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就是旅行者1号,现在正以每小时61198公里的速度在宇宙里狂奔,相当于每秒17公里,比子弹快几十倍。
人类在1977年扔到太空的一个“小玩意儿”,至今已经飞了48年还没歇脚。
它就是旅行者1号,现在正以每小时61198公里的速度在宇宙里狂奔,相当于每秒17公里,比子弹快几十倍。
更牛的是,2026年11月13日这一天,它会创下人类航天史的新纪录,成为首个距离地球整整“一光日”的人造航天器。
咱先掰扯掰扯“一光日”到底有多远。
说白了,就是光在宇宙中跑24小时的路程。
光每秒能跑30万公里,绕地球赤道7圈半,一天下来就是259亿公里。
这个距离有多夸张?当年阿波罗10号创下的人类最快飞行纪录,时速39937.7公里,要跑完这259亿公里得花700多年。
而光从地球到太阳才8分20秒,到旅行者1号却要整整一天,这就是宇宙的尺度,大到让人头皮发麻。
说句实在话,这个里程碑看着只是个数字,背后藏着的全是震撼和不易。
截至2025年11月,旅行者1号已经离地球169.5个天文单位。
现在从地球发一条指令过去,单程就得走23小时29分27秒,等它传回回应,差不多得两天时间。
再飞一年多,这个信号延迟就会刚好定格在24小时,从此它再也不会回到24光小时以内的范围,彻底成了远走他乡、不再回头的星际使者。
你发现没,我们平时刷视频、打电话几乎没有延迟,但和旅行者1号沟通,却要经历“跨天等待”。
这背后,是它已经飞出了太阳的“保护罩”,日球层,进入了真正的星际空间。
这里没有太阳风的庇护,环境和太阳系内部完全不同,充满了星际介质和宇宙射线,而它还在坚持给地球发回数据。
更让人佩服的是,这台“老古董”还在带病工作。
2025年2月,NASA为了给它续命,已经关闭了耗电的宇宙射线子系统,现在全靠磁强计、等离子体波子系统等少数仪器撑着,继续给人类传回星际空间的第一手资料。
要知道,它的信号传到地球时,功率只剩下23瓦,差不多就是一个冰箱灯泡的亮度,能收到并解读这些数据,人类的航天技术真的顶破天了。
我跟你讲,旅行者1号能撑到现在,完全是NASA工程师们“死马当活马医”的神操作。
它的能源来自钚-238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简单说就是靠核燃料衰变发热发电。
1977年发射时,它的功率还有470瓦,到2025年已经降到约220瓦,而且每年还在减少4瓦。
按照这个速度,到2030年代初,能源就会彻底耗尽,到时候它就会和地球失去联系,变成宇宙中一个孤独的漂流瓶。
为了让它多跑几年,工程师们也是绞尽脑汁。
2025年5月,他们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唤醒了沉睡20年的主引擎。
这台引擎的加热器2004年就罢工了,一直被当成“报废品”,备用推进器也因为燃料管积碳快撑不住了。
NASA的工程师们远程发送指令,花了46小时往返确认,居然真的让这台老引擎重新启动,硬是给它争取了更多飞行时间。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哪是修机器,简直是在240亿公里外“远程救死扶伤”。
要知道,旅行者1号的设计寿命只有5年,原本只打算探测木星和土星,谁也没想到它能超额完成任务,一路飞到星际空间,还即将创下一光日的里程碑。
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它给人类的“额外惊喜”。
咱们来聊聊它的未来,那才叫真正的“天长地久”,比人类文明史还长。
2030年代初,当能源彻底耗尽后,旅行者1号会和地球失去所有联系,但它的旅程不会停止。
它会继续向宇宙深处飘,大约300年后,会进入奥尔特云,太阳系最外围的“边界”,一个由冰块和岩石组成的巨大云团。
科学家说,这里是长周期彗星的发源地,距离太阳最近也有1000个天文单位,旅行者1号要完全穿越这片区域,得花整整三万年,比人类文明史还长三倍。
别担心它会被彗星撞,虽然奥尔特云里的天体不少,但分布得极其稀疏,碰撞概率比中六合彩还低。
宇宙其实远比科幻电影里“躲避小行星”的场景空旷,它大概率能顺利穿过这片区域,继续前行。
再往后,约4.4万年后,它会迎来一场特殊的“星际邂逅”,和Gliese445恒星近距离相遇。
这颗恒星是红矮星,质量只有太阳的三分之一,到时候旅行者1号和它的距离,会比现在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还近。
不过别指望它能传回什么数据,到时候它早就成了沉默的“漂流瓶”,只会默默从这颗恒星旁飞过。
最浪漫的是,它身上带着一张“地球情书”,金唱片。
这张铜质镀金的唱片,直径30厘米,上面刻着人类文明的精华:55种语言的问候语,包括中国的闽南语、粤语、吴语和普通话;35种自然声音,比如海浪声、雷声、鸟鸣和鲸鱼之歌;还有90分钟的音乐,从巴赫、莫扎特的古典乐,到查克·贝瑞的摇滚乐,再到中国古琴曲《流水》。
唱片封套上还有一块高纯度铀238,外星文明可以通过它的半衰期推算出探测器的发射日期。
1990年情人节,它在64亿公里外回望地球,拍下了著名的“暗淡蓝点”照片。
在这张照片里,地球只占0.12像素,像一粒悬浮在光束中的尘埃。
科学家卡尔·萨根曾说:“那是我们的家,那是人类,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在那个小点上。”这张照片也成了人类渺小与团结的象征,提醒着我们地球在宇宙中是多么珍贵。
旅行者1号飞了快半个世纪,从探测木星土星到闯星际空间,再到即将达成一光日里程碑,它靠人类的智慧续命,带着人类的好奇远航。
它的速度连光速的千分之一都不到,却硬生生飞出了人类能触及的最远边界。
宇宙虽大,大到一光日就要飞48年;人类虽小,却能造出这样的“星际使者”。
它终会在2030年代后沉默,但那张金唱片会替人类继续诉说:在宇宙的某个角落,有一颗蓝色星球,上面的生命曾满怀善意,向往过星辰大海。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