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以为契丹只会骑马放羊。人家把北京(当时叫南京幽都府)升级成陪都,城墙厚得连投石车都嫌手疼;把渤海国工匠整编制迁到上京,三天两头推出“辽三彩”新款,釉色比中原还潮。更绝的是“两院制”:南面官管汉人,考科举、判案子,流程比宋朝还简化;北面官管自己人,帐篷里喝酒就
“燕云十六州”像一根倒刺,卡在北宋喉咙里,卡得它每年乖乖奉上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不是“保护费”,是买命钱。谁这么横?契丹。
别以为契丹只会骑马放羊。人家把北京(当时叫南京幽都府)升级成陪都,城墙厚得连投石车都嫌手疼;把渤海国工匠整编制迁到上京,三天两头推出“辽三彩”新款,釉色比中原还潮。更绝的是“两院制”:南面官管汉人,考科举、判案子,流程比宋朝还简化;北面官管自己人,帐篷里喝酒就把部落纠纷拍板了。一套班子,两种打法,比“一国两制”早了一千年。
北宋文人背地里骂“虏”,可私下最爱辽国走私腰带。辽瓷的摩羯形水壶,汴梁茶坊里人手一个——谁让宋朝自己做不出这么浮夸的“网红单品”?考古队员在内蒙古挖出一座辽墓,墓壁壁画上,汉人乐师穿交领袍,契丹鼓手着左衽皮衣,两支乐队同框合奏,活脱脱一场“跨界演唱会”。民族隔阂?在娱乐面前,不存在。
1125年,女真铁骑把辽国公章一脚踹飞。可契丹没散场。耶律大石拖家带口跑中亚,借了两万突厥兵,反手在西域重建“西辽”。当地人管他叫“约翰长老”,传说他十字架都挂帐篷里——其实是契丹的日月旗帜被传走了样。西辽续命近百年,直到成吉思汗过来收作业。留在中原的契丹人更机灵:改姓“肖”“移”“刘”,混入中原户口本,元朝普查时直接登记为“汉人”。基因测序一出来,河南一支肖姓家族Y染色体跟达斡尔族对上了暗号——千年前的“户口造假”案才破。
今天去赤峰,辽上京遗址的断墙根下,牧民还能指给你看“辽太祖”的御帐柱础石。旁边老头抽着旱烟补一句:他爷爷的爷爷管这块地叫“西楼”,契丹语里“楼”就是“首都”。烟灰落进草丛,风一吹,像极了一千年前那群梳着小辫、骑着骏马、让中原夜不能寐的契丹人,只是再也没有回头。
来源:得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