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作坊到30亿帝国,东北老板转战京东,十月稻田杀出金龙鱼重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6 16:30 1

摘要:“民以食为天”,粮食天然是一个巨大的商业赛道。然而,能在金龙鱼、福临门两大粮油巨头夹缝中脱颖而出,并在高端大米赛道占据第一位置,王兵和他的十月稻田确实不简单。

“民以食为天”,粮食天然是一个巨大的商业赛道。然而,能在金龙鱼、福临门两大粮油巨头夹缝中脱颖而出,并在高端大米赛道占据第一位置,王兵和他的十月稻田确实不简单。

在中国,东北大米、五常大米等农产品长期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尴尬境地。尤其是五常大米,人人皆知是好东西,但市场鱼龙混杂,甚至成了“职业打假人”的常见选题。

千年以来,中国粮商的商业化逻辑遵循着种植-采购-加工-物流运输-销售的传统思路。“商超+分销”的二元渠道,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占据绝对主流。

五常大米作为中国高端大米的标杆,2024年其品牌价值已突破800亿元。但辉煌背后,乱象持续存在。

2022年统计显示,贴标“五常大米”的假冒产品占比仍高达85%。田永太——稻花香2号的培育者,曾无奈感叹:“想想也来气,明明是稻花香,就是不断地拿别的米往里兑,这不就是造假嘛!”

随后五常市加大打假力度,建立了五常大米独有的国家标准:GB/T19266,并要求正规的五常大米包装上必须配备产地证明商标(鹰标)授权和溯源防伪标识。

但假冒现象依然难以根除。

2010年前后,变革悄然发生。东北创业人王兵和妻子赵文君一起,以电商(京东)为突破口,创立十月稻田。

夫妇二人都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王兵的岳父在沈阳新民经营着一家小型加工厂。从小耳濡目染,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粮油运作知识。

2005年,两人成立沈阳信昌,将小作坊转型为农产品初加工贸易企业,这也是十月稻田的前身。

初来北京的王兵没有客户,也缺乏产业资源,只能另辟蹊径。他们夫妇二人仅携带几十万资金,而大型商超的入场费可能就要几百万。

王兵开始尝试转向线上,在京东平台创立“十月稻田”品牌。

效果立竿见影:线上一天可卖出500包,而线下一天只能卖50包。而且线下网点的经营时间和空间都受限,而线上则是全天24小时营业。

十倍的效率差,让王兵决定“All in线上”。

更为巧妙的是,当时头部粮油品牌虽也开始触网,但它们的线下经销体系已非常庞大和成熟,线上门店大多仅用于展示,本质还是通过线上向线下引流。

而王兵没有线下经销商的包袱,十月稻田一出生就是网络品牌,且占据了先发优势。

随着线上流量红利消褪,十月稻田也开始反攻线下,开始覆盖商超和经销网络,到2024年时线下占比已达37%。

2025年,十月稻田构建了“电商+商超+即时零售”的全渠道网络。

针对消费者“深夜食堂”“一人食”等需求,品牌与即时零售平台深度合作,通过前置仓布局将产品配送时效压缩至30分钟,精准捕捉“非计划性消费”场景。

据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十月稻田上半年实现总收入30.64亿元,同比增长16.9%;经调整净利润为2.9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7.7%。

在流量获取上,十月稻田今年新米季采用了“新生代明星精準绑定+国家級媒体权威赋能”的双轮策略。

品牌官宣新生代演员柯淳出任“淳香推荐官”,推出“柯粒淳香”联名限定款五常大米。柯淳“十次直播九次乾饭”的真实人设,与年轻人“追剧配美食”的生活场景天然契合。

同时,王兵还受邀走进新华社客户端会客厅,与专家对话“新质生产力推动食品行业升级”,详细解读品牌在产业链创新中的实践。

为扭转增长瓶颈,十月稻田切入玉米赛道,陆续推出黄糯玉米、黑糯玉米等30余种产品。

2024年,玉米贡献8.15亿元收入,同比暴增523%,占比从2.7%提升到14.2%,这助力公司扭亏为盈。

十月稻田突破玉米的传统粗粮定位,针对“全民体重管理”与“优质碳水”需求,开发出玉米棒、玉米段、玉米粒等多形态产品,使其成为覆盖健身、办公、户外等多种场景的“全场景休闲零食”。

如今的十月稻田,已从“厨房主食企业”升级为“家庭食品行业创新者”。通过打造“双创始人”IP,跨界联名《新白娘子传奇》《猫咪和汤》等热门IP,深度融合多类型文化元素。

品牌还现身2025年ChinaJoy《猫咪和汤》展区,免费派送玉米产品吸引大量年轻用户参与,成功将产品植入Z世代的消费场景。

十月稻田要“打造亿级爆品,一定要成为‘大树型企业’,成为农夫山泉那样的公司。”王兵曾在采访中如此说道。

但放眼全球,农产品公司无法依靠单一SKU,或只经营一种品类。包括丰益国际、中粮、嘉吉等等在内,都是覆盖了粮油米面的全产业链巨头。

一方面,粮油食品缺乏爆发力,行业增速缓慢,只有通过扩品类来获取增长动力;另一方面,多元布局可平抑单一品种的价格波动。

但农产品天然带有低盈利、经营难等属性,参与门槛低、格局高度分散,价格波动大。金龙鱼毛利率不到7%,净利率不到2%。

同时,随着线上流量红利消褪,十月稻田也开始反攻线下,到2024年时线下占比已达37%。

对于一个天生的线上品牌,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又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客观必然,因为在线上做品牌的成本和代价,早已不是2011年时候能相比的了。

如今,十月稻田已覆盖1.4亿中国家庭,获得“连续六年东北大米中国销量领先、连续两年玉米品类中国销量领先”的行业认证。

从东北黑土地到全国餐桌,从单一品类到家庭食品解决方案提供者,十月稻田的故事印证了一个道理:在传统产业中,品牌化、数字化和全渠道运营的能力建设,正成为应对竞争、穿越周期的核心壁垒。

信源来自:中国报告大厅2025-11-142025年大米市场分析:消费趋势与增长潜力洞察

中国网财经2025-8-19十月稻田中报盈喜 全渠道生态打开市场新增量

大公文汇2025-10-30家庭食品品牌的破局與創新:十月稻田2025年新米季再塑行業增長新範式

来源:米奇来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