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幕发生在重庆,U22国足第二脚把韩国踢到没脾气。拜合拉木一人包办两球,王博豪用肩膀把挑衅的韩国中卫撞翻在地,徐彬在单后腰位置咬牙跑满九十分钟。哨声结束,韩国球员低头往更衣室冲,中国小伙子围成一圈吼出那句:打谁都敢赢。
韩国球员被连灌两球后,现场韩国教练把战术板摔了。
这一幕发生在重庆,U22国足第二脚把韩国踢到没脾气。拜合拉木一人包办两球,王博豪用肩膀把挑衅的韩国中卫撞翻在地,徐彬在单后腰位置咬牙跑满九十分钟。哨声结束,韩国球员低头往更衣室冲,中国小伙子围成一圈吼出那句:打谁都敢赢。
很多老球迷看完直播,第一反应是掐自己。过去三十年,成年国家队遇到韩国就腿软,现在U22却能连赢两场。比分只是表面,真正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是他们说话的神态。拜合拉木面对镜头说,恐韩症是什么,我没听说过。语气像在回答今天吃什么。这种松弛感,以前只在日韩球员脸上见过。
拜合拉木十四岁才接受正规训练,之前在家乡的土操场追野球。俱乐部比赛他进球不多,到了国字号就像换芯片。第二个进球,他禁区外不停球直接抽,球贴地窜进死角。赛后他说,平时训练就这么踢,习惯了。简单一句话,把韩国后卫的身价打对折。
有人替他算过,如果早五年进梯队,现在可能已经在欧洲。他自己不后悔,草根经历给他留下更宝贵的东西:不怕丢球,敢用身体去冲。比赛里,他三次被放倒,三次立刻爬起反抢。这种玩命气质,恰恰是青训流水线最稀缺的元素。
王博豪的爆发在第七十三分钟。韩国后卫推倒拜合拉木后做拇指向下的动作,他冲过去直接撞翻对手,黄牌到手,全队士气拉满。裁判掏出黄牌那一刻,替补席全部跳起来鼓掌。球迷说,在他身上看到李玮锋的影子。李玮锋当年也是用同样方式告诉对手,欺负人得先问我们答不答应。
王博豪在荷乙踢了两年,每周和二十多岁欧洲肌肉男对抗,学会用身体说话。回国后,他把这种血性带进U22。训练里,队友被踢倒,他第一个冲上去理论。教练组开始担心他吃牌,后来干脆放手,因为球队需要这股狠劲。韩国球员赛后接受采访,只说了一句:他们太硬了。
徐彬这场踢得并不轻松。单后腰要求一个人覆盖两个禁区,他体重只有七十三公斤,对抗吃亏。上半场两次被韩国前锋扛开,差点丢球。中场休息,队友拍他肩膀说,你后面有我们。下半场他提前半秒出脚,用五次拦截把危险化解。比赛结束,他躺在草坪上喘了整整两分钟。镜头扫过,他脸上带着笑。那种笑,是知道自己没掉链子的踏实。
刘浩帆赛后说,上场前就觉得能赢。这句话听起来像吹牛,其实是全队共识。教练组赛前把韩国最近十场比赛剪成二十分钟短片,每条漏洞都标红。球员看完发现,对手也会漏人,也会慌张。心理关口一旦突破,脚下动作就敢做。过去遇到韩国,传球先想别失误,现在想的是怎么打穿。心态翻转,比战术更值钱。
两连胜不能说明中国足球已碾压韩国,但差距确实在缩小。韩国青训体系完善,旅欧球员一批接一批,我们还在修补地基。可贵的是,这批孩子把自卑打碎了。他们没经历过黑色三分钟,没看过恐韩症的标题,只知道上场就要把对手压回去。这种无知者无畏,反而成了最大武器。
有人担心,升到成年队后,他们会不会也被同化。答案藏在细节里。拜合拉木每天加练三十脚远射,王博豪带着队友做力量,徐彬把心率表绑在腿上跑圈。他们习惯了自我加压,不靠教练催。自律一旦形成,就很难退回舒适区。只要这股劲在,韩国再碰面,还得头疼。
再不做改变,你会错过下一代的崛起。明天就用这三句话:敢拼比天赋更重要,狠劲可以练出来,自信从不怕输开始。
来源:青涩书签0ee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