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142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是不是失眠了?每天夜里两三点准醒,翻来覆去睡不着。”61岁的张阿姨最近总在朋友圈抱怨自己“睡不好”,可她白天并不犯困,精神头也不错,就是夜里老醒,心里总觉着不踏实。
很多人有类似经历:入睡不难,但半夜总醒,醒后又不容易再睡着。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失眠了”,可事实上,夜醒不等于失眠,它可能是身体在试图发出健康警报。
尤其当夜醒伴随以下3个表现时,别再一味怪罪睡眠质量差,肝脏、肺部或已在悄悄“求救”。
在中医理论中,“人卧则血归于肝”,人体在夜间进入修复模式,脏腑的“自检”也多发生在这个时候。传统医学认为:夜间反复惊醒、伴随特定生理反应,往往与肝、肺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现代医学则认为,夜间觉醒可能是由自主神经系统紊乱、血氧饱和度降低、激素水平波动等因素引起的,这些背后往往隐藏着器官功能的异常变化。
所以,如果你最近总在凌晨1点~3点、3点~5点这样的时间段醒来,而且经常伴随以下3种症状,就不能一味归因于“睡不好”了。
1. 夜醒伴盗汗、胸闷:小心肺部在“喘不过气”
如果你经常在深夜醒来,身上湿漉漉的,甚至被汗水惊醒,醒来后胸口发闷、呼吸不畅,这可能不是单纯的“热”或“焦虑”,而是肺部功能异常的信号。
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本身有慢性咳嗽、哮喘、慢阻肺等基础病,夜间的隐性缺氧更容易诱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出汗、胸部不适。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慢性呼吸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13.7%,而其中超7成患者在早期无明显症状,夜间醒来是最常见的线索之一。
建议重点人群:
有慢性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史
吸烟超过10年
夜间常感胸闷、盗汗或呼吸浅快
2. 夜醒伴口苦、烦躁:可能是肝脏在“负重前行”
凌晨时分醒来,往往伴随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脾气暴躁,这类人白天可能还会有眼涩、头晕、情绪易波动等表现。这背后往往和肝脏代谢紊乱有关。
现代生活中,熬夜、饮酒、过度用药、饮食油腻等行为,都可能让肝脏负担加重。肝脏是沉默的器官,早期不痛不痒,但一旦代谢异常,就容易反映在情绪与睡眠上。
研究发现,精神压力大、肝酶升高、脂肪肝与夜间觉醒频率存在明显相关性(《中华肝脏病杂志》2023年第7期)。
建议重点人群:
有脂肪肝、转氨酶升高、长期饮酒史
作息混乱,长期熬夜
经常感到烦躁易怒或情绪起伏不定
3. 夜醒伴心悸、手脚麻:别忽视潜在心肺功能异常
有些人夜里醒来后,心慌得不行,手心冒汗,甚至感觉“气没上来”。这可能是心肺供血不足或血氧波动的结果。
夜间是心脏病、心律失常的高发时段。尤其是晚上入睡后,身体代谢放缓,如果血液循环不畅、心肺负担过重,就可能引发夜间“心源性觉醒”。
根据《柳叶刀·呼吸医学》2022年一项针对亚洲人群的研究,约15%的夜间觉醒患者实际存在未被诊断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而这正是心肺压力过大的一种表现。
建议重点人群:
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夜间常醒后心跳加快、胸闷
白天容易乏力、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人一夜醒2~3次,就急着给自己扣上“失眠”的帽子。其实,正常的夜间觉醒是允许的,只要不影响白天状态,一般不作为临床失眠处理。
那什么才算“病态夜醒”呢?医生通常会结合以下几个标准:
一周≥3次夜醒,持续≥1个月
夜醒后≥30分钟难以再次入睡
白天感到疲倦、注意力下降、情绪波动
夜醒影响生活质量或心理状态
如果你只是偶尔醒来,醒后能快速入睡,精神状态也不错,就不必过度焦虑。
是否总在固定时间段醒来(如凌晨3点)?
是否有明显身体不适(如胸闷、出汗、口苦、心慌)?
是否伴随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脂肪肝、慢阻肺)?
是否日渐频繁,且影响白天精力?
如果占了2条以上,建议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尤其是心电图、肝功能、肺功能等项目,不要拖。
1. 晚饭吃少点,晚上喝水别太多
临睡前喝太多水,容易导致夜尿频繁;而晚饭吃得太饱,会刺激胃肠、影响肝脏代谢,增加夜醒概率。
2. 调整睡姿,护好心肺功能
建议采用左侧卧或平躺,避免压迫心肺部位,尤其是有高血压或心脏病史的人,不建议右侧卧或趴睡。
3. 睡前别刷手机,别带情绪上床
蓝光刺激、情绪激动都会提升肾上腺素水平,干扰褪黑素分泌,让你更容易在半夜醒来。
4. 定期体检,重视“睡眠信号”
别总把夜醒当“小事”,它可能是身体最早发出的健康预警。定期体检,尤其是肝功能、肺功能、心电图,有助于提早发现潜在问题。
写在最后睡个好觉,是对身体最深情的告白。别小看半夜醒来这件“小事”,它可能是肝在喘气、肺在求救,心脏在偷偷报警。人到中年,身体不再“熬得住”,假如你夜里总醒,别急着吃安眠药,先听听身体到底在说什么。
参考资料:
《中国慢性呼吸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22年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3年第7期
《柳叶刀·呼吸医学》.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2022
国家卫健委.《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纵论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