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紧张了:中国发布避免前往日本的警示,旅游业可能受影响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6 05:05 1

摘要:中国外交部建议中国公民近期避免赴日旅行,提醒一出,日本机票酒店出现退订潮,主流媒体直言旅游业“要受伤了”

中国外交部建议中国公民近期避免赴日旅行,提醒一出,日本机票酒店出现退订潮,主流媒体直言旅游业“要受伤了”

消息来的速度,比银座夜里落下的霓虹更快

NHK、日本时报接连播报,航司客服线被打爆,酒店后端系统不断弹出“取消确认”

药妆店和奢侈品门店经理在群里互相问:“周末人流还会来吗?”

这不是小波动,是直接打在复苏节奏上的一拳

日媒直言,这一下戳中了日本旅游复苏的命门

说白了,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出行提示

提醒里点名两件事:一是治安担忧,强调在日中国公民遇袭案多发且部分未侦破;

二是氛围变冷,源于日本领导人近期的涉台言论

线索往前捋:11月7日,高市早苗在国会说“台湾有事或属日本存亡危机”,外界理解为可能动用武力介入;

11月8日,中国外交部连续表态,批评其违背中日政治文件;

11月10日,高市未撤回;

11月13日,双方召见大使;

11月14日,提醒发布,日本外务省再召见中方大使

11月13日至14日,双方互召大使,信号已经很清楚:这不只是旅游问题

街面上的变化最能说明问题

京都一位旅馆业主接电话接到手酸,话说得很直白:“对不起,我们要退房”

他告诉媒体,平时中国客人占到四成,如今房态表上大片空白

前台的小铃铛一天响了几十次,都是退订确认

京都一位旅馆业主说,四成房间靠中国客人撑着,提醒发布后电话几乎都在办退房

在线平台那边曲线跳水,搜索日本的热度陡降

多家平台的日本游搜索量骤降,不少人改看泰国、越南等替代目的地

我很能理解这种“马上换目的地”的决定,出门旅游图个心安,不想带着担心上路

把账摊开看,压力更直观

今年上半年中国赴日游客471万,消费5000多亿日元,游客量同比增长53%,消费力在各客源国中居前

2024年全年中国赴日接近700万人次,这些人撑起的不只是免税柜台,还有遍布城市和乡村的民宿、巴士、导游和外卖配送

日本电视台的专题还提到,2025年7月访日外国人达343万,中国游客贡献不小

换句话说,少了这股客流,很难有人能立刻补上

预期正在被重新定价

有日本媒体测算,若中国游客减少三成,全年旅游收入或少掉几千亿日元

这只是一个场景,若提醒持续时间拉长,链条会向上游传导

日本经济新闻的分析更悲观,相关损失可能逼近万亿日元规模

有分析师给出更细的画面:银座的奢侈品牌可能延长折扣期,心斋桥的药妆店会先减单再压库;

北海道的滑雪区今年冬天原本中国客的预订不少,现在不得不重估接待计划

有业内人士提到,零售端可能出现药妆和电子产品库存压力,但目前仍以预测为主

对商家来说,最怕的不是淡季,而是临门一脚的“空窗”

政治端的火花仍在溅

在政治层面,日本在野党小泽一郎与前官员石破茂先后质疑高市立场,旅游协会也希望政府出面沟通

行业话语听着朴素:先把客人留住,再讨论长远

但场外风向没有变

高市早苗两度重申所谓法律评估,暂未释放回旋空间

同时,网络上出现中国驻大阪总领事社交发帖引争议的说法,有日本政界人士要求撤帖,具体情况并未坐实,这也让舆论场更燥热

此时,越是有人喊“别急”,越显得现实在加速

我更关心的是这次冲击的“定向性”

对比2012年与疫情期,这次是官方旅行提醒触发的定向冲击,指向明确、传导更快

2012年多是民间抵制,蔓延到制造业和零售;

疫情则是全球性停摆,政治成分很淡

这一次,发令枪瞄准的是旅游这条金脉,反馈几乎是“秒回”

按照中日之间的政治文件,互不干涉内政是底线,台湾问题更被视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之一

当政治边界被撞了一下,最先疼的往往是最开放、最灵敏的行业

“治安”这个关键词,也不该被忽略

提醒里提到“遇袭案多发且部分未侦破”,这话份量很重

旅客的安全感是生意的第一前提,你可以接受服务一般,但不能接受可能出事

退一步讲,即便客观风险并未普遍化,只要感知风险上升,旅行需求就会降档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转向东南亚,毕竟等待与不确定,比机票损失更贵

现实的影响是,游客的脚投票最直接,企业现金流是最脆弱的一环

我注意到,日本媒体在节目里一边播航班退改签提示,一边把高市言论的原话放上屏幕,背景音乐也压成了低沉的鼓点

编辑们不是没数,大家都明白该把焦点对准哪里

行业内有人说,至少要看到“沟通的开始”,比如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一次同框、或是一句“欢迎安全来日本”的稳心话

否则,旺季的雪票、年末的柜姐排班、春季的包机谈判,都会在一夜之间失去参照系

接下来72小时,若出现集中退订数据或应急纾困举措,市场情绪可能再度起落

也许有人会问:这一波会拖多久?

坦白讲,没人能给确定答案

观察点倒是清楚的:外交层面的表态是否降温,行业层面的损失如何量化,市场是否出现替代客源

资本向来现实,若日本端拿出明确而可信的安全与沟通信号,复苏也许会慢慢爬坡;

如果没有,商家多半会先防守,把成本压到最低

对普通旅行者来说,及时关注官方提醒、审慎安排行程,比抢便宜票更重要

写到这儿,我脑海里闪过银座晴空塔下的那家咖啡店,午后常坐着拎着购物袋的外地客

等风头过了它还在,但今天的空位大概会多很多

提醒之所以来得急,是治安担忧叠加高市早苗的涉台强硬表态,把气氛一下拉冷

这不是要把门关上,而是让大家看见门口的风雨

等下一阵天气如何,取决于握伞的人,也取决于愿不愿意说一句“我们会把伞撑稳”

11月13日至14日的互召已把牌摊开,现在看的是谁先移一步

来源:海马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