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总统苏哈托!屠杀华人任内贪污,罪恶滔天竟被授勋国家英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01:42 1

摘要:他曾戴着“发展先生”的光环,却也背负数十万条冤魂和无数腐败案。双手竟沾满 50 多万华裔的鲜血,贪走国家财富 450 亿美元。有人把他比作“亚洲的铁腕”,有人则视他为“印尼苦难的制造者”。

编辑:香瓜

世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善良之人往往难以长寿,而那些作恶多端者反倒能长久存活。

提到 20 世纪对华人犯下滔天罪行的独裁者,多数人会想起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却鲜少有人记得印尼前总统苏哈托 —— 这个顶着 “微笑总统” 名号的男人。

他曾戴着“发展先生”的光环,却也背负数十万条冤魂和无数腐败案。双手竟沾满 50 多万华裔的鲜血,贪走国家财富 450 亿美元。有人把他比作“亚洲的铁腕”,有人则视他为“印尼苦难的制造者”。

但问题随即凸显:一个下令屠杀华人、私吞天文数字财富的独裁者,为何仅仅靠一纸声明就可以全身而退、步入退休生活?

2008年,一位名叫苏哈托的86岁老人,在军方医院平静离世。印尼为他举行了国葬,全国降半旗致哀。当他的灵车缓缓驶过那些曾被鲜血染红的街道时,路边竟然有民众鼓掌致意。

这画面实在太过诡异。因为就在这位“英雄”的统治下,有高达50万被指控为左翼的人士及大量华人惨遭屠杀,另有1200人在骚乱中丧生。他的家族,更是在32年间,从这个国家掠走了估值达450亿美元的财富。

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独裁者,一个把国家当成私人金库的巨贪,为何能在一片“祥和”甚至赞誉声中落幕?

苏哈托的权力之路,始于他内心深处的屈辱。1921年,他出生在爪哇岛一个贫困潦倒的多子女家庭。由于母亲数次改嫁,村里人总在背后指指点点,嘲笑他生父不详。甚至有流言说,他是母亲和一个华裔富商的私生子。

这种深入骨髓的羞辱感,没有压垮他,反而催生出一种极度扭曲的权力欲。他学会了用温和的笑容来掩盖内心的阴狠和算计,这张“微笑”的面具后来伴随了他一生,也让他得到了“微笑总统”的称号。小学都没读完的他,早早就在田间和军营里为生计奔波。

19岁那年,他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当时日军在印尼招募宪兵,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对他而言,这身军装就是摆脱底层身份的唯一跳板。二战期间,他为日军效力,战争一结束,他立刻摇身一变,加入了追求独立的印尼革命军,展现出惊人的投机嗅觉。

在革命的混乱年代,苏哈托并没有急于冒头。他刻意保持低调,默默观察着各方势力的消长,悄悄积累着自己的人脉和情报。

1965年,机会终于来了。时任总统苏加诺政策亲左,与军方右翼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9月30日晚,总统卫队长翁东中校突然行动,逮捕了几名陆军高层将领。诡异的是,翁东事前曾将计划透露给苏哈托,但苏哈托选择了按兵不动。

第二天,局势突变,苏哈托反手出击,迅速控制了首都。他宣称翁东的行动是“共产主义分子”的阴谋,并将矛头直指印尼共产党。为了让这场清洗显得“正义”,他开始疯狂煽动民族仇恨,大肆散播“华人资助暴乱”、“中国是幕后黑手”等谣言。

为了将暴力引向无辜的平民,他甚至捏造了骇人听闻的“红碗事件”,谎称有华裔杀害了当地德高望重的大雅族长老,以此挑动原住民族群起报复。

一时间,军方、民兵、地痞流氓联合起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针对华人及左翼人士的血腥大屠杀。官方声称死了8万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真实遇难人数在30万到50万之间。

踩着数十万人的尸骨,苏哈托的权力之路畅通无阻。1968年,他软禁了苏加诺,自己正式坐上了总统宝座。

一上台,苏哈托便签署了“双重职能”法令,允许军官在全国各级政府中兼任行政职务。这道命令将整个国家机器彻底置于军队的掌控之下,也变成了他巩固权力的基石。从此,印尼进入了以暴力、威权和腐败为标志的“新秩序”时代。

敛财,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苏哈托设立了大量的所谓“基金会”,强制所有企业和公务员“捐款”,这些基金会实际上就是他的私人金库。他的妻子哈蒂娜,因为在每个项目中都要抽取10%的回扣,而被民众讥讽为“10%夫人”。

他的子女们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被称为“20%家族”。他们几乎垄断了印尼所有能赚钱的行业:汽车、地产、电视台、电力、石油,甚至连水泥和电影进口的生意都被他的亲属牢牢控制。70年代,印尼靠石油赚取了巨额外汇,但这笔钱没有用来改善民生,反而大多流进了苏哈托家族的企业口袋。

这套系统性的掠夺,将整个印尼的精英阶层都卷了进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挑战苏哈托,就意味着与整个国家的权贵为敌。

这个结构是如此稳固,以至于当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重创印尼,导致货币贬值80%,经济濒临崩溃时,他还能故技重施,再次煽动反华骚乱,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五月事件”,企图转移国内矛盾。

1998年5月21日,在愈演愈烈的学生运动和军方高层的倒戈之下,苏哈托被迫辞职。然而,清算并没有到来。他以下台后“年事已高、身体不佳”为由,成功避开了所有司法审判。那些针对他的刑事和民事诉讼,先后在2000年和2006年被撤销。

这并非偶然。整个司法和政府体系里,遍布着他的旧部和利益相关者,他们形成了一张无形的保护网。与此同时,一场“历史遗忘工程”也悄然启动。官方封锁了记载大屠杀细节的军方档案,学校教材则将那段血腥历史轻描淡写为“粉碎共产叛乱的英雄壮举”。

更可悲的是,随着时间流逝,一些民众开始怀念起70年代经济相对稳定的“好日子”,这种怀旧情绪削弱了追责的声音。甚至有论调称,追究历史会影响外资,不利于经济发展。而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至今仍被当作“潜在颠覆分子”受到监控,他们成了被历史遗忘的活证据。

苏哈托的“善终”,是他精心构建的权力堡垒的最后一场胜利。他用心理操控奠基,用利益捆绑构建框架,用记忆篡改砌成外墙,成功抵御了来自道德、法律和历史的所有审判。

他的结局提醒着我们,当一个权力网络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并成功改写了集体记忆时,正义的实现将变得何其艰难。这不仅是受害者的悲剧,也是一个民族尚未完成的、关于如何坦诚面对过去的沉重一课。

来源:怎么回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