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比8,球台对面是孙颖莎,全运会女单冠军几乎已经写上了别人的名字。
2比8,球台对面是孙颖莎,全运会女单冠军几乎已经写上了别人的名字。
王曼昱站在原地,擦了擦汗,脸上看不出慌张。直播弹幕刷到飞起:完了,没戏。
一分钟后,比分变成10比8,她连拿八分。再过三十秒,11比9,冠军到手。
全场炸了,微博热搜直接爆灯,话题只有七个字:王曼昱连得八分。
那八分怎么来的,比比分更刺激。
孙颖莎先拿到局点,8比2,只要再赢三分,比赛拖进决胜局,士气完全倒向她。
王曼昱没有等死,她做了三件事:发球突然改长,落点逼对方正手大角;反手不再求快,把弧线拉高;第三板直接侧身,用正手冲斜线。
三颗球,孙颖莎节奏断了,8比5。
观众还没坐回座位,8比8。
孙颖莎明显慌了,发球出台,被一板冲死,9比8。
王曼昱第一次领先,她没急着庆祝,而是举手示意暂停。
这个暂停,被解说后来称为“价值连城的六十秒”。
回到场上,孙颖莎挽救一个赛点,9比10。
下一分,王曼昱发了个极短的下旋,孙颖莎回球偏高,被一板按死。
11比9,比赛定格。
现场大屏幕把镜头切给看台上的国家队教练,刘国梁只做了一个动作:竖起大拇指。
很多人以为这是运气,其实翻完数据就知道,那八分里王曼昱主动上手率高达百分之百,没有一板是防守反击。
她提前算准了孙颖莎在领先时会抢速,于是故意把节奏压慢,让对方每拍都等半秒,肌肉瞬间僵硬。
更高阶的是发球:她连追的四分里,三个发球落点一模一样,速度却一次比一次慢,旋转一次比一次强,孙颖莎接出两个半出台,直接送分。
暂停前,王曼昱只说了三句话:别急,发长,冲她正手。
队友回忆,整个暂停她没喝水,只深呼吸两次,眼睛盯着地面,像把接下来那一分在脑子里预演完。
全运会女单冠军对国家队主力来说,难度堪比奥运。
国内注册球员一千多人,能站上决赛舞台的,世界排名都在前十。
王曼昱此前最好成绩是铜牌,这次再输,就要被扣上“外战内行、内战外行”的帽子。
她兼项三项,每天两赛,混双半决赛打完只隔两小时就女单决赛,体能槽几乎见底。
赛后技术统计,她全场跑动比孙颖莎多120米,相当于多跑了一个羽毛球场。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完成了国乒历史上第一次全运会女单决赛2比8落后连得8分的逆转。
纪录写进册子,她本人却只说了一句:落后时我就想,再输也得把招数打完。
这场球带来的震荡远不止一块金牌。
巴黎奥运周期,国乒女队三人核心格局原本模糊,这一战直接把王曼昱送进最稳位置。
年底世锦赛,她成为队里唯一兼三项全部拿到奖牌的选手。
孙颖莎在采访里承认:关键分我手软了,回去要练怎么领先。
一句话,把对手的危机感也点燃。
更年轻的蒯曼、陈熠在后台看完直播,训练结束又主动加练了四十分钟发球。
教练组把这场比赛剪成八分钟教学片,内部代号就叫“八分”,新人入队第一课必看。
球迷把暂停那六十秒做成循环视频,弹幕齐刷刷飘过:学会这招,野球场横着走。
普通人能从这八分里抄到什么作业?
第一,落后别急着变所有招,先抓对方一个弱点打到疼。
王曼昱连冲正手,孙颖莎退台半步,速度优势瞬间蒸发。
第二,节奏比力量更杀人,把快的拖慢,把慢的突然加快,对手肌肉记忆就会断电。
第三,暂停不是喘口气,而是把下一分完整预演,脑子先过一遍,手上就不会抖。
明天早起打球,你就用这三板斧:发长、冲正手、暂停深呼吸。
别小看业余赛场,同样能把对手气到摔拍。
王曼昱夺冠后把金牌挂在了教练脖子上。
她说,没有那六十秒提醒,我可能就真的没了。
镜头扫过观众席,一个小女孩举着牌子:姐姐,我以后也要连得八分。
王曼昱冲她点头,那一刻,新的轮回已经启动。
全运会灯光熄灭,球台被拆走,但2比8到11比9的故事留在每个打球人的心里。
下次你0比5落后,想想那个连得八分的背影,再发一颗球,比赛就还没结束。
来源:正大光明蛋糕1JQG3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