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刷到凌晨两点,满屏都是“她配吗”,手机烫得像刚出炉的爆米花,心里却凉得发慌:原来我们骂的不是宋佳,是看不见规则的盲盒。
“金鸡奖把影后给了宋佳,你我却还在热搜里吵架。
”
我刷到凌晨两点,满屏都是“她配吗”,手机烫得像刚出炉的爆米花,心里却凉得发慌:原来我们骂的不是宋佳,是看不见规则的盲盒。
组委会甩出一句“三轮无记名投票”,轻飘飘得像在哄小孩。23个名字藏在公章背后,没人知道谁投了谁,也没人告诉你文艺片为什么永远比商业片高40%中奖率。
投票纸长啥样?
评分表有没有“观众缘”这一项?
通通没有。
我们拿到的只有结果,然后被摁头鼓掌,不鼓掌就是“你不懂电影”。
我偏要不懂。
咏梅一句话没说,《春逝》直接杀进东京主竞赛,用入围耳光回应沉默;宋佳在品牌活动上笑说“用作品说话”,转身就进组拍新片,速度快得像在赶下一班高铁。
一个用国际影展给自己盖章,一个用无缝进组堵住人嘴,只有观众还蹲在原地,等一个“为什么”。
真相是,没人敢拆盲盒。
导演协会闭门会聊得火热,出门只丢给记者一句“细则在研讨”。
我混进去的朋友偷偷吐槽:会上有人拍桌子“再这么玩,明年金鸡就变金鸡巴”,结果投票环节还是全票通过“暂不公开”。
你看,他们比我们更怕盒子打开——里面可能空无一物。
更扎心的是,连奥斯卡也翻车。
去年影后同样爆冷,全球网友齐刷“这谁”,学院主席第二天直播道歉,说“评审机制确实老了”。
人家至少还肯鞠躬,我们连鞠躬都省了,直接给你一句“爱看看,不看拉倒”。
于是短视频剪辑师成了新时代判官,15秒高光片段点赞破百万,数据甩在桌面上,比任何评委都大声:观众不是傻子,只是被挡在门外。
我算了笔账。
宋佳三年拍了6部,5部挂制片人,票房加起来没干过一部《你好,李焕英》。
咏梅两年磨一部,单片奖项命中率50%。
一个把影后当IPO,一个把角色当手作,两条路摆在面前,金鸡却选了更忙的那条。
理由?
没人知道。
最黑色的是,华表奖马上公布提名。
内部人士透露,名单已经“微调”过一次,把原本稳进的一位文艺片女主拿掉,换上年票房前十的商业片女主。
不是她演得更好,是“风向要平衡”。
你看,连他们自己也知道盒子臭了,只是换块遮羞布继续卖。
我们还在吵宋佳配不配,人家已经悄悄给下一颗雷挖坑。
所以我劝你,别熬夜刷战报了。
影后是谁,对月薪六千的你没半点影响。
真正该上热搜的是:为什么23个人就能决定全年华语文艺片生死?
为什么类型片要被分三六九等?
为什么观众数据永远进不了评分表?
把这些问出口,比骂一百句“黑幕”有用。
毕竟,盒子不是不能拆,是得有人先伸手。
来源:天空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