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在本土创新药企深耕三十余年的资深人士,道出了对中国创新药处境的观察。近两年,行业为频频传出的License-out消息振奋,但随着“出海狂欢”逐渐回归理性,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不要把License-out等同于全球化!”
一位在本土创新药企深耕三十余年的资深人士,道出了对中国创新药处境的观察。近两年,行业为频频传出的License-out消息振奋,但随着“出海狂欢”逐渐回归理性,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众所周知,中国医药创新在过去十年完成了一场“质的飞跃”。从最初依靠仿制药满足国内需求,到如今不断产出拥有全球竞争力的原创分子,中国药企已经从“追赶者”走到了“并跑者”的位置。License-out浪潮也随之而来,尤其是2025年,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总额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国产新药的全球价值正在持续释放。
然而,繁华背后,产业界人士有着更深层次的焦虑。“中国创新药繁花似锦,但花只是好看,它不管用”,信达生物执行副总裁钱镭道出了集体的心声——我们善于让“花朵”绽放,但尚未能够转化为枝头可摘的“果实”。
“真正的全球化,还有很多路要走”,成为在场人士的共识。如何将中国的“产品和技术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全球商业能力”,是未来十年的核心课题。
10月30日,2025中国医药创新100峰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大会由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与赛默飞世尔科技联合主办,E药经理人承办。大会上,来自政、产、学、研、投各界的领袖们汇聚一堂,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科伦博泰等千亿市值企业代表共同出席。
2025中国医药创新100峰会-参会嘉宾(按姓氏笔画排序)
会上,大家都格外坦诚,既直面困惑,也探寻解法。随着讨论深入,一个共识逐渐清晰:中国创新药的全球化,已从一道“选择题”升级为一道关乎未来竞争力的“必答题”。
01 开花,结果
“高质量、快速度、低成本”。
赛默飞中国区总裁方明杰(Miguel Faustino)用三个词,凝练概括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当下特征。作为一家全球科技服务企业,赛默飞已经深耕中国市场43年。这段跨越四十余年的合作历程,不仅见证了赛默飞在中国的稳步成长,也映照出中国生物医药的腾飞之路。
在方明杰看来,中国的创新药已经大不同前。“几年前评估行业管线时,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还多被认为是仿创型、快速跟随型的定位,但现在早已不是如此。”
赛默飞中国区总裁方明杰(Miguel Faustino)
赛默飞中国生命科学与实验室产品事业部、生物工艺事业部商业运营副总裁杨淑雯也进一步强调,“中国生物科技正迎来‘黄金窗口’”。
目前,中国的创新药、在研管线数量、上市新药数量均占到全球30%以上,尤其在CGT、ADC、双抗等前沿技术领域遥遥领先:中国ADC在研管线数量全球第二,多款国产ADC进入国际临床Ⅲ期试验;CAR-T药物已上市七款,与美国同为全球拥有上市CAR-T最多的国家。
更关键的是,中国生物科技的故事已从“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飞跃,逐渐得到全球顶级药监机构(FDA、EMA)的认可。在刚刚落幕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中国创新药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百利天恒、三生制药、康方生物等多个临床数据表现亮眼。
放眼全球,跨国药企正面临专利悬崖等压力,急需稀缺性资产补充管线,这与中国创新药的成熟形成完美契合。2025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国产创新药迎来“黄金窗口”,全球价值获得广泛认可。
研发管线繁荣、早期数据亮眼、资本市场热潮,营造出创新药“繁花似锦”的图景。然而,繁花之下不难发现,真正在全球范围“结出果实”的药企屈指可数。一位与会专家以“生儿育女”作比:我们已能顺利“生下孩子”(药物发现),但在至关重要的“养育成才”(临床价值)和“立业成家”(全球商业化)环节,却存在明显的短板。
过去五年,赛默飞助力了660余项全球药物获批,合作对象涵盖全球前50强制药巨头以及 2700 多家生物科技企业。在与全球生物科技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方明杰也敏锐地观察到:许多中国药企尽管手握优质分子,却因早期在质量体系、原材料选择、临床试验设计等环节存在的“标准落差”,从而在后期的管线推进和授权谈判时成为致命伤。
对于志在推进自主全球研发的企业而言,挑战更为严峻,企业往往缺乏在海外开展临床运营、注册申报与供应链管理的能力。一位深耕医疗咨询领域二十余年的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效率与成本优势更多是“在地优势”,难以直接复制到全球研发体系中。
在此背景下,“开花之后,该如何结果”成为与会嘉宾共同思考的问题——无论是从技术创新到商业化,还是从中国本土商业化迈入全球商业化。这条路,究竟该怎么走?
