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浅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据治理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数据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资产,其治理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因此,深入研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据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核心要素
(一)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对企业的业务模式、运营流程、组织架构等进行全面变革和升级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企业的智能化决策、自动化运营和个性化服务,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引入一些数字技术工具,更是要从企业的战略层面出发,将数字技术融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例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和手段,使制造系统具备自感知、自适应和自决策的能力,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关支持。智能制造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涵盖了数字化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以及数字化总控平台的建设,同时借助信息化工具如PLM、ERP、SRM等系统,提升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
技术与工具:技术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数字技术。如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收集、存储和分析海量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弹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降低企业的IT成本;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决策、智能客服等功能,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运用了多种技术,通过工业互联等技术和手段,实现制造系统的智能化;利用自动化设备如机器换人、LCIA、AOI自动光学检测、CCD视觉检测等,执行重复繁重、危险或精度要求高的作业,提高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
业务流程优化:数字化转型要与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相结合。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和数据打通,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例如,通过流程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浪费,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通过数据打通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在智能制造推动步骤中,涵盖了合理化动作浪费改善、线平衡改善、节拍生产、人机配合等流程优化措施,同时结合数字化手段,实现精益 + 柔性 + 协同的生产与供应链模式。
组织与人才: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组织架构和人才队伍的支撑。企业要打造学习型组织,培养员工的数字化思维和技能。一方面,要对现有员工进行数字化培训,提升他们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引进具有数字化背景的专业人才,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注重组织与人才的重构,从战略与领导力、组织与人才等方面进行全局规划,站位全球,从人治走向数智治理。通过培训及作业训练方式,提升管理干部和员工的数字化能力,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二、数据治理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性
(一)保障数据质量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资产,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数据治理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数据标准和质量规范,减少数据错误和冗余,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例如,在数据标准管理中,对物料编码标识、质量缺陷分类与描述、计量单位等数据项,需要明确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中的定义和理解一致。只有高质量的数据,才能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可靠的基础。
(二)确保数据安全
随着企业数据的不断增加,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可能面临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风险,这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利益,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数据治理可以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备份恢复、数据授权等安全措施,定期进行数据安全评估和演练,保护企业的核心资产和用户隐私。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通过数据加密技术,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窃取。
(三)促进数据共享与流通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往往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系统中,形成数据孤岛。数据治理可以打破数据孤岛,促进数据的共享和流通,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数据标准,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共享,为企业的业务决策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例如,企业的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可以通过共享数据,实现按需生产和精准营销,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
(四)支持业务决策
高质量的数据是企业做出科学、精准决策的基础。数据治理可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业务调整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企业可以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客户的行为偏好等信息,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业务策略。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分析销售数据,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和市场趋势,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数据治理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数据治理组织
企业要建立专门的数据治理组织,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数据治理组织可以包括数据治理委员会、数据管理员、数据所有者等角色。数据治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数据治理的战略和政策,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数据管理员负责日常的数据管理工作,如数据录入、数据审核、数据维护等;数据所有者负责对特定数据资产进行管理和决策。
(二)制定数据标准和质量规范
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质量规范是数据治理的基础。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行业标准,制定数据编码规则、数据格式规范、数据质量指标等。例如,对于物料编码,可以采用一物一码的原则,确保物料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对于数据质量指标,可以设定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指标,并定期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数据安全是数据治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要加强数据安全意识教育,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例如,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窃取;设置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演练,防止数据丢失。
(四)推动数据文化建设
数据文化建设是数据治理的软环境。企业要营造重视数据、尊重数据的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数据意识和数据素养。通过开展数据培训、数据竞赛等活动,激发员工对数据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数据治理工作。
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数据治理的协同发展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数据治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数字化转型为数据治理提供了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而数据治理则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础支撑和保障。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地收集、分析和应用数据,这就对数据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治理要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断完善数据标准、提高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安全。同时,数字化转型的成果也会反过来推动数据治理的发展。例如,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处理,提高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数据治理提供更好的数据基础。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据治理是当今企业发展的两大重要课题。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数据治理则是保障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要从技术与工具、业务流程优化、组织与人才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保障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共享与流通、支持业务决策。只有实现数字化转型与数据治理的协同发展,企业才能在数字化时代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据治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企业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来源:小殷说科技
