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看战绩(灭国级>以少胜多),有人看军事思想(理论>实战),有人看历史评价(官方武庙>民间口碑)。
选“第一名将”有多难?标准不同,答案全变
“谁是XX朝代第一名将?”这问题,比“甜咸粽子”还能吵。
有人看战绩(灭国级>以少胜多),有人看军事思想(理论>实战),有人看历史评价(官方武庙>民间口碑)。
我结合正史战绩、军事影响力、后世评价三个维度,参考《史记》《资治通鉴》《武庙七十二将》等资料,整理了这份“各朝代第一名将”榜单——
不算帝王,分两汉/两晋/两宋,三国/南北朝/五代单独列。
准备好了吗?可能有争议,但绝对有依据!
秦朝时间太短,直接看秦国。白起和王翦之争,千年无解。
白起: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卒,鄢郢之战灭楚都,伊阙之战歼韩魏24万——战国死亡人数过半是他干的。司马迁说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是“人屠”更是“战神”。王翦:灭赵、破燕、平楚(率60万大军),更稳但更“乖”(灭楚前故意索要田宅表忠心)。我选白起,因他纯粹以军事实力碾压,王翦的“稳”少了点“杀神”的震撼。
卫霍争议大,但韩信的“无后方作战”“多兵种协同”,至今是军事教科书。
经典战役:暗度陈仓(还定三秦)、背水一战(灭赵)、潍水之战(灭齐)、垓下之围(灭楚)——从汉中到垓下,他一个人打了半壁江山。对比卫霍:卫青、霍去病有汉武盛世的后勤、骑兵优势,韩信则是“白手起家”:刘邦只给了3万老弱,他硬刚章邯、项羽。司马迁评他“国士无双”,后世称“兵仙”——论“从0到1”的军事能力,韩信排第一没悬念。
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将,含金量不如西汉;马援是“老将”,但班超更传奇。
战绩:出使西域31年,以36人灭鄯善、于阗,收降龟兹、疏勒,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地位: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班固写《汉书》都得夸他“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刘秀是帝王不算,马援是“伏波将军”但战绩不如班超——班超是东汉“外交+军事”双料天花板。
季汉名将如云(关羽、张飞、马超),但诸葛亮是“战略级统帅”。
战绩:入川助刘备夺天下,南征七擒孟获(民族融合典范),北伐以弱攻强(五次北伐拖垮曹魏后勤)。军事思想:《将苑》《便宜十六策》影响后世,“治军严整、后勤高效”是标签。有人说他“没灭魏”,但季汉国力最弱,能北伐40年已是奇迹。杜甫说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论“以弱抗强”的坚持,诸葛亮第一。
曹魏名将多(夏侯、曹氏、五子良将),但张辽是“唯一进武庙的曹魏将”。
战绩:白狼山斩蹋顿单于(3000破10万),合肥之战800破10万(逍遥津),追着孙权打(孙权“走登堤,巢车望之”)。对比邓艾:邓艾偷渡阴平是奇谋,但张辽是“正面硬刚之王”,连孙权都怕他(“张辽止啼”典故来源)。张辽是曹魏“对外战争”的门面,稳压其他将领。
周瑜太早(赤壁是周瑜主导),陆抗是后期,陆逊是“双料冠军”。
战绩:石亭之战(6万破10万,灭曹休),猇亭之战(火烧连营,败刘备)——两次击败季汉/曹魏顶级统帅。特点:儒将风范,“忍辱负重”(吕蒙称他“内怀不忿,外咎过言”),但打仗稳准狠。论“以智胜力”,陆逊是东吴第一。
西晋短命,但杜预是“全能型”。
战绩:灭吴之战(都督荆州诸军,直捣建业),平定匈奴叛乱。特殊地位:《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作者,文庙(文化)+武庙(军事)双祭——既是学者又是名将,西晋独一份。东晋门阀内斗多,但谢玄是“北府兵统帅”。
战绩:淝水之战(8万北府兵破80万前秦),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典故来源;北伐收复山东、河南。意义:前秦统一北方后,谢玄以弱胜强,保住了汉文明存续——淝水之战是世界军事史经典。北朝帝王多,但拓跋焘是“亲自上阵的开国雄主”。
战绩:灭夏(赫连勃勃)、灭北燕(冯弘)、灭北凉(沮渠牧犍),统一北方;两次击败柔然,打通西域。争议:他杀崔浩、用宦官,但军事能力公认——北朝第一帝,也是第一将。南朝皇帝多草包,陈庆之是“草根战神”。
战绩:北伐北魏,七千白袍军破三十万魏军,连克32城,直入洛阳(“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评价:教员读《梁书》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以少胜多的极致代表。杨素人品差(杀功臣、宠妾灭妻),但能力顶尖。
李靖和郭子仪难分,但李靖是“理论+实战”双绝。
战绩:灭萧铣(平江南)、灭东突厥(俘颉利可汗)、平吐谷浑(深入高原追击)。军事思想:《李卫公问对》是武经七书之一,古代军事理论的巅峰。他是中国古代“名将+军事家”的完美结合体。
五代乱局,名将多但难分高下。葛从周是“后梁柱石”。
战绩:随朱温灭唐(参与上源驿之变),破朱瑾、败李克用,以少胜多战例多(如莘县之战3000破1万)。评价:《旧五代史》称他“骁勇善战,累有战功”,是五代“实用派”代表。北宋崇文抑武,狄青是“逆袭传奇”。
战绩:平侬智高(广西叛乱),夜袭昆仑关(1夜破敌);对西夏作战(好水川之战以少胜多)。意义:出身行伍,官至枢密使(武将巅峰),民间称“武曲星”——北宋武将的精神象征。“精忠报国”四个字,够他排第一。
元朝不算忽必烈,王保保是“元末扛鼎者”。
战绩:与徐达、常遇春多次交手(太原之战1万破明军8万),以一己之力拖住明初猛人。评价:朱元璋说“天下奇男子”,徐达称“王保保难擒”——元末汉蒙名将的代表。徐达是“明朝版韩信”。
清朝名将多,但傅恒、左宗棠最突出。
傅恒:乾隆“十全武功”核心(平金川、平准噶尔、平缅甸),外战幻神,乾隆说他“社稷臣”。左宗棠:收复新疆(69岁抬棺出征),平定陕甘回乱,清末“中兴名臣”里唯一名副其实的。写这个榜单,我翻了《史记》《资治通鉴》《武庙七十二将》,也参考了现代史学研究。但历史没有“标准答案”——
南北朝我了解不深,欢迎补充;清朝选傅恒/左宗棠,是因为乾隆“十全”和左公收复新疆的含金量;你觉得谁该换?评论区甩论据,我虚心学!你心中的各朝代第一名将是谁?对哪个朝代的选择有异议?评论区聊聊,求同存异!
来源:半盏心事一点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