛盾纠纷总量从去年的200件降至今年的123件,12345热线投诉量从去年的30件降至今年的11件。

文艺赋能,打造发展“新引擎”

“没想到在集镇还能看到这么好的艺术画展。”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卢峰镇居民张贻才带着小孩来到嘉境自然艺术馆,欣赏“溆·热土野望”画展。

策展人陈彦是溆浦人,返乡创办了湖南怀化龙成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同时,他大力支持文艺赋美乡村,建设了嘉境自然艺术馆。“未来会进一步拓展艺术馆范畴,打造中医药和美学的研学课程,加强对孩子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的培养。”陈彦介绍,目前正在筹建线上线下乡村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

不仅让文艺接轨企业,溆浦还坚持将文艺元素融入乡村产业发展链条,培育新业态,提升文旅产品附加值,打造乡村发展“新引擎”。

北斗溪镇打造“乡村振兴+研学培训+特色民宿”文旅体验,带动村民增收。雪峰山旅游公司联合葛竹坪镇山背村、统溪河镇穿岩山村打造梯田观光、花瑶文化体验等精品文旅线路,吸引文艺工作者驻点创作,形成艺术创作和旅游观光的打卡胜地。

黄茅园、桥江、低庄等乡镇结合“村BA”篮球赛、美食节、梨花节等活动,设计推广旅游线路,吸引游客体验农家生活,购买白丝糯、中药材、红糖、手工萝卜酱等本土特产,实现“体育+文艺+产业”联动。

文艺赋美,提升乡村“精气神”

初冬时节,在舒溶溪乡水洋坪村,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日胜景,被一幅幅墙画锁定。

当画笔遇上泥土,艺术便有了唤醒村庄的力量。今年7月,该村迎来一批艺术设计实践的大学生。在他们的画笔下,村里的老墙披上新装,整个村子焕然一新。

更可贵的是,这种艺术实践在乡村孩子心中播下美育的种子。读初二的向荃琳加了好几个大学生哥哥姐姐的微信,一次次询问:“你们还会来吗?”眼神里充满对艺术的渴望。

文艺赋美乡村,不仅改变乡村的外在面貌,更在重塑乡村的“精气神”,让乡村振兴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卢峰镇发动全镇文艺团体、文艺骨干,以戏曲、民歌、舞蹈、宣讲等形式,精心创作一批群众喜爱的精神文明作品。该镇创作的舞蹈《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表达群众对党的歌颂和感恩,在溆浦县《屈子行吟·诗歌之源》群众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

溆浦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广场、礼堂、戏台、农家书屋等阵地,组织开展多种类型的文艺活动和文化服务,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更高追求。

在大江口镇,当地依托“乡村相见”小院打造“周末艺相逢”文化品牌,使其成为集文艺培训、思想交流、情感联结于一体的“文化会客厅”。观音阁镇在中学设立剪纸创作培训课程,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技艺指导,让国家级非遗在校园落地生根。全县各乡镇每年开展歌唱赛、“村BA”、龙舟赛等各类文体活动30余场次,覆盖群众近100万人次。

来源:掌上怀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