02 为全球标准而生
在中国药企的全球化之路上,并非没有“标兵”。
近期,两笔重磅BD交易相继炸场医药圈。半月前,信达与武田达成114亿巨额交易,双方以少见的CO-CO模式进行合作;一个月前,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双抗ADC新药iza-bren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收到BMS高达2.5亿美元的里程碑款项,这些是中国创新药系统化能力输出的最好例证。
而在刚刚过去的Q3财报季,百济神州更是再次诠释了中国创新药企的“天花板”。仅一个季度、仅一款单品,就创造10亿美元营收——泽布替尼Q3全球收入10亿美元,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5.3%。
无论是“借船出海”,还是“造船出海”,这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推手:对“全球标准”的深度理解。百济神州大中华区、中亚和南亚区域总经理单国洪在此次大会上指出,“我们希望在中国最懂中国,在美国最懂美国市场,在欧洲、日本也都能真正最懂当地市场。”
在“全球标准”的基础上,赛默飞中国区总裁方明杰进一步强调,关键在于“从第一天起就为全球标准而构建”。
赛默飞拥有对全球市场的深度洞察,公司过去数十年在欧美成熟市场积累了经过验证的高标准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运营流程。基于长期积累的全球经验,方明杰表示,应将“全球标准”这一理念贯穿于从研发到申报的全链条之中,系统采用全球监管机构所认可的工具与流程。
“尤其是在新药开发时,选择合格的CRO和CDMO至关重要,它会影响从靶点发现到商业规模扩大的每个阶段”,方明杰补充道。通过整合旗下PPD(CRO)与Patheon(CDMO)的业务,赛默飞构建起从临床前研究到商业化生产的“端到端”服务体系,在生物科技的整个价值链中,都能够提供经过验证的模块化产品和服务。
在此基础上,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在大会上强调,与具备全球标准能力的供应商合作,“不是一项开销,而是一项关乎未来的战略投资”。
创新100峰会现场-赛默飞展台
与此同时,“联盟管理”成为多名嘉宾强调的关键词。在加速全球化的进程中,构建高效稳定、战略一致的外部联盟已成为药企实现价值跃迁的关键。
科伦博泰是ADC领域的龙头企业,2022年以来公司与默沙东展开多轮深度合作。科伦博泰副总经理冯毅表示,“国际合作的价值往往远超交易本身,与默沙东的合作便是一次深度学习,双方在联盟管理中平等对话、专业协同,科伦博泰充分感受到了‘巨人’的魅力”。
在联盟管理上,赛默飞也颇有经验。凭借全球监管机构与顶级药企认可的“生态体系”,赛默飞能够帮助企业搭建起一个可靠、可被验证的合作基础,大幅降低其在未来授权谈判与合作中的“信任成本”与“验证风险”。
方明杰强调,作为全球化科技企业,赛默飞的核心使命就是打造“从实验室到患者”的全链条能力,为中国药企的全球化抱负提供全方位支持。
03 扬帆,启航
在出海这场远航中,“全球标准”为企业划定了一条绝对正确的航道,“技术突破”则是迎风斩浪的风帆。
此次大会上,乐普生物首席技术官张继峰强调,“出海不一定是我们的战略性目标,把产品做好、做精,出海其实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大会当天,乐普生物批准上市国内首个获批的靶向EGFR的ADC药物“维贝柯妥塔单抗”。
同处ADC前沿赛道的信达也深谙此道,其百亿BD交易围绕三款具有差异化布局与全球竞争力的肿瘤产品展开,这三款产品分别代表了下一代免疫疗法、精准ADC与前沿双抗ADC的技术方向,无不体现出信达源头创新与系统化交付的能力。
“创新无止境,保持优秀研发管线的连续性是生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科伦博泰CEO葛均友博士曾公开表示。
在此背景下,赛默飞正积极赋能中国药企从“仿创结合”向“源头创新”转型,加速本土创新药惠及全球患者。
蛋白质组学视为继基因组学之后的下一个关键增长点和行业范式转移的方向,此次大会上,赛默飞今年发布的两款重磅质谱产品成为焦点,分别是Orbitrap Astral Zoom 超高分辨质谱系统与Orbitrap Excedion Pro 超高分辨质谱系统。
具体来看,前者能够有效提升蛋白质组学研究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助力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的基础研究;后者则以更高灵敏度、更广动态范围及创新碎裂技术,帮助研究人员直观呈现其在单克隆抗体(mAbs)结构解析、肿瘤治疗研发中的核心价值,加速心脏病学、神经学、肿瘤学领域的治疗研发。
此外,同期亮相的Olink神经退行性疾病检测panel,仅需1微升样本即可精准检测41种标志物,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节省珍贵临床样本。
通过打造“蛋白质组学”解决方案矩阵,赛默飞构建了在蛋白质研究领域的领先优势。方明杰表示,“创新是赛默飞的内核,公司始终站在创新最前沿,致力于为市场创造新价值”。
出海是一场远航,而非短途旅行,既需要修炼“内功”,也需要善用“外力”的智慧。正如大会所揭示的,全球化的破局之路,既需要“航道”与“风帆”,也需要优秀的全球合作伙伴,为远航提供不可或缺的“压舱石”。
如今,随着行业共识从“要不要出海”转向“如何走得更远”,中国创新药正在从“策源地”迈向“全球影响力”。尽管这条道路充满挑战,但正如一位与会者所言,“真正的收获,一定是收获大师、大学者和大市场”。
下一个十年,答案就在这场“全球化”的跃迁之中。
来源:侠骨cA